不容忽視的「孔」慌!出現這些癥狀要注意,可能是消化道穿孔!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增多,消化道穿孔成為了不得不談的話題。消化道穿孔有哪些癥狀?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護我們的消化道?下面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帶我們一起走進了解。

一、什麼是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穿孔一般指胃、腸道穿孔,穿孔破潰口與腹腔相通,導致胃腸液、膽汁流入腹腔而出現一系列癥狀。

二、消化道穿孔有哪些癥狀?

1.腹痛

突然發生劇烈腹痛是胃穿孔的最初最經常和最重要的癥狀。疼痛最初開始於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燒灼樣痛,一般為持續性,但也有陣發生性加重。疼痛很快擴散至全腹部,可擴散到肩部呈刺痛或酸痛感覺。

2.休克癥狀

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癥狀,病情發展至細菌性腹膜炎和腸麻痹,病人可再次出現中毒性休克現象。

3.噁心、嘔吐

約有半數病人有噁心、嘔吐,並不劇烈,腸麻痹時嘔吐加重,同時有腹脹,便秘等癥狀。

三、消化道穿孔的輔助檢查

1、體格檢查:觀察患者的面色和精神狀態,詢問患者疼痛部位以初步判斷病情。

2、血常規檢查:抽取患者血液做血液常規檢查,通過血常規指標判斷患者是否被感染。

3、x線檢查:通過x線檢查,觀察有無膈下遊離氣體。

4、b超:通過此項檢查來判斷患者腹部有無積液。

5、腹腔診斷性穿刺或灌洗:在臨床上以診斷性穿刺為主,其陽性率高達90%,穿刺或灌洗液內出現血液、膽汁、尿液等。

6、內鏡檢查:可結合b超、x線檢查結果,通過內鏡檢查發生穿孔位置以及相關原因。

四、消化道護理小知識

(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少吃油炸、腌制、生冷刺激性食物

油炸食物含有較高的脂肪和熱量,不易消化,可能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腌制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和亞硝酸鹽,長期食用可能會增加患胃癌等疾病的風險。生冷刺激性食物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胃腸道痙攣和炎症。

2、規律飲食

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過度飢餓等,可能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增加消化道穿孔的風險。

3、細嚼慢咽

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細嚼慢咽可以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時也可以減少胃腸道的負擔。

4、避免刺激

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酒精和辛辣食物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胃腸道炎症和潰瘍,增加消化道穿孔的風險。

(二)注意飲食衛生

1、飯前便後洗手

洗手可以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細菌和病毒,減少感染的機會。尤其是在接觸食物之前,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動的水認真洗手。

2、避免食用不潔食物

不潔食物中可能含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食用後可能會引起胃腸道感染,增加消化道穿孔的風險。要選擇新鮮、乾淨的食物,避免食用過期、變質的食物。

3、注意食品加工衛生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要注意衛生,避免交叉污染。例如,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刀具、砧板等廚具要定期消毒。

來源: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 普外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