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吃!不要吃!不要吃!官方緊急預警

「癩蛤蟆」可不能吃!近日,廣東珠海一男子因在家中食用蟾蜍中毒,雖經醫院全力搶救仍遺憾離世。

蟾蜍體內含劇毒物質

中毒嚴重者有死亡


據了解,蟾蜍皮膚及腺體中含有多類有毒物質,包括蟾蜍毒素、腎上腺素類似物等,這些成分可直接影響心臟、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


人因誤食、過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而引發毒性反應,中毒後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心悸、心律不齊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呼吸衰竭或心臟驟停。


直接接觸蟾蜍也可能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紅疹、瘙癢等癥狀還有可能引起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如果毒液進入眼睛,還會引起視力下降、眼部紅腫、瘙癢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失明。


高溫、泡酒、只吃腿肉

都無法去毒


有醫學界人士表示,民間流傳的「蟾蜍去毒偏方」均缺乏科學依據,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未獲任何專業認證。


蟾蜍毒素性質穩定,普通廚房加工手段無法破壞其毒性,用120℃的水將蟾蜍煮沸加熱,4小時後仍能檢出毒性成分。


至於將之泡酒可消除毒性並無科學根據,酒精反而會加速毒素溶解,近年已有多起飲用蟾蜍酒致死案例。


僅食用腿部肌肉也無法避免危險,因為毒素可通過蟾蜍的淋巴循環滲透至全身組織。


珠海疾控提醒——


切勿聽信民間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製品。


蟾蜍毒素毒性強,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


如不慎誤食蟾蜍,應立即催吐並儘快就醫。


官方發布預警:

市民不要捕撈、採摘、買賣、食用



近日,珠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預警,提醒廣大市民預防有毒有害動植物中毒。詳情如下:


近期,珠海市氣溫、濕度普遍回升,野生動植物發育、生長旺盛,每年3-5月是野生毒蘑菇、野生河豚魚等有毒有害動植物中毒的高峰期,中毒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為預防有毒有害動植物中毒事件的發生,請廣大市民不捕撈、不採摘、不買賣、不食用野生毒蘑菇、野生河豚魚等,以及難以識別或來源不明的野生動植物


 一、常見有毒有害動植物 


(一)野生河豚魚


3~5月,河豚魚皮下脂肪含量最高,肉質鮮美,但也是河豚魚毒性最強時節。河豚魚的毒性是由其體內的河魨毒素引起的,0.5毫克就能致死,中毒過程急速而劇烈,尚無特效解毒藥


河魨毒素耐酸、耐高溫,需220℃以上方可分解,一般烹調手段包括鹽腌、日晒等都難以破壞;經過專業處理的河豚也並非沒有毒性,過量食用依然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唯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不捕撈、不銷售、不購買、不加工、不食用野生河豚魚,未經審批的企業不得加工河豚整魚,餐飲單位不得為消費者提供野生河豚魚加工製作服務。


(二)蟾蜍


蟾蜍是兩棲動物,俗稱癩蛤蟆。蟾蜍的毒性物質,不單存在於耳下腺和皮膚腺,還存在於肌肉、肝臟和卵巢。


為防止中毒,市民切勿隨意食用蟾蜍,購買食用蛙類時要辨清蟾蜍,慎防中毒。餐飲單位禁止加工製作蟾蜍


目前對蟾蜍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發生誤食蟾蜍中毒,應立即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膚染毒也要迅速用溫開水沖洗,並儘快送醫院處理。


(三)織紋螺


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等,其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1厘米、寬度約0.5厘米,約指甲蓋大小。


引起織紋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河豚毒素和麻痹性貝類毒素,食用後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癥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四)野生毒蘑菇


毒蘑菇種類繁多,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中毒後,病情兇險,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療法,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由家庭誤采、誤食導致。關於毒蘑菇:


一是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可靠的鑒別方法。民間、網路流傳的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不要輕易相信網路和一些非專業機構宣傳資料上鑒別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


二是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勿采、勿食、不買、不賣不明品種野生蘑菇


三是一旦出現食用野生蘑菇出現中毒癥狀,要立即進行催吐,並儘快就醫。


(五)其他有毒植物


有毒植物中毒常見原因是誤將曼陀羅、桐油果、蓖麻子、馬桑果、野人蔘、苦瓠瓜、商陸作為食用野菜野果,以及用草烏、川烏、附子、斷腸草炮製藥酒或煲湯。


其中,家庭用烏頭(附子或附片)、斷腸草製備藥酒或肉製品引發的死亡是有毒植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市民朋友要高度警惕有毒植物中毒,不隨意採摘、出售、購買或加工製作不熟悉、難以識別或來源不明的野菜、野花、野果,製備葯膳、藥酒時要注意甄別。


 二、食物中毒後應急處置 


如果誤食有毒有害動植物出現疑似中毒癥狀,應儘早採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要立即到附近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就診;如在外就餐發生食物中毒,或發現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採購、加工和銷售上述有毒有害動植物的,可撥打12345市民熱線投訴舉報,並保存好線索照片、消費票據、就診記錄、體檢報告等相關證據,以便執法部門調查取證。


轉發提醒身邊人!

千萬要注意

警惕有毒動植物中毒

鯉城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編輯:許培吟
二審:郭巧燕

三審:薛相宜

來源:廣州日報、珠海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