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經常掏耳朵,女子患上惡性腫瘤!緊急提醒:這樣掏耳朵真不行!

掏耳朵

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動作

卻讓60多歲的周阿姨(化名)

患上了惡性腫瘤?



周阿姨平時很喜歡掏耳朵

沒事兒就用那種老式金屬挖耳勺掏耳朵

最近

她總感覺自己的右側耳朵有異常

以為是耳朵有炎症

可是吃了消炎藥後也改善不多

除此之外

周阿姨的頸部也開始感到疼痛


到醫院檢查後發現

周阿姨的外耳道有一圈紅色的環形增生

且觀察到了一些骨質破壞的跡象

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

進一步的檢查結果顯示

周阿姨患上了外耳道鱗狀細胞癌

且該癌症已經擴散至腮腺

這正是導致她頸部疼痛的原因


鄭州人民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主任高明介紹


這種癌症多發於40-60歲的成年人

外耳道皮膚相對較薄

如果頻繁使用硬質物體清潔耳朵

就可能會損傷耳道皮膚

進而破壞外耳道的自然防禦系統


在這種情況下

細菌容易趁機而入

導致外耳道感染髮炎

若外耳道持續受到外部刺激

並不斷經歷炎症和修復的過程

某些細胞可能會發生變異

最終可能誘發外耳道鱗狀細胞癌



來看看外耳道鱗狀細胞癌

都有哪些常見癥狀:


耳溢液

多數患者會出現耳溢液,可能是血性分泌物。患者常有長期反覆發作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炎病史


耳痛

當腫瘤累及局部神經或骨質時,可能引起耳部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耳道或耳深部難以忍受的疼痛


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眩暈

如果外耳道腫塊阻塞外耳道或累及中耳甚至內耳,可能出現耳悶、耳鳴、聽力下降和眩暈等癥狀


其他癥狀

晚期腫瘤可能因侵犯範圍擴大而出現更多癥狀。



高明主任提醒大家

耳道清潔要適度

避免用尖銳、硬質器具長期反覆刺激耳道


耳屎是耳朵的分泌物

用專業術語來說叫「耵聹」

耵聹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

一種灰色、橙色或淡黃色的蠟質分泌物

同時還混有灰塵和皮屑

它的主要成分為60%的角蛋白

12-20%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

醇類、角鯊烯以及6~9%的膽固醇


耳屎組成成分各不相同

主要分為干型油型

一般來說干型會比較容易脫落

而油型可能會容易積在耳道里


那麼耳屎到底該能不能掏?

如何正確掏耳屎?


耳朵里的分泌物有潤滑保濕、保護耳膜、抗菌、防噪音、自潔等作用。


正常來說耳朵中的分泌物會隨著人們的咀嚼運動向外排出,並不需要特別的干預,所以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掏耳朵。



如果實在是耳朵癢或者不適

可到正規醫院請醫生幫忙處理

特別是當出現下列4類問題時

一定要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有明顯的堵塞感


比如,先天外耳道口狹窄,耵聹無法正常自行排出,堵塞形成耵聹栓。當堵塞感明顯時,需要去醫院檢查清理。


出現聽力下降


年紀不大,也沒有耳疾,卻突然出現聽力不佳、下降的情況,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



耳朵痛癢


若盯聹短期增多,特別是游泳完耳道進水後,感覺耳朵痛癢,應請專科醫生處理,千萬不要亂掏,以免引起耳道發炎。


不當采耳後出現問題


比如,采耳時異物(如棉棒的棉花)掉入耳中,或不當采耳造成耳道損傷,嚴重時出現出血、疼痛、腫脹等癥狀,一定要去醫院就診。


本文指導專家

鄭州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主任 高明


聲明: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用於任何商業廣告目的,且不提供診療建議,也不能替代醫院的檢查和治療。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