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醫】劉英傑:調暢氣機,養陰安神治療失眠案

劉英傑(1940.1-2020.6),廣東省名中醫,惠州市名中醫,惠州市中醫醫院原院長、主任中醫師,致力醫院管理和中醫臨床工作,曾任惠州市第五屆人大代表、第六、七屆政協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惠州分會會長。擅長運用經方、驗方治療男性病、心病、脾胃病等內科疾病及疑難雜症。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葯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董某某,女,時年69歲,於2015年3月24日初診。

【發病過程】

患者入睡困難半年余,伴多夢,易怒,心慌胸悶,夜汗出,夜尿2-3次,胃納一般,大便尚可。

首診證候

症見:患者入睡困難,伴多夢,易怒,心慌胸悶,夜汗出,夜尿2-3次,胃納一般,大便尚可。

查體:舌淡,苔少,脈弦細澀。

辨證論治

西醫診斷:失眠。

中醫診斷不寐(肝腎陰虧,氣機郁滯,氣陰不足)。

治法:調暢氣機,養陰安神。

處方:醋柴胡12g,白芍6g,天冬20g,麥冬20g,鹽女貞子15g,墨旱蓮15g,合歡皮15g,合歡花15g,甘草5g,赤芍10g,浮小麥15g,太子參15g,五味子5g,仙鶴草30g,大棗10g,磁石30g(先煎)。

共7劑,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餐後溫服。

隨診過程

二診:2015年04月01日

患者訴服藥後睡眠改善,多夢、易怒、心慌胸悶、易汗出等症減輕,少許腰痛。舌淡,苔薄,脈弦細。

處方:上方加狗脊15g,赤芍改熟地黃10g。

共7劑,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餐後溫服。

三診:2015年04月08日

患者訴睡眠較好,多夢、易怒、心慌胸悶、易汗出、腰酸等症去大半。舌淡,苔薄,脈弦細。

處方:上方續服10劑鞏固療效,煎服法同前。

【按語】

不寐病是老年人常見病,60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在40%以上。劉老致力於老年病的研究,對不寐病辨治頗有心得,研究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關於不寐的論述,結合自身臨床實踐,歸納出本病治療以補其不足,損其有餘,平調陰陽為基本原則。其不足者主要為氣陰虧損,其有餘者主要為陽(鬱熱)、氣(氣滯)為盛。常以生脈散、二至丸、交泰丸、一貫煎等為基礎方加減治療。

(本案編者:黃桂瓊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療方案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療方案。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惠州市中醫醫院,劉英傑名醫傳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