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人,每天都要拉一次大便嗎?排便次數多少,才是不正常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似乎人們對大便的印象均是一天一次才算健康,如果哪天沒有排便,就會變成所謂的「宿便」,這樣不利於機體排毒養顏。

可現實生活中,或許早已經沒有「剛剛好」的情況,誰也不能保證每天都會排一次大便,如每天大便二三次或二三天沒有大便,均是可能的。

那麼,健康的便便,一定要每天一次嗎?

介於健康的便便,大家常提到的便是腹瀉與便秘,腹瀉指的是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如每天排便3次或以上,其大便不成形,含水量明顯增多,這很可能是腸道結構功能異常的表現。

不過,這種現象並非是一天內集中出現的,而是在符合條件的基礎之上,對於臨床上所指的急性腹瀉會在一到二周內自行緩解或完全消失,慢性腹瀉則是指超過2個月的時間。

再來看便秘,便秘在老年群體中十分常見。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便秘概率高達15%~20%,尤其女性遠遠高於男性。然而在許多人的認知中,一天不排便就算便秘。

實際上,真正的便秘指的是一周內排便次數少於3次,且大便干硬、排便時很費力、肛門處有明顯的堵塞感,甚至有的人需要用水來輔助排便。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條件是這樣的情況需要維持至少六個月的時間,才算是真正的便秘。

從以上來看,無論腹瀉還是便秘,看排便頻率是標準之一。但如果你沒有上述的情況,由於影響大便的頻率與多種因素相關,如情緒、飲食、心理、腸胃健康情況等等,均有可能影響大便的頻率。

所以,「每天排一次大便」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其具體也沒有嚴格的頻率標準,只要大便形態正常,即「軟硬適中、形狀規則、通便順暢」,更形象的比喻是「香蕉狀態」,那麼就是合格的大便,大家不用擔心。

至於偶爾出現的大便次數異常,如一天內突然排便次數增加,就好像腹瀉一樣,那麼你需要考慮的是今天你進食的食物,通常與食物相關,如不幹凈的食物,或者你不耐受的食物。

再或者經常出現該表現,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下了。反之,偶爾的大便次數過少,需要注意的是多做促進腸胃蠕動的事情,如多喝水、增強運動量、進食高纖維食物、保持心情愉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