頰癌治療不再是切除半邊臉,新療法兼顧患者健康與尊嚴

近年來,口腔癌呈發病率逐漸升高且年輕化的趨勢,其轉移率高、預後差、進展快,一旦到了晚期,傳統手術治療會在頰部造成洞穿性切口,對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造成重大影響。日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歐陽可雄主任醫師團隊聯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黃中副主任醫師團隊,採用了新輔助治療與手術治療結合的方案,成功保住一位局部晚期頰癌患者的面部,讓患者恢復健康的同時保留術後生活尊嚴。

頰癌聯合療法利於患者面部恢復

半年前,在廣州工作的劉先生(化名)發現自己左臉長了一個腫塊,還不斷變大,同時伴有破潰、易出血的現象,於是前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經病理活檢確診為左頰鱗狀細胞癌。接診的歐陽可雄主任醫師解釋,劉先生病灶範圍過大,累及左上頜牙齦、左舌根及軟齶,如果選擇傳統的手術治療,左頰部會形成洞穿性缺損,連下頜骨都需要進行節段性的切除,且術後腫瘤複發率較高,效果不甚理想。劉先生非常擔憂,「我在網上看過其他人手術治療後的照片,半邊臉都被切掉了,我才四十多歲,就算治好了,半邊臉都沒了還怎麼活呀。醫生,還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法?」

磁共振影像顯示左頰部團塊狀腫物大小達48×39×52mm(比高爾夫球大)

為此,歐陽可雄主任醫師團隊聯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黃中副主任醫師團隊開展會診,對患者病情及預後等情況全面分析,最終決定採用綜合治療方案:新輔助治療(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加手術治療。

歐陽可雄介紹:新輔助治療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治療手段,指在主要治療手段(通常是手術)之前實施的治療,旨在縮小腫瘤、控制病情,使原本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獲得可切除機會,或使需要進行的手術更為保守,保留更多的正常組織,儘可能提高患者的總體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新輔助治療後的磁共振影像(腫物縮小至硬幣大小,累及程度減輕,左側頰肌、咬肌強化影較前減輕)

「這位患者是局部晚期頰癌,病灶大且已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傳統手術治療會從口內的黏膜到口外的皮膚全層切除,術後面部形成一個空洞。之後再從大腿上取一塊皮瓣來修復,就是使用大腿上的皮膚以及皮下肌肉、血管,肌肉填塞空腔,血管和頸部的血管吻合進行血供。術後對患者的恢復、生活質量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歐陽可雄說,「我們希望能做到最大可能性兼顧健康與尊嚴,讓患者活得更長、更好、更有尊嚴。」

歐陽可雄主任醫師手術中(左)

黃中副主任醫師

通過歐陽可雄主任醫師團隊及黃中副主任醫師團隊的積極治療,不僅完全切除了患者的左頰部腫瘤,同時也完整保留了其左面部皮膚,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術後患者定期隨訪至今,目前恢復良好。

不良嗜好增加患癌毀臉風險

    「我再也不吃檳榔了,」手術成功後的劉先生感慨。據悉,劉先生已有十餘年的吸煙史和飲酒史,平均每天抽10支,並且嚼檳榔已6年。

「最好的治療是預防,不給口腔癌留機會,」歐陽可雄強調,「預防口腔癌最重要的是戒除吸煙、過量飲酒、嚼檳榔等不良嗜好。」同時,還需要注意對光輻射的防護,避免過熱飲食刺激口腔黏膜組織,避免口腔長期的不良刺激,及時調整尖銳牙尖和義齒銳利邊緣,防止對軟組織反覆刺激,並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等。

歐陽可雄提醒,口腔癌的發生過程常伴有一些明顯的體征,如:①口腔內有2周以上未癒合的潰瘍;②口腔黏膜有白色、紅色和發暗的斑;③口腔與頸部有不明原因的腫脹和淋巴結腫大;④口腔內有不明原因的反覆出血;⑤面部、口腔、咽部和頸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與疼痛。一旦發現上述癥狀,應當及時就醫。

采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吳詩桐

通訊員:張曼莉 李耀文 郭千千 朱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