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張阿姨患高血壓有許多年了,一直都有在規矩服藥,血壓控制得也不錯。
但最近這段時間,她感覺身體不對勁起來,經常疲憊無力,小腿時不時就抽筋,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生活。
去到醫院檢查後發現,這並不是年老體弱,而是缺鉀導致的。醫生推斷這和張阿姨長期服用利尿類的降壓藥有關。
生活中也不乏像張阿姨這樣的例子,對於鉀元素沒有足夠的認知,直到身體出現了明顯反應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那鉀元素,到底有什麼用呢?
一、鉀的神奇作用,高血壓為什麼要補鉀?
2022年,《英國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包括歐洲、西太平洋、美洲以及東南亞地區21項涉及3萬人研究的薈萃分析,結果發現用鉀鹽代替食用鹽可有效降低高血壓風險。
這是因為當鈉鹽攝入過多,人體內鈉離子含量過高,會造成血液滲透壓升高,水分從血管壁外流進血液,從而增加血液容量,升高血壓。
而鉀和鈉共同調節著血管張力,當體內鉀充足時,可促進體內的鈉排出、抑制血管緊張素系統,起到降低血管壓力的作用。
鉀對於控制高血壓有積極效果,但有適用性,只適用於一些本身高鈉飲食導致高血壓的人群身上。對於不是高鈉飲食造成的高血壓患者或是血壓正常的人,通過補鉀難以降低血壓。
浙江省人民醫院幹部科(高血壓門診)黃惠玲副主任醫師提醒,補鉀在高血壓門診是個非常常用的措施,尤其是對一些鹽敏感性較高的患者益處很大。
建議高血壓的患者要定期隨訪檢查,檢查可及時發現身體的指標問題,有助於醫生判斷你是否需要補鉀,對病情控制有很大益處。
二、當身體有這5個表現,或許提醒你該補鉀了
相對於鈣、鐵等營養素,鉀或許並不那麼「有名」,但這並不代表它不重要。鉀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參與了人體新陳代謝的所有環節!
武漢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高明松指出,正常人的血清鉀濃度應該為3.5~5.5mmol/L,如若數值<3.5mmol/L的話,即可確診為低鉀血症。
罹患該症患者會出現肌肉無力、鬆弛、心律失常等癥狀,嚴重的還會有呼吸麻痹表現,威脅生命安全。
當出現下面5個表現時,可能是身體在提示你鉀含量不足了,要引起重視。
1.疲勞
缺鉀最為典型的癥狀就是疲勞、虛弱,日常怎麼休息感覺都緩解不了,有時候甚至會引起抑鬱症、幻覺。
2.抽筋
鉀可促進神經、肌肉之間的溝通,還能幫助肌肉收縮,一旦缺鉀會出現異常的抽筋、肌肉痙攣癥狀。
3.煩躁不安
缺鉀會引起煩躁不安、頭暈、淡漠等神經系統癥狀出現。
4.消化功能紊亂
體內鉀元素不足,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以及嘔吐等。
5.心臟不適
鉀元素是否充足會直接影響到心臟功能,缺鉀會引起心律失常、心跳不規則以及心悸等異常癥狀出現。
三、補鉀從何下手?最好的方法是食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提醒,成年人每日建議的鉀元素攝入量為2000mg,想要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每日的攝入量建議為3600mg。
然而,根據調查,我國居民的鉀攝入量只有1421毫克/天,明顯低於2000毫克,那吃什麼補鉀好呢?最好的方法是食補。
1.每天半斤水果
大部分的水果有高鉀低鈉的特點,可以很好地改善缺鉀的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有香蕉、橙子、哈密瓜等。
2.用薯類代替部分米飯
土豆、紅薯、芋頭等粗糧都有豐富的鉀元素,這些粗糧內不僅有豐富的鉀元素,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對控制血壓有積極作用。
3.常吃菌類和綠葉菜
菌類蔬菜內的鉀元素含量十分突出,如口蘑、蘑菇等,日常可適當多吃,鉀元素含量較高的綠葉蔬菜有菠菜、芥藍、莧菜等。
需要提醒的是,本身罹患有腎臟疾病的人群,排鉀能力較差,不建議攝入大量的鉀元素,否則容易引起高鉀血症發生。
參考資料:
[1]《在護血管這件事情上,「補鉀」比限鹽更重要》.生命時報 2024-01-19
[2]《給總感覺累的人提個醒:你體內的「鉀」嚴重不足了》.生命時報 2021-11-01
[3]《身體易缺鉀的季節到了,怕熱、渾身沒勁都是信號》.廣西疾控 2023-07-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