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血壓,無論是一般體檢,還是日常的健康檢測,血壓水平都是關鍵的一項,尤其隨著物質生活的改變,年齡的增長,更應注視自身的血壓水平,做好早預防的準備。
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表示,為什麼在家測的血壓,會與在醫院測的血壓結果不一樣?到底以哪個結果最准?
其實,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大部分人均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便與影響血壓的因素相關,特別是其中因為精神因素導致的血壓水平波動。
相比於在家平穩的狀態,人們少了醫院的緊張感,以及對醫院的畏懼、警醒,如此就容易出現血壓的較大波動感,這也是為什麼人在緊張時,心跳加快、心臟供血量減少、血管收縮,從而出現胸悶氣短、血壓升高的原因了。
如此,在家裡測量血壓,人處於安靜又放鬆的狀態下,最終測量的結果才是最準確的。
除此以外,大家還要注意其他會影響血壓的因素:
受降壓藥的影響:部分已經被確診為高血壓的人群,會在服用降壓藥後測量血壓,因藥物的作用本就可以起到治療的效果,那麼此時你測得的血壓水平也是比較穩定的。
受飲食的因素:當然,即使根據醫囑服用降壓藥,若在飲食上不加以控制,長期進食高鈉的食物,如零食小吃、偏愛重口味食物、不注重隱形鹽,長此以往,每天攝入食鹽的量均超出健康攝入食鹽的水平(每天成年人應把鹽含量控制在5g以內),便會增加血壓升高的危險。
也就是說,哪怕在藥物的作用下,也需要血壓高的人群重視鹽的攝入,避免引起血壓變化,對自身病情不利,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危險。
受天氣冷暖變化的影響:在引起血壓變化的因素中,天氣冷暖變化也是其中之一,如人在高溫下,叫因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致使血壓升高。
相反,也可能因為較冷的環境,誘發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增加血壓升高的危險。尤其中老年人要注意,因季節或天氣的變化,應注意增減衣物,保護機體體溫調節中樞。
所以,以上因素都可能導致血壓的波動,如果大家想要日常監測,建議在家測量,每次測量2~3次,以平均值作為本次的記錄,更有助於病情發展,並給主治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