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切知識皆來源於人類的認知,而人類認知會出現變化和更新,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一些所謂科普知識,需要用清醒的大腦去分辨真偽。本章節,我們通過醫聖仲景的傷寒條文,來看看感冒發熱後,究竟是需要用藥治療還是硬抗?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055
醫學科普視頻中,有些人講到西方人遇到發熱感冒,往往不是用藥治療,而是多喝水,硬抗過去,並嘲笑中國人過度用藥治療,這是不是崇洋媚外呢?我們看看醫聖仲景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太陽外感發熱,如果不及時使用發汗藥物,可能會導致鼻出血,這在前麵條文中其實已經講到,此處不再贅述。本條文解讀中,我們重點進行外感發熱是否需要用藥的中醫科普。外感發熱疾病中出現鼻衄,雖只是一個簡單的鼻子出血,但其背後卻隱藏著一條醫學道理,即人體陽熱過盛,影響了陽維脈和督脈,造成了多經脈功能的失常。
從醫聖仲景的傷寒條文看,太陽傷寒發熱,是需要進行干預治療的,否則可能出現邪熱擾動陽維脈、督脈,形成人體陽氣過盛的情況,並進一步造成身體損傷。對於感冒發熱後硬抗,尤其是本有內熱的人群來說,存在著身體損害,尤其是陽脈受傷的風險。
綜合來講,太陽傷寒後發熱,需要正確及時的干預治療,而不是像宣傳的那樣躺平硬抗,或許我們不使用麻黃湯或者桂枝湯,但使用一碗薑湯,裡面就蘊含了對身體暖暖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