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台!光子計數CT來了,輻射劑量大幅度下降

近日,全國首台naeotom alpha雙源光子計數ct(光子ct)落戶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本台光子ct首次將半導體作為探測器材料應用於醫學成像,實現檢查輻射劑量大幅降低,解析度達到微米級,為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提供了更加精準的影像依據,推動臨床診斷和科學研究實現巨大飛躍。

輻射劑量大幅降低,僅相當於坐了次飛機

「今年感冒了好幾次,每次都不停地咳嗽,連覺都睡不好。已經拍過一次ct了,現在還想複查一下,但又擔心反覆拍ct輻射太大了……」今年65歲的鄭爺爺嘆氣道。

以往,很多患者都和鄭爺爺一樣,覺得ct檢查輻射大,但又礙於疾病診斷的需要,常常陷入「做還是不做」的兩難境地。「使用光子ct進行檢查,一次肺部篩查平掃的輻射量低至0.03msv(毫西弗),是普通ct輻射量的1/100,相當於乘坐了一趟由南京飛往北京的航班所接受的輻射劑量。」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影像中心主任金東生說。「光子ct革命性地實現了輻射劑量大幅降低。一次鼻竇掃描的輻射劑量大約為0.001 msv,相當於曬兩個小時太陽。而心臟ct檢查的平均輻射劑量也低於0.08msv,較常規ct輻射劑量降低90%,遠遠低於每個人每年平均接受的天然輻射劑量——2.4msv。」

110微米空間解析度,提供更加精準的影像診斷

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引起的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以往,在評估患者冠脈狹窄程度,尤其是評估嚴重的鈣化狹窄時,傳統ct常常因解析度不足,會出現暈狀偽影,導致對實際狹窄程度的判斷不準確,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冠脈造影進行有創介入檢查才能確定冠狀動脈的狹窄情況。

金東生介紹,光子ct恰恰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革命性的半導體材料——碲化鎘(cdte)直接將x線信號轉換成電脈衝,能有效避免信號串擾和能量損失問題,去除電子雜訊,使空間解析度達到110微米級別,從而獲得數倍於傳統ct的診斷信息。實際來看,通過光子ct進行冠脈狹窄的評估,與在導管室中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的結果幾乎一致。不僅如此,光子ct在評估嚴重鈣化、瀰漫性鈣化狹窄,分析高危斑塊等方面也有顯著優勢。這能夠極大減少患者重複接受有創介入檢查的次數,真正為患者帶來好處。

全方位升級改進,極大提升檢查舒適度

提到影像檢查,大家往往會想到窄小的空間、刺耳的雜訊、漫長的掃描過程等讓很多被檢查者覺得不舒適的體驗。金東生介紹,這台光子ct是在兼具以往雙源ct各項優勢基礎上的全面升級,肺部篩查只要0.5秒,心臟檢查0.13秒,全身大血管檢查也僅需1秒。因為檢查速度很快,檢查過程中受檢查者完全無需控制心率、無需屏氣,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或部分老年人來說,在檢查中更具優勢。加上該設備採用了82cm大孔徑設計,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減輕受檢者的幽閉恐懼,從而使患者能更放鬆地完成檢查。

目前,光子ct已在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影像中心正式啟用,金東生介紹,「該設備的投入使用,不僅能讓周邊群眾就近獲得全球最高端設備的檢查診斷,同時也對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影像技術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該設備每日可以滿足近百名患者的就診檢查需求,市民可以根據醫囑按需預約。」

通訊員 張婷 穆婷婷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