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一直在研究張仲景的葯對使用情況,但有些地方感到困惑。」 小王開門見山地說。
謝老師點點頭,示意小王繼續。
葯對學在中醫非常重要
謝老師微笑著說:"葯對學在中醫非常重要,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大醫習業第一》中指出,要成為一名大醫,必須熟悉《素問》、《本草》和《葯對》等經典。這裡將《本草》、《葯對》、《經方》等等等量齊觀,足見葯對學是本草學與經方學之間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
小王點點頭,示意他理解了這個概念。
「葯對學包括葯對配伍、葯對成方與葯對組拆三大內容,」 謝老師繼續解釋,「葯對配伍是根據中藥『七情』理論來研究葯對配伍規律的學問。運用藥對方來拆析、分解前人復方。」
謝老師接著又說:「葯對成方是發掘前人以二味葯所組成的方子及相對應的證候、用法等治療經驗的學問。葯對組拆是葯對拆解學與葯對組合學的總稱。我們根據辨證論治的精神,在臨床上運用藥對自行組方的學問。因為葯對成方是只可增不可減的單位方,它反映了相對應的基因證候。所以中醫復方之研究必須以葯對成方為基礎,按照中醫理論思維來研究方證對應的組合規律,才是有效可行的途徑。」
小王記錄著,謝老師繼續解釋,「這些方子反映了前人的治療經驗,包括對應的證候、用法等。通過研究這些方子,我們可以了解中藥的應用歷史和效果。更為重要的是,葯對學不僅對藥物的研究重要,還影響到臨床實踐,」 謝老師補充道,「在臨床上,我們需要靈活運用藥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合理搭配藥物,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只有深入研究葯對學,才能在臨床上運用自如,提高治療的效果。」
張仲景的葯對使用
小王接著說:「謝老師,我讀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但有時候覺得張仲景的葯對使用方法似乎很嚴謹,我怎麼能明白這其中的內涵呢?」
謝老師微微一笑,開始解釋:"小王,你提出的問題很有深度。張仲景的葯對使用方法的確嚴謹,但也充滿了智慧。如桂枝甘草湯是辛甘化陽之方,治陽虛之心下悸;而芍藥甘草湯則是酸甘化陰之方,治陰虛之腳攣急。兩葯對方僅是一味之變,方義便大相徑庭。若將兩葯對相合,再加姜棗這一葯對,就成為調和營衛、燮理陰陽的桂枝湯了。"
小王心中豁然開朗,他感到自己受益匪淺。
謝老師接著又說:"再如枳實芍藥散是治「產後腹痛,煩滿不得卧」的氣滯血瘀證,而枳術湯則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的氣滯飲痞證。這也是一味之異,卻映射了氣血與氣水兩種不同的病機!"
小王點點頭,繼續記錄著老師的話。
老師接著說:"張仲景更嚴密之處就是,即使葯對相同,若是劑量、劑型不同,或者在藥材上取生、取干、取汁的不同,仲景就給予不同的方名以示區別。"
小王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謝老師接著又說:"如姜與夏這一葯對:小半夏湯以『半夏一升,生薑半斤』;生薑半夏湯以『半夏半升,生薑汁一升』;半夏乾薑散以『半夏乾薑等分』杵為散劑。三張葯對方都各有其適應證。這些奧秘之處,臨證若不細心體味是難以知曉的。"
小王仔細思考著,他漸漸明白了中醫的深奧之處。
"老師,您真是太有見識了。我會好好消化這些知識,提高自己的臨床水平。" 小王激動地說道。
謝老師微笑著拍了拍小王的肩膀,鼓勵道:"小王,你是一個聰明而努力的學生,我相信你將來會成為一位出色的中醫師。記住,中醫是一門終身學習的藝術,不斷鑽研,不斷實踐,才能更好地幫助患者。"
小王感激地點頭,心中充滿了信心。他決心繼續努力學習,探索中醫的奧秘,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在這個安靜的中醫館裡,知識的火花在師徒之間閃爍,傳承著中醫千年的智慧。謝老師和小王,一個是傳統的守護者,一個是年輕的接班人,共同譜寫著中醫的未來。這是一段關於知識傳承與成長的故事,也是一段充滿溫暖與希望的故事。
張仲景的主要葯對方劑
梔子豉湯、梔子乾薑湯、桂枝甘草湯、芍藥甘草湯、甘草乾薑湯、甘草麻黃湯、乾薑附子湯、大黃黃連瀉心湯、桔梗湯、赤石脂禹餘糧湯、瓜蒂散、半夏麻黃丸、半夏乾薑散、生薑半夏湯、小半夏湯、大黃甘草湯、枳術湯、澤瀉湯、枳實芍藥散、橘皮湯、百合地黃湯、百合知母湯、百合雞子黃湯、百合滑石散、蒲灰散、葶藶大棗瀉肺湯、赤小豆當歸散、栝樓牡蠣散、豬膏發煎、硝石礬石散、薏苡附子散、葵子茯苓散、蜘蛛散、大烏頭煎(礬石丸、頭風摩散、紫參湯、麻黃醇酒湯、紅藍花酒、外台走馬湯、小兒疳蟲蝕齒方)。
- 太陽病證是外感傷寒病初期所表現的證候。太陽主一身之表,為人體的藩籬,外邪侵襲人體,太陽首當其衝,奮起抗邪,因此首先表現出太陽病證。
- 陽明病證是指傷寒病發展過程中,陽熱亢盛,胃腸燥熱所表現的證候。其特點是陽熱熾盛,性質屬里實熱證,為正邪劇爭,邪從熱化的極期階段。
- 少陽病證指邪犯少陽膽腑,正邪交爭,樞機不利所表現的證候。臨床又稱半表半里證。
- 太陰病證指脾陽虛衰,邪從寒化,寒濕內生所表現的證候。
- 少陰病證是對外感病後期階段出現的全身性陰陽衰憊所表現證候的概括。少陰經屬心腎,為水火之臟,人身之根本。病至少陰,已屬傷寒病的危重階段。由於人體陰陽有偏盛偏衰的不同,病邪從陰化寒則為少陰寒化證,從陽化熱則為少陰熱化證。
- 厥陰病證指傷寒病發展傳變到較後階段,邪入厥陰,表現為陰陽對峙、寒熱交錯、厥熱勝復等的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