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儉|中醫藥貫穿疾病治療全過程,最大程度減少併發症風險

一般人治療疾病都是因為出現疾病以後才開始治療。至少是在出現癥狀和/或者檢查確診後才開始治療。絕不會有人還沒有任何疾病前,考慮到有可能發生某種疾病就給予治療。例如考慮到某位先生有可能發生冠心病心絞痛,就給他硝酸甘油類、B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

中醫治療可以貫穿疾病的全程。從發現患病因素後,既可以開始予以中醫辨證施治。例如某位先生具有如下特點: 肥胖、超重、運動少、一看他的舌頭是紫暗顏色,舌苦又比較厚膩,這時候,就可以依據中醫的舌診,加上體態異常,開始活血化瘀、祛除痰濁等藥物。又例如,某人血糖時高時低,即使增高也不算太高,僅僅稍微高一點兒,不能劃分到糖尿病的範疇。這時候,西醫大夫會告訴病人嚴密監測血糖和糖耐量等檢驗,目前只要積極控制飲食、調整運動等即可。對於這些患者,也可以開始看看舌頭、摸摸脈,然後開始病前的調整。因為多數這樣的病人會發展成糖尿病。此時採用合理的中醫治療,其中的一部分人,就有可能避免發展成為糖尿病,比不用中藥調整要好的多......

疾病發生後,不管急性病、慢性病都可以配合中醫藥治療。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如果開始就配合中醫藥治療,會大大減少合併症,即使發生也比較輕。為此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

在疾病的過程中,不知何時,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合併症。在積極採用西藥治療的過程中,如果配合合理的中醫藥治療。有可能會大大降低合併症發生的機會,即使發生也可以相對比較輕。中醫藥對常見病的合併症本身的治療也很有特色,有些則是西醫難以比擬的。常見的各種心臟病引起的特別常見的嚴重合併症一心力衰竭,加上中醫藥治療,甚至對某些人單獨用中醫辨證施治,就會起到非常好的結果。

疾病的恢復過程中,中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可以大有用武之地。在這期間,用於不用中醫治療可以收到天壤之別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