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成「不老葯」?中科院新研究:長期攝入或降低死亡率40%

2000多年前,始皇帝派徐福東尋「不老葯」以求萬古長春,而近代矽谷富豪同樣痴迷於此,用17歲兒子新鮮血液為自己換血,企圖另類長生。

此外現代還有基因編程技術、細胞衰老清除技術.....可見,古今中外為了能長生久視,探索了諸多方式和手段。而近日,有科學家發現一直「臭名昭著」的尼古丁居然也有「不老葯」的潛質!

中科院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刊發了這項研究,他們發現尼古丁不僅能減少哺乳動物40%死亡率,還可以改善多方面老化表徵。

作為香煙的重要成分,尼古丁這次要「沉冤得雪」了嗎?

01 寶藏尼古丁?適當劑量死亡率顯著降低

在中科院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將48隻老鼠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飲食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在實驗組老鼠的飲用水中添加每毫升2微克的尼古丁。

實驗持續6-12個月後,尼古丁「不老特性」顯現!

在老鼠到10月齡後(相當人類50歲),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到16月齡時,在尼古丁干預下的老鼠存活率高達91.%,沒被干預的對照組則僅有54.17%。

除了生存率拉長之外,在尼古丁的影響下,實驗組的老鼠隨年齡增長的高糖代謝狀態、炎症等問題都有所緩解。研究人員特別發現,老鼠的心臟、毛髮、肌肉等器官中的端粒長度有所延長。

而端粒是學界公認的九大老化標識之一,其長度與生命體壽命有著直接關係。實驗中老鼠端粒的變化,無疑說明尼古丁的止衰潛力。

然而,要知道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死於吸煙相關的人高達400萬,我國就佔據了相當一部分。尼古丁向來是被萬人唾棄,而這項實驗卻給出了完全截然不同的結論,欲意何為?

02 「拋開劑量談效果,無異於耍流氓。」

事實上值得注意的是,實驗中尼古丁的劑量僅僅是每毫升2微克。而市場上一支香煙的尼古丁量普遍是1-3毫克,是實驗中尼古丁用量的500倍以上。

因而「過量的尼古丁」才是的導致人類健康的「萬惡之源」。上述研究的主要作者李翔也說到,「尼古丁的劑量界限,需要經歷更為漫長和嚴謹的人體臨床實驗來證明」。

不過,這項實驗卻是給學界提供研究方向,尼古丁不好控制,那就研究其作用根源,再以其他物質替代,「不老」效果也許依舊可以達到。

實驗中,尼古丁止衰機制在於其激活了NAD+合成酶NAMPT,從而提升NAD+水平,修復了細胞能量工廠——線粒體的障礙,從而延長了端粒長度。

針對這一點,2021年中科院的研究人員曾發現,存在植物中的天然分子「派洛唯」類物質或許有這樣的替代功能。在實驗中,35-60歲的中年男性在其干預下,皮膚、精力、體能耐力等指標有效回溯,端粒相較之前有效延長1倍。

而與尼古丁天然不同的是,「派洛唯」類物質天然存在植物和人體中,並無任何危害,反而針對中老年群體,對身體產有著明顯正反饋,能有效改善睡眠質量,提振精力。

學界的研究刺激了該物質的市場化落地,自「派洛唯」製品登陸亰-東等平台,迄今已經營收數億。據亰-東後台用戶畫像顯示,70%均為一二線等城市的中年群體,而這與中科院臨床試驗參與者高度重疊。

03 「150歲或將不再是奢望,人類要做好長壽準備」

實際上,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深入,除了尼古丁、派洛唯等物質,越來越多的植物大都被發現具備這樣的潛力。

1965年,斯坦福大學科學家Hayflick研究細胞分裂次數推測,人類生命的頂峰是120歲。然而時光來到21世紀,世界最長壽之人——法國Jeanne Calment,離世時她的壽命已經是122歲。

不少科學家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或將能攀登150歲生命「高峰」。一位73歲的網友也坦然認為,「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可以活到1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