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可以通過血液循環以及淋巴系統、局部擴散等途徑來轉移。其中腸癌肝轉移就是腸癌腫瘤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淋巴管、血液等途徑被帶到肝臟形成腫瘤,腸道的血液迴流,第一站就是到肝臟,所以腸癌最容易發生的就是肝轉移。
肺是第二常見的結直腸癌轉移靶器官。其中結腸癌的肺轉移相對少一些,直腸癌發生肺轉移的比例要高於結腸癌。
一旦結腸癌晚期全身擴散,患者會出現諸多的併發症。如果擴散到整個腹腔,可能會出現腹痛、腹脹以及腸梗阻。如果腸梗阻不能得到迅速解除,患者生存的時間會非常短,可能數天至數月就會危及生命。如果轉移到肝臟、肺部、中樞神經系統等,會出現相應的各個轉移器官的一些病變和功能的抑制,從而出現一些相關的併發症,危及生命。
如果患者結腸癌晚期已經出現全身轉移,且沒有進行良好的綜合護理和積極的治療,生存期可能是數天至數月。如果給予了積極的治療以及良好的護理,患者生存期也僅僅會維持數月至接近1年左右。
這時有患者會有疑問,是不是出現肝轉移、或者肺轉移就意味著已經失去手術機會了?
一般來說,當出現遠端轉移,能否進行手術需要結合轉移灶數目、病灶體積、病灶位置深淺、以及是否侵犯到重要血管等因素進行判斷。然而臨床上,結直腸癌肝、肺轉移能有手術機會去完全切除原發灶和轉移灶的比例很低,不超過10%。
但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尤其是「Tat-Myc蛋白質新免疫治療」「Neo癌免疫苗」的出現啊,腸癌轉移的治療策略也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使得越來越多的肺轉移患者能夠獲得手術機會,並且實現長期生存。
點亮治癒希望,腸癌肝、肺轉移患者也能重新工作、生活
「Tat-Myc蛋白質新免疫療法」和"「Neo癌免疫苗」是當前最先進的腫瘤治療技術。與一般的抗癌藥不同,其特點是「個性化」,也就是 「因人而異」。
根據不同患者基因測序的結果,專家會針對突變基因,藉助生物學技術和細胞工程技術,提高腫瘤的免疫原性,可以向某個癌細胞靶向遞送,再通過臨床醫生將其注射到患者體內,從而從而達到改變腫瘤細胞的生長環境,並激發自體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進行攻擊,從而起到縮小、甚至是消滅腫瘤的作用 ,為諸多癌症患者,乃至晚期癌症患者帶來了新的生存希望,走向真正意義上的「臨床治癒」。
1、改變腫瘤微環境,抑制癌細胞增殖,解除癌細胞對免疫細胞的壓制;
2、激活體內疲乏、失活的免疫細胞,使其能夠快速對體內癌細胞發動攻擊,縮小甚至消滅腫瘤;
3、嵌入新生抗原技術,使免疫細胞能夠精準識別體內癌細胞,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
4、適用各階段患者,安全有效,不會出現耐葯及其它副作用
腸癌肝轉移:
腸癌肝轉移通常被認為是終末期疾病,預後差。臨床中,結直腸癌肝轉移初診時(同時性肝轉移)只有10%~20%可以手術切除,對於這部分患者,可以採用轉化治療,即應用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Tat-Myc蛋白質新免疫治療、Neo癌免疫苗等方法使病灶縮小、臨床分期下降,將不可切除的肝轉移灶轉變為可切除病灶,使患者獲得潛在治癒的可能。
患者盧先生19年被確診腸癌,合併肝多發轉移,最大病灶約10.4x8.6cm,基因檢查顯示:Kras, Nras, BRAF野生型 。隨後經醫生評估認為當前已經失去手術機會,因此決定行FOLFOXIRI加西妥昔單抗治療。
然而治療後盧先生出現諸多副作用,且腫瘤並無明顯縮小。因此為了能夠消除腫瘤,在諮詢專家後盧先生決定進行細胞免疫治療。
在仔細研究盧先生的病歷資料,以及進行抗原分析之後,專家為其制定了4次Tat-Myc蛋白質新免疫治療+4次DC-Neo癌免疫苗治療。
而經過治療,最終MRI顯示:最大病灶63mm降至50mm。CEA:4.24ng/ml。綜合評效:維持PR。最終通過分期切除,盧先生先後切除了肝臟病灶和直腸原發病灶,術後1月開始行兩周期間隔化療,至今複查仍處於無瘤生存狀態。
腸癌肺轉移:
腸癌肺轉移臨床中一直面臨治療手段缺乏,完全緩解的概率非常低的問題,數據表明抗血管生成藥物與化療聯合會增加達到完全緩解的概率。其中以貝伐單抗聯合治療效果最為明顯,但也僅僅達到3.1%。
不過隨著目前新葯、新方案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將有不少失去手術機會的肺轉移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
陳女士曾於21年被確診直腸癌,合併左肺多發多發轉移,由於轉移病灶較多,經MDT會診之後認為,當前已經失去手術切除機會,因此決定通過化療+免疫治療的方案(XELOX+貝伐珠單抗),從而縮小腫瘤,延長生存期。
然而治療過程並不理想,陳女士期間出現諸多副作用問題,而且完成治療之後,複查發現病灶並沒有明顯縮小。
巨大的落差讓陳女士一度面臨崩潰,所幸經家人鼓勵之後重新振作,並決定採用細胞免疫治療。
在諮詢專家之後,考慮到當前腫瘤處於進展,且病灶較多,因此決定通過聯合治療方案,來激活、增強體內的免疫細胞,從而達到縮小腫瘤的目的。因此最終決定予以2次Tat-Myc蛋白質免疫治療+4次NKT-Neo癌免疫苗+XELOX+貝伐珠單抗方案2周期。
經治療後左肺轉移病灶及結腸原發病灶均得到縮小,經醫生評估後達到手術標準,並先後進行手術切除,術後繼續使用一個療程的NKT-Neo癌免疫苗治療,至今已過兩年,仍未出現複發。
許多年前,結腸癌腹膜轉移的患者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治療方案有所進步,對醫生也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但是近些年已經有多種治療方案能使結腸癌腹膜轉移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為患者們送來了曙光。
註:Tat-Myc新免疫療法是當前最先進的腫瘤治療技術,因此具體方案還需要經過檢測,以及專業的醫生評估後決定。
具體詳情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