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談「瘤」色變
腦部腫瘤更是讓人無比恐慌
對於腦腫瘤患者來說
腦袋上動刀子總讓人瑟瑟發抖
能否不開刀就能切掉腦部腫瘤?
隨著技術的發展
伽馬刀應運而生
哪些腫瘤適合用伽馬刀?
伽馬刀輻射大嗎?
神經外科專家為您解惑!
伽馬刀的「前世今生」
傳統的外科手段通過開顱的方式切除腫瘤,手術的難度容易給病人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古有華佗欲為曹操開顱卻反被打入大牢拷問致死的故事,雖為杜撰,但也說明一般人對開顱手術的害怕。
圖片來源:網路
隨著技術的發展,伽瑪刀這一不開顱即可治療顱內疾病的手段應運而生。它是由瑞典的神經外科醫生Lars Leksell教授於1967年發明的,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已成為神經外科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
我院於20世紀90年代引入伽瑪刀,是國內最早擁有伽瑪刀治療設備的單位之一,累計治療患者數已超過10000例,積累了豐富的伽瑪刀治療經驗。
伽馬刀實物圖
伽瑪刀不是一把刀
伽瑪刀翻譯自英文Gamma Knife,雖然名字中有個刀,但是並不是真正的手術刀。它是利用現代影像學手段對顱內病變進行精準定位,將γ射線幾何聚焦於病灶,集中摧毀病變組織,而病灶範圍以外的劑量銳減,最大限度的避免射線對正常組織的影響,因其精準的「定點打擊」功能被醫生稱為「伽瑪刀」。
圖片來源:網路
用通俗的話來講,我們可以將伽瑪刀看做是一台放大鏡,通過將「光束」(伽瑪射線)聚集到病變部位,目標處的能量會非常高,可以殺死病灶,而周圍則不會受到多大影響。
圖片來源:網路
伽瑪刀的優勢有哪些?
和傳統手術相比
伽馬刀有哪些優勢呢?
圖片來源:網路
01
風險低
可處理傳統手術處置困難的腦深部病變、重要功能區病變及顱內多發病變,風險低於傳統神經外科手術。
02
創傷小
僅針眼大小的創面,局部麻醉,患者全程清醒,恢復快。
03
周期短
治療過程僅需數十分鐘,住院時間一般僅需1至2天。
哪些疾病適合用伽馬刀治療?
伽瑪刀不僅可以用於治療腦腫瘤
也可以用來治療
大多數的神經外科疾病。
具體包括:
01
顱內原發性的良、惡性腫瘤以及各類顱內轉移瘤
聽神經瘤(對於雙側聽神經瘤,保存聽力有獨到的優勢),垂體腺瘤,腦膜瘤,顱咽管瘤,脊索瘤,各類神經鞘瘤,血管母細胞瘤,黑色素瘤,松果體區腫瘤,各種顱內轉移瘤(尤其適用於顱內多發轉移瘤的治療)等。
02
顱內血管性病變
腦動靜脈畸形,腦動靜脈瘺,腦海綿狀血管瘤等。
03
腦功能性疾病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部分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等。
04
特殊部位疾病
顱底腫瘤,眶內腫瘤,鼻咽癌,口腔上齶癌等。
伽馬刀具體治療過程?
伽瑪刀治療後注意事項
(1)治療結束後,保持釘眼處的清潔乾燥,不要沾水,一般1周左右即可癒合。
圖片來源:網路
(2)大多數患者治療後無特殊不適,部分患者在治療後短期內可能會有頭暈,噁心,頭痛,嘔吐等反應,經過對症處理和休息後一般能很快恢復。
(3)堅持複查,第一次治療後一般在3個月到半年左右進行第一次複查,根據第一次複查的結果決定後續複查的時間,建議至少1年保證複查1次。
圖片來源:網路
伽馬刀常見疑問解答
Q
伽瑪刀是把腫瘤切除嗎?
A
伽瑪刀並非切除腫瘤,而是通過高劑量的伽瑪射線殺死腫瘤,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部分腫瘤在經過較長的時間後會發生皺縮,體積縮小,少數敏感性好的腫瘤甚至可以完全消失。
Q
伽瑪刀輻射大嗎?
A
伽瑪刀屬於立體定向精準放療,有別於傳統的普通放療,定位十分精確,精度可達0.15毫米,治療靶區以外的組織受輻照劑量會劇烈下降,形如刀割,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對病灶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伽瑪刀也不存在放射性粒子的植入,治療後的患者不會對周圍產生輻射,患者及家屬不必過分擔心。
Q
伽瑪刀可以替代開顱嗎?
A
伽瑪刀只是神經外科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但並不能完全取代開顱手術,主要適用於顱內的中小型腫瘤,對於傳統手術難以觸及的腦深部病變、重要功能區病變及顱內多發病變,年老體弱難以耐受手術者,手術後殘留或複發的腫瘤,無法介入手術或介入術後殘留的動靜脈畸形,以及各類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伽瑪刀擁有獨到的優勢。對於有明確開顱手術適應症的患者,仍然建議手術治療。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具備國內一流的技術和設施,可以為患者提供最優的治療方案。
以上僅作為科普知識
不作為具體診療意見
來源:武漢協和醫院
監製:孫暉 王繼亮
信息來源:神經外科
編輯製作:陳有為
審校:聶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