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多容易得乳腺癌?廣東專家找到了新證據!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查冠琳 何嘉發

圖/大會提供

生氣多容易得乳腺癌?記者採訪獲悉,廣東專家通過臨床研究找到了新證據。

5月12日-14日,「第八屆乳腺病羊城論壇」在廣州召開。大會同期舉行了「第二十一次乳腺病中醫、中西醫結合學術研討會」「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學術年會」「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年會」「廣東省保健協會乳腺保健分會年會」「乳腺病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培訓班」「第四屆乳痛症中醫養護學習班」等分會場議程。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國醫大師林毅、全國名中醫張忠德等多位專家親臨現場。

大會期間,記者就乳腺癌的防治篩查等問題,對多位專家進行了採訪。

為何生氣容易得乳腺癌?臨床研究提供新證據

「乳腺癌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種,這意味著這個以單性別為主的惡性腫瘤,成為全人類的惡性腫瘤首位。」本次乳腺病羊城論壇大會主席、廣東省中醫院乳腺大科主任陳前軍教授對記者表示,「從我國乳腺癌的發病趨勢來看,總體來講,城市人口以每年約3%的速度在增加,從數據來看農村人口的增速更快。」

大家常說的生氣多容易乳腺癌,有道理嗎?陳前軍表示,所有癌症的發生,都是多因素參與的綜合病變過程。壓力如何影響乳腺癌發生、發展,一直是醫學界研究的問題之一。

「一方面,在中醫的歷代醫家的臨床觀察、臨床經驗總結中,情志因素被認為是乳腺癌發病的第一大因素。例如中醫講的氣鬱體質,情志不暢,容易出現抑鬱焦慮,比較容易患乳腺癌;另一方面,現代醫學的臨床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們團隊通過12萬例的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發現抑鬱會促進乳腺癌的發生、發展,提高複發率。」

陳前軍解釋:「以前大家認為是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影響了乳腺癌發生、發展,我們團隊的新研究發現了另外一個新的機制,通過中樞神經和外周交感神經的直接連接,會釋放交感神經遞質,從而影響乳腺癌發生、發展。」

將探索中醫藥優勢病種的新合作路徑

「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疾病,優勢在於『調態+打靶』。在打靶上,現代醫學已經有很多進展;在調態上,中醫對於人體疾病發生髮展的整體把握是比較強的,也有很多針對癥候的傳統方法有很好療效,所以態靶結合,中西醫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表示,「尤其是充分發揮中醫的望聞問切,能夠對整個疾病發展的情況有一個基本判斷,早期開始干預。」

「對於乳腺癌這個高發病,中醫藥治療具有很好優勢。無論在前期預防、手術前後的中西結合治療、術後防複發,以及化療放療時減少毒副作用等方面,中醫藥有很好的切入點。」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廣東省中醫院正與香港、澳門的大學以及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等進行研究合作。同時,也希望以乳腺病為切入點,擴展到其他疾病,探索中醫藥優勢病種的中西醫結合模式和產、學、研一體化的中醫藥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的建設探索合作路徑。」

落實乳腺癌篩查有助於乳腺癌的早診早治。如何助力基層提高乳腺癌篩查能力?張忠德表示,在助力縣、鎮、村基層老百姓的防病治病方面,廣東省中醫院採取的是「榕樹效應」,積極為縣、鎮、村培訓基層人才。「例如此次大會舉辦了各項培訓班、學習班,幫助基層人員學習後創建當地的乳腺病中心。接下來,我們還會在縣、鎮、村級進行培訓,提高縣級醫院的診斷能力、鎮級醫院的排查能力、村級衛生醫院對乳腺病的認識能力。這樣才能讓篩查更有效落到實處。」

母親節到,德叔送健康叮囑!

恰逢母親節,張忠德對廣大母親送出健康叮囑:「很多母親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帶孩子,壓力很大。請一定要保持身心健康,任何壓力都可化成生活的動力,開心每一天,開心每一秒,永遠往前看!」(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薛仁政

校對 | 謝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