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報!我國暫未發現XBB.1.5本土病例!

今天(1月1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主題為「介紹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措施有關情況」。

>>>中疾控:國內目前暫未發現xbb.1.5本土病例。

>>>國家衛健委:將密切關注國際國內變異株流行趨勢,掌握變異情況。

>>>外交部領事司:來華人員登機前48小時須核酸檢測;中國目前沒有發現新變種病毒或顯著突變。

國家衛健委:

密切關注國際國內變異株流行趨勢,掌握變異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實施「乙類乙管」措施以來,出入境人員及交通工具衛生檢疫、進口貨物口岸疫情防控、邊境口岸恢復開通等措施進一步優化。要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從業人員加強自身防護,乘客落實個人防護措施,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變異株流行趨勢,實時掌握變異情況。

願意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疫情挑戰

米鋒表示,三年來中國抗擊新冠疫情不僅很好地保護了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為國際抗疫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剛剛遭遇疫情的時候,面對致病率較強的原始株,堅持的是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策略,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爭取了寶貴時間。我們積極分享疫情信息,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情,第一時間確定病原體,第一時間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為國際社會疫情防控、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提供了科學依據。

米鋒介紹,我們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數千億件抗疫物資,與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十多個國際組織共同舉辦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的技術交流活動300餘場,向34個國家派出37支抗疫醫療專家組,毫無保留分享中國的抗疫經驗。

米鋒介紹,我們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率先支持疫苗研發知識產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我們發揮中醫藥的作用,舉辦了百餘場抗疫專家視頻交流和直播的活動,也向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介紹中醫藥診療方案。向部分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中醫藥產品。我們也願意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疫情挑戰,更好地保護各國人民的身體健康。

中疾控:

國內目前暫未發現xbb.1.5本土病例

1月1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措施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從全球看,奧密克戎變異株從發現以來一年多的時間裡,全球已經發現進化出了750多種進化分支。截止到1月10號全球新冠病毒共享資料庫當中各個國家上傳的序列進行分析,在全球流行前兩位的現在是ba.2.75和bq.1.1,截止到今年1月10號,全球已經發現了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重組體有72種,其中主要流行的就是xbb及其亞分支,這個變異株在一些國家的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當中佔比還是比較高的。xbb.1.5是xbb當中的一個亞分支,它的傳播優勢進一步增加,截止到今年1月12號,已經在至少40個國家和地區當中監測發現。

就我們國家而言,從去年12月1號到今年1月10號,我們國家從31個省和兵團的感染病例當中已經監測發現了19種奧密克戎進化分支,其中ba.5.2和bf.7佔據絕對優勢,兩者加起來相當於這19種進化分支的97%。從去年10月份一直到今年為止,我們國家累計報告了xbb本土病例16例,都是xbb.1的進化分支。到目前為止,暫沒有監測發現xbb.1.5的本土病例。同期,我們國家監測到的本土bq.1的病例是56例,這裡包括bq.1、bq.1.1、bq.1.2等6個進化亞分支。此外,從去年12月1日以來,全國輸入病例監測數據顯示,已經有79種奧密克戎進化分支輸入到我國,其中比例比較高的前三位的是ba.5.2、bf.7和bq.1.1。

xbb等變異株會引發新一輪感染高峰?中疾控解答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bq.1、xbb變異株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的優勢毒株,放開之後,這些變異毒株傳入我國,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的流行?老百姓如何做好自身的防護?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我們大家剛剛都經歷了一個高強度的流行,大部分人可能也都出現了一些喉痛、發熱、咳嗽,甚至出現了全身不適的情況,其實這些都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種應答反應。

在短期內或者說是在相當長的一個範圍內,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感染是有免疫記憶的,體現在我們可以產生一些體驗免疫等等高水平的抗體,也可以發生免疫記憶細胞等等。所以事實上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由於我們短期內在人體當中,或者在人的群體當中存在這種高水平的綜合抗體,即使出現了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輸入,引起我們本土大規模的流行,尤其是達到剛剛已經經歷的這種高強度感染高峰的可能性極低。

陳操表示,對於一些脆弱的人群,還有高風險人群,比如65歲以上的老人,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還有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員,可能會出現由於新的奧密克戎毒株輸入而造成感染,甚至二次感染。所以在這裡,我要提醒廣大公眾,既不要輕視,也不要恐慌,我們現階段仍舊要做好個人防護,尤其是有老人同住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好環境的衛生,做好手消毒,勤通風。另外一定要做好作息的規律,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們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是在保護身邊的人。

陳操提醒,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也要督促員工做好個人防護,提供必要的防護條件。要做好員工的缺勤和病症的記錄,給員工以足夠的休息時間和治療的時間,不要讓員工帶病到崗。同時對公共的環境和共用的設施做好消毒。

外交部領事司:

中國目前沒有發現新變種病毒或顯著突變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針對當前的疫情,一些國家指責中國信息不透明,跟世衛組織的溝通不及時,甚至可能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影響其他國家,這一問題要如何看待?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回應稱,疫情以來,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分享相關的數據,包括中國國內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毒基因的數據,中方也始終與世界衛生組織保持著密切的合作,我們跟世界衛生組織開展了60餘次技術方面的交流。也就是在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就與世界衛生組織開展了5次相關的技術交流。

吳璽介紹,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月4日發布的消息稱,中國國家衛健委提供的病毒基因數據顯示,當前中國主流毒株與其他國家提交的中國感染旅客病毒基因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發現,在中國目前沒有出現新的變種病毒或者是顯著的突變。

世衛組織歐洲區主任近日也表示,中國一直在向國際社會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掌握的信息,中國的疫情不會對歐洲產生影響。大家肯定還記得,前幾天有一些新聞報道,就是新加坡的衛生部長1月9日在過會發表聲明稱,目前沒有在中國入境的人員身上發現新的變異病毒,中國入境新加坡被檢測出來陽性人員的數量只佔新加坡總體輸入很小的一部分,大概是5%,所以來自中國的輸入到新加坡是遠遠低於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

吳璽表示,由此可見,個別國家對我們的指責、對我們的妄加揣測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學的,沒有依據的。

要求登機前48小時核酸檢測是確保旅途更安全

有記者提問,實施「乙類乙管」之後,國內不再對全員開展核酸篩查,但是在入境方面還是對旅客要求有登機前48小時核酸檢測等措施,想問一下為什麼還要保留這些措施?對於中外人員往來會不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吳璽在發布會上介紹:「我們始終本著科學、精準、高效的原則開展疫情防控,動態地調整、優化防控措施。「乙類乙管」並不是「乙類不管」或者「乙類不防」,我們要防的是跨境傳播,便利的是人員的跨境流動。奧密克戎的致病率可能有所減弱,但是傳染性有所上升,跨境旅行的時候,大家長時間處於密閉的空間中,感染的風險是很高的,所以我們要求來華人員在登機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我想這也是為了確定旅行者本身沒有受到病毒的感染,也是確保他的旅途更加安全,也是為了確保防止病毒的擴散。

吳璽表示,「那麼落地以後,海關會對有癥狀,或者是申報異常的人進行一個抗原的檢測,我想這也是為了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如果旅客本身沒有什麼癥狀,或者是沒有被病毒感染,那麼我想這些措施對他們的旅行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中外人員往來的管理措施有了這些新變化

吳璽介紹,新的中外人員往來管理防控措施出台以後,有以下幾項變化:

第一項變化,來華手續簡便了。取消向駐外使領館申報健康碼環節,在登機前48小時核酸完成以後,可以填報到海關健康申明卡當中,如果是陰性就可以來華,如果是陽性,在轉陰以後才能來華。另外,在簽證的便利化方面也採取了新措施,恢復了定居、訪問、過境、商務、團聚以及探親和私人事務方面簽證的審發,以便利外籍人士來華。

第二項變化,航班更多了。取消對航班的數量、航線以及客座率的限制,現在國際航班正在穩步增長。在公路、水路方面,外交部也在逐步有序地開放更多口岸。

第三項變化,取消入境集中隔離。來華人員入境時不再需要進行集中隔離,只要健康申報正常,海關的常規檢疫沒有問題,就可以直接放行進入社會面,如果申報異常或者有發熱等癥狀,海關就會進行核酸或抗原檢測,如果檢測是陽性,就會要求居家或者居所隔離,或者就醫。

@計划出國或有意來華人員,外交部提出4點建議——

吳璽介紹,「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外交的底色,「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實施前,外交部就部署各個駐外使領館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根據國內總體方案,結合駐在國相關情況,制定具體的落實細則,也廣泛進行宣介,幫助來華人員了解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與此同時,盡最大的努力提供更好的領事服務、領事協助與領事保護,最近正在優化升級12308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讓所有在海外的公民,能夠隨時與祖國聯通,隨時感受到祖國的溫暖。

此外,「中國領事」app正在升級,推出更多業務,實現護照、簽證、養老金資格認證等「掌上辦」,盡量使群眾能夠「少跑腿」或者「不跑腿」。

他向計划出國的或者有意願來華的人員提幾點建議:

一是根據疫情形勢的變化,要妥善做好自己的旅行計劃,做好個人防護,維護自己的健康,確保能夠平安出行、安全出行。

二是認真了解目的地國的入境政策,以免自己在入境時受阻或出現滯留的情況。

三是出行之前及時下載「中國領事」app,完成「海外中國公民信息登記」,以便駐外使領館能夠為大家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四是提醒所有的來華人員,要按照規定在登機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隨身攜帶檢測報告,以便備查,及時通過海關小程序來申報健康狀況,在回國以後要遵守入境地的疫情防控政策。

國家移民管理局:

1月8日以來出入境人員數量呈穩步增長、有序恢復態勢

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對優化中外人員往來作出了安排,國家移民管理局也對此研究制定了優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從1月8日實施以來監測情況看,出入境人員數量呈穩步增長、有序恢復態勢。

一是總量明顯上升。1月8日至12日,全國移民管理機構日均檢查出入境人員49萬人次,較「乙類乙管」政策措施實施前上升48.9%,是2019年同期的26.2%。

二是海陸空同步恢復。海港、陸路、空港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分別為2.1萬、42.4萬、4.5萬,較實施前各上升13%、53.3%、33.2%,為2019年同期的36.4%、30.1%、11%。空港口岸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客流最多,日均1.1萬人次,陸路口岸深圳福田增幅最大,日均2.1萬人次。

三是入境數量略高於出境。日均入境25萬人次,較實施前上升54.7%,日均出境24萬人次,較實施前上升43.3%。

海關總署:

將繼續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特別是xbb等變異株監測等工作

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副司長李政良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發生以來,海關總署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工作部署,堅持「口岸疫情防控海關必堅守」的要求,嚴格入境人員、交通工具衛生檢疫,科學精準做好「人、物、環境」同防、多病同防、海陸空同防,為國家抗疫大局做出了海關貢獻。

新冠病毒調整為「乙類乙管」且不再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後,海關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一部署,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相關規定,穩妥有序、科學規範做好相關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優化口岸入境人員的衛生檢疫措施。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海關在口岸環節不再對入境人員實施全員新冠病毒採樣核酸檢測;將來華人員行前48小時之內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納入海關健康申報內容,海關在口岸嚴格落實健康申明卡核驗、體溫監測、醫學巡查等常規衛生檢疫措施。

二是根據健康申報結果進行分類處置。對健康申報正常且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的入境人員,海關直接放行。對健康申報異常或出現發熱等癥狀的入境人員,海關將在口岸進行新冠病毒抗原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海關將人員信息通報地方聯防聯控機制,並配合地方做好人員處置工作;結果為陰性的,海關將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等情況進行後續處置。

在這裡我也想提醒廣大來華人員,要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於行前48小時內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者方可來華,如呈陽性,應在轉陰後來華。剛才外交部吳璽司長也對相關方面的政策作了解讀。同時,在口岸入境時,要按要求如實逐項填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如有隱瞞或虛假填報,海關將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追究相關責任;如有檢疫方面的異常,請配合海關做好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採樣檢測等後續處置工作。

三是優化入境貨物檢疫措施。海關對冷鏈食品不再實施新冠病毒核酸抽樣檢測和預防性消毒監督等措施,但將繼續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繼續保持與出口國家或地區主管部門的溝通,堅持源頭視頻檢查,同時通過產品准入審核、回顧性評估審查、企業註冊等環節,進一步壓實境外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和輸華食品企業主體責任,督促其落實聯合國糧農組織有關防範污染的指南;對源頭髮現的問題,堅決依法依規予以處置。對於進口非冷鏈物品,海關不再實施針對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監測採樣和預防性消毒監督。

1月8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且不再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以來,全國口岸通關平穩有序。下一步,海關將繼續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特別是xbb等變異株的監測等工作,同時依法實施常規衛生檢疫,落實多病同防,堅決築牢口岸檢疫防線。

民航局:

預計國際航空運輸生產將繼續保持穩步恢復態勢

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孔繁偉介紹,為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部署,近期民航局結合實際積極優化調整行業相關政策,解除國際客運航班「五個一」、一國一策、高風險分級、客座率限制、相關保障人員閉環管理等措施,要求民航系統各單位按照安全第一、市場主導、保障先行的原則,確保國際客運航班穩妥恢復;取消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為優化中外人員往來創造便利、通達、快捷條件。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國際航班呈現增長態勢。本周國際客運航班預先飛行計劃數量為563班,通航國家63個,分別恢復至疫情前的6%和87.5%。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國際航空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提升,預計國際航空運輸生產將繼續保持穩步恢復態勢,我們將按照「循序漸進、穩中求進」要求,科學合理安排國際航班計劃,滿足中外旅客國際出行需求。同時,把握好行業恢複發展的節奏,確保安全第一,確保航班量的增長速度同行業的綜合保障能力相匹配,嚴守民航行業的安全底線。

來源 | 天津廣播

融媒體編輯丨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