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也會得糖尿病?這些信號一定要提前注意

糖尿病在許多人印象里可能是老年病,一般只有中老年人才會患病。但其實,小孩也會得糖尿病,也需要控制飲食不說,還需要長期吃藥,甚至嚴重的還需要注射胰島素

兒童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1型糖尿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的遺傳基因有糖尿病易感性,再加上後天的飲食、化學物質及感染等環境因素作用下誘發胰島β細胞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細胞損害,合成和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喪失,引起糖代謝紊亂,最終發展為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由於肥胖等因素造成體內胰島素抵抗,也就是說攝入糖過多,為了保持血糖穩定,胰島β細胞加班加點工作,而一旦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逐漸不能滿足過量需求時就會引發糖尿病,這和成人常見的糖尿病發生過程是相同的。

糖尿病的癥狀表現

糖尿病為進行性疾患,可分為無癥狀期和癥狀期兩個階段。1型起病較急,2型一般起病緩慢。無癥狀期多為2型糖尿病患者,食慾好體胖,精神體力如常人。常在查體或診療其他疾病時發現尿糖陽性,空腹血糖正常或高於正常,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正常。癥狀期糖尿病典型癥狀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

①多尿、煩渴、多飲:由於血糖濃度增高,超過腎糖閾值,導致尿糖、尿滲透壓升高,而腎小管重吸收水減少,尿量和尿次數增多,一晝夜可20 余次,總量達2~3升。由於多尿,患兒口渴多飲。

②多食善飢:由於大量糖尿,糖未能充分利用,因此食微亢進,有飢餓感,每日進食5~6次,每頓可達1~2斤。

③體重減輕、疲乏無力:由於糖代謝失常,能量利用減少,患者感疲乏、虛弱無力。

④其他:皮膚乾燥瘙癢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

①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屬為糖尿病患者,即有糖尿病家族史,其中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是最有可能出現糖調節異常的人群;

②出生時為巨大兒(胎兒出生時體重大於4千克);

③有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高胰島素血症和血液高黏稠度的患者;

④肥胖或超重者,或伴有黑棘皮者,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

⑤長期使用一些特殊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的人群;

⑥曾被診斷為早期糖尿病人群,即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減低人群。

當兒童有糖尿病的上述表現時需及時監測血糖儘早明確診斷及治療,避免併發症發生,尤其高危人群更需定期多次監測血糖。

兒童糖尿病怎麼治療?

在現階段醫療水平下,1型糖尿病仍無法完全治癒。所以,現在的治療重點應放在如何達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水平,儘可能防止、延緩和減輕併發症發生。

1型糖尿病治療是個系統工程,包括注射胰島素、監測血糖、積極運動、控制飲食和糖尿病教育,其中教育是核心,只有科學全面的認識這個病,才能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而且這個教育自始至終都要貫穿在疾病治療過程中。

對於2型糖尿病的治療,飲食管理(即醫學營養治療)是最重要的部分,醫學營養治療指在必須保證營養素的前提下嚴格限制熱卡。在營養治療的同時,孩子必須注意改變生活方式。規律運動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減輕體重,改善健康狀態。藥物治療是飲食和運動基礎之上的晉級治療,與成人不同的是,治療兒童2型糖尿病目前被認可的藥物只有胰島素和二甲雙胍

健醫園溫馨提示:兒童糖尿病是兒童期很少見的疾病,但其癥狀不典型,容易誤診,如果發現孩子有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多飲多尿的信號時,要及時就診。有些類型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定期進行常規體檢是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關注健醫園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內容摘自《健康大百科—兒童常見病防治篇》主編 王天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