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自河北中醫肝病醫院微信公眾號)
很多科普文章曾經提到過,對於慢性肝病患者的飲食保健而言,有三個重要的原則:第一、不需要嚴格忌口;第二、保證蛋白質的攝入;第三、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保持營養的均衡全面。
一些慢性肝病患者(乙肝、丙肝等等)的食慾會比較差,如果過於強調忌口,會導致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的攝入不足,而其中尤以蛋白質最為重要。
蛋白質為何這麼重要呢?
今天,就來簡單的聊聊這個話題,權當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廣大的慢性肝病患者以啟示。
01蛋白質及其作用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和組織的基本物質之一,是人體正常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以及其他生理活動必需的物質。
蛋白質不僅是細胞組織的重要原料,同時也可以提供熱量。比如,我們平常所說的白蛋白、球蛋白、抗體等都是蛋白質,一些發熱性的疾病會消耗大量的蛋白質。
人每天攝入的蛋白質,必須經過分解、轉化成氨基酸後,才能夠被人們所利用。從這點上來看,人們所吃進去的食物,更看重的是蛋白質的含量,普通的食物可以滿足這個需要,沒必要去吃一些高級補品或特殊的動物食品來獲取蛋白質,因為最終都要變成氨基酸,能夠起到補充蛋白質的效果。
人體需要的氨基酸,總共有20餘種。有一些氨基酸可以直接從食物中獲取,而有些氨基酸必須在肝臟內合成。由肝臟合成的蛋白質,約佔人體的4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肝臟在蛋白質代謝中的重要性以及蛋白質與肝病之間緊密的聯繫。
02蛋白質與肝病
肝臟除了合成人體所需要的各種氨基酸之外,還能夠合成大部分的血漿蛋白。這些血漿蛋白合成之後會在體內儲存,需要時隨時調配:血漿蛋白有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作用,還能夠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我們在臨床中經常看到,血清白蛋白低的時候,血漿的膠體滲透壓下降,這個時候血漿里的水分會滲透到組織間隙裡面,造成水腫和腹水。補充白蛋白,配合利尿之後,水腫能夠逐步地好轉。
肝臟還是體內大多數凝血因子(也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在肝功能不好的情況下,凝血因子的合成也會減少,這樣的話會影響人的凝血功能,導致容易牙齦出血或者其他部位的出血凝固得比較慢一些,有的人甚至稍微碰撞一下,會出現青紫和淤血的現象。
03慢性肝病患者怎麼
通過飲食補充蛋白質
平常蛋白質的來源,主要是食物中的動物蛋白,包括各種肉類(瘦肉)、蛋、奶類以及魚類,可以這麼說,正常的普通飲食就能夠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但是由於有些肝炎患者的食慾比較差,這個時候就要想方設法地對食物進行加工和處理,以方便患者順利的食入,也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更容易分解,從而有助於氨基酸的吸收。
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動物蛋白可能會對比較嚴重的失代償期肝硬化,特別是合併有肝性腦病的患者,產生一定的影響,會增加血氨的產生,加重肝性腦病,這個時候要以植物蛋白為主。
植物蛋白的來源,包括人們經常攝入的豆類和豆製品,以及其他食物所供應的植物蛋白。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搭配也是營養搭配的最基本原則之一,還能補充各種不同的營養。
04蛋白質的攝入和合成
蛋白質參與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對於慢性肝病患者來說,蛋白質的攝入和合成是否足夠,影響是非常大的。其中最重要的影響,是對人精神狀態的影響。很多慢性肝病患者的疲勞、乏力等癥狀,跟蛋白質營養的攝入不夠全面有一定的關係。
由於很多蛋白質是在肝臟裡面合成的,所以對一些消化功能不太好或者肝功能不是太好的慢性肝病患者來說,對蛋白質營養來源是非常重視的,建議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各佔一定的比例。在烹調上,要注意細節,以利於消化、吸收,進而減輕肝臟的負擔。
總體上來說,強調食物應該多樣化,這樣的話可以保證各種蛋白質的來源,以滿足人體各種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