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差,吃不下飯,中醫:脾胃虛弱,需補中益氣

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一傷,百病由生。不想吃飯,食慾差,一般表示脾胃氣虛;能吃,飯量不小,但是容易餓,一般表示有胃火;能吃而不想吃,一般多有脾胃氣滯而不虛。

一個補益脾胃的方子。組成:人蔘、茯苓、白朮、炙甘草、生薑、大棗。

功效:補中益氣,顧護脾胃。

食欲不振的情況,這是因為脾氣虛弱不能很好的運化五穀,消化不動,嚴重的還會造成胃脹、反胃、噁心、嘔吐的情況。這個方子可補氣健脾胃,對於脾胃氣虛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人蔘是補氣葯,可大補元氣。人蔘是醫者常用的補益葯,可用來補益五臟,益氣補肺,生津寧神。性質柔和,藥力也沒有損失,但平時用來補氣,不可多用。

茯苓 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茯苓味甘能補益中氣,味淡能通利九竅。中氣得補,於是心脾之氣充實;九竅通利,從而邪熱自解。心脾之氣充實了,就會消除憂愁煩悶等不安情緒;邪熱解除了,那麼胃脘部扭結疼痛、煩躁悶滿、咳嗽喘逆、口乾舌燥等癥狀就得到了緩解。

茯苓淡利竅,甘助陽,是除濕的良藥,是補益脾胃之氣,驅逐停積的水液,並生津導氣的功效。此方是一個補益脾胃之氣的方子,對於脾胃氣虛的人來說,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