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9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AI for Good峰會上,阿里達摩院受邀分享多癌早篩AI的最新進展。該技術已覆蓋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服務2000萬人次,推動AI成為人類社會抗擊癌症的重要工具。
癌症是一項全球公共衛生難題。據世衛組織,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通過早篩早治實現治癒,但目前業內仍缺乏可靠的癌症早篩手段。
達摩院醫療AI實驗室多癌篩查負責人、資深演算法專家張靈在峰會上介紹,達摩院創新性地提出「平掃CT+AI」技術路線,基於門診和體檢大量使用的平掃CT影像,可利用AI識別人眼難以發現或容易忽略的病變。
據了解,這種高可及、低成本的新方法,可有效篩查威脅人類健康的多種主要癌症。目前,已應用於胰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等癌症,骨質疏鬆、脂肪肝等慢性病,以及主動脈綜合征等急症。
以胰腺癌為例,因其早期癥狀隱匿,常規手段難以檢查發現,超過80%的胰腺癌患者確診即晚期,五年生存率不到10%,被稱為「癌症之王」。而達摩院AI模型在胰腺癌的早期篩查上顯示出顯著價值。
張靈在演講中提到,一位33歲的中國患者因肺炎在急診部拍攝胸部平掃CT影像,AI模型準確提示存在胰腺腫瘤。病理分析證實,該患者患有尚不具備轉移能力的原位癌,經手術切除可完全治癒。在另一個AI發現的胰腺癌案例中,腫瘤的惡變部分僅有1毫米。
這些案例充分體現了AI篩查的價值,相當一部分癌症患者可以通過早發現、早干預來治癒。事實上,早在去年峰會期間,阿里達摩院便首次分享了自研的多癌早篩AI技術。這一突破迅速引發連鎖反應——聯合國世衛組織(WHO)數字健康合作中心和達摩院達成戰略合作,面向全球推廣,讓更多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AI前沿成果。

達摩院AI多癌早篩全球推廣圖譜
在國際組織、政府部門、醫療機構、醫生等多方共同推動之下,這項AI技術在全球推廣上取得了積極進展。張靈表示,達摩院近期與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的醫療機構達成合作。
在新加坡,達摩院與該國最大的公共醫療保健集團之一——新加坡國立健保集團(NHGHealth)牽手,雙方計劃在新加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之一陳篤生醫院(TTSH)開展聯合研發與外部驗證,推動AI驅動的早期篩查惠及更廣泛人群。
在沙烏地阿拉伯,達摩院與其知名跨國企業安利捷集團旗下健康業務板塊,安利捷健康(AbdulLatifJameelHealth)達成合作意向,計劃把前沿技術產品轉換為發展中國家可及的醫療服務。
截至目前,該技術已覆蓋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服務2000萬人次。這一數字不僅代表著技術落地的廣度,更意味著無數早期癌症患者獲得了及時干預的機會。未來,這項中國技術將繼續突破地理與資源的邊界,為構建更公平、高效的全球癌症防控體系提供關鍵支撐。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