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2025年05月27日13:43:05 健康 1792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福利禮包贈送中】即日起,每天將在收藏、點贊並評論留言的讀者中抽出幸運中獎者,免費贈送健康大禮包(實物)一份,歡迎大家參與活動!

說到運動,很多老年人第一反應就是跑步。

覺得跑步是「全民運動」,不挑人,也不用設備,年輕人能跑,老人也能跑,彷彿誰先動起來,誰就比別人多活幾年。

特別是退休之後,有時間了,早上公園裡一大堆銀髮跑者,穿著運動鞋,戴著帽子,跑得氣喘吁吁還挺高興。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但問題來了,這事兒真的是越跑越健康嗎?醫生看著這些人,不少時候其實是捏把汗的。

很多人沒意識到一件事:年紀一大,身體各系統不是同步老化的。

有的心臟還能抗,有的膝蓋先扛不住;有的骨頭硬著呢,有的肌肉早萎縮了;有的血管彈性還行,有的已經像老舊橡皮管子。

這般「參差不齊」的身體狀況,卻強行用於跑步,不出事才是咄咄怪事。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2022年做過一項追蹤調查,在2440名60歲以上的老年跑步者中,有14.7%的人在一年內出現過肌腱拉傷、半月板損傷、心律異常等運動相關問題,其中膝關節損傷佔比接近五成。

這還只是表面的統計,更嚇人的是那些看不出來的問題。

跑步這事兒看著是鍛煉腿,其實是對心肺系統、關節系統、神經協調能力的全方位挑戰。

一旦哪個環節掉鏈子,傷的可不是一點點。最典型的一種,就是「斷斷續續步」。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這種跑法特別常見,跑一會兒歇一會兒,歇完再猛跑兩下,看似是在用「間歇式」省力,實則最容易出問題。

這個模式會讓心率一高一低波動劇烈,老年人的血管調節功能本來就差,容易在猛然提速的瞬間導致血壓飆升,出現短暫性腦供血不足。

美國西奈山醫院有一個運動心電圖實驗數據,年過65歲以上的人群在間歇跑狀態下,出現心律不齊概率比穩定步態高出32%,而其中10%的人在跑後1小時內出現明顯的心慌、頭暈、出汗不止等癥狀。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這種「斷續式」的跑,不但沒鍛煉到什麼,反而讓身體一直在應急狀態下掙扎。

還有一種特別容易中招的,是「拖泥帶水步」。

這類跑法最常見於那種腿腳本來就有點慢性病的老人,比如有點骨質疏鬆、有點半月板磨損、踝關節不穩之類的。

他們跑起來其實已經不叫「跑」,是那種一步拖半步、上半身也帶著走、重心忽前忽後的「假跑」。

這個跑姿帶來的問題不在於跑得慢,而在於身體負荷分布失衡。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跑步本來應該是下肢帶動全身,現在變成上半身硬拉、膝蓋硬扛,結果膝關節髖關節、腰椎輪流出事。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團隊就收集了110名因運動受傷住院的老年人病例,發現其中至少有43人屬於「姿勢異常型運動損傷」,而他們中有9成在跑步過程裡帶有明顯「拖步」或「身體前傾式蹣跚步態」

這些人不跑還好,一跑就激活了一堆潛在的慢性傷。

有的跑了三天膝蓋腫成饅頭,有的跑著跑著直接摔了髖骨,一住院就是幾個月。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還有一種更隱蔽的危險步叫「閉眼跑」。聽著好像沒人會閉著眼跑,其實說的是那些腦子跑空、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下跑步

不少老年人跑步時戴耳機聽廣播、邊跑邊回信息、或者腦子在發獃,動作靠慣性走。

這種「意識脫節」的運動方式,其實才是摔倒最主要的根源。

香港理工大學運動與認知實驗室做過實驗,讓65歲以上的人分別在「專註跑步」和「分心跑步」狀態下完成5公里測試,結果在「分心狀態」組裡,出現跌倒和失衡的概率提升了41%。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這些跌倒不單是摔個皮破肉爛,很多時候是頭部著地、骨折、腦震蕩,真就從跑道直接跑進了ICU

更扎心的是,跑步帶來的「身體微炎症」反應也被很多人忽略了。運動本來是促進代謝的好事,但一旦超出身體負荷,反而會激發身體進入慢性炎癥狀態。

德國科隆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監測了170名老年慢跑愛好者,其中超過三分之一在常規體檢中被發現C-反應蛋白升高,白細胞介素水平持續偏高這兩個指標說明身體處於一種慢性應激反應中,不但關節更容易磨損,免疫系統也會跟著被拖垮。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有人會問,那是不是老年人就別跑了?也不是這麼絕對,關鍵是怎麼跑、跑到什麼程度、是不是每天在給身體「補」而不是「耗」。

真正合適的老年運動方式,不是靠速度取勝,而是看有沒有保持肌肉參與度、心率穩定性和神經協調的均衡發展。

日本筑波大學老年運動康復科提出一種「可逆步態標準」,就是任何運動中,只要姿勢走樣、意識分散、心率跳變,就必須立即調整或停止,否則就屬於「傷害性運動」。

而且大多數人根本沒意識到,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力量訓練,而不是「光動不練」。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很多人在跑步時肌肉根本沒有參與太多,都是靠慣性帶動。

香港中文大學一項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研究就指出,跑步者與不跑步者相比,如果沒有進行同步的股四頭肌力量訓練,關節退化並無明顯差異,有些甚至更快

也就是說,光靠跑,反而「跑空了」,把筋骨搞虛了,身體撐不住。

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既保持心肺功能,又不傷關節,還能幫助老年人增強神經反應能力?

答案還真有,那就是「水中快走」。聽起來像玩笑,其實很多歐美康復中心早就把它當成慢性病老人的標配項目。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水中快走30分鐘,對關節壓力減少了約68%,但對心肺功能的激活不亞於普通地面快走45分鐘而且因為水的浮力和阻力並存,這種運動還天然帶有「安全機制」和「負重訓練」的雙重效果。

更重要的是,水裡走路必須集中注意力,要配合呼吸、躲避波動、調整姿勢,這些動作能顯著提升老年人的神經-肌肉協調性,有效預防跌倒風險。

醫生還發現,水中運動者夜間睡眠質量更高,深睡時長更穩定,這是身體修復力提升的直接表現。

從表面看,跑步是件好事,但往深里挖,它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特別是身體零件老了之後,每多做一個動作,背後就多一堆身體系統在配合。一不小心,就不是鍛煉,是「試錯」。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全民運動時代:慢跑的正確打開方式[J].新疆人大(漢文),2018,(06):63-64.

老人跑步安全嗎?醫生: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三種「步」就別跑了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艾葉用得好,疾病不來找!掌握艾葉的用法,大人小孩都受益 - 天天要聞

艾葉用得好,疾病不來找!掌握艾葉的用法,大人小孩都受益

「媽,你這兩天怎麼又貼膏藥了?」「唉,老毛病了,腰又酸又冷,晚上都睡不踏實。」56歲的林阿姨和女兒的對話像極了我們身邊的日常。年輕時忙事業、操家務,如今身體反應來了:腰酸、膝冷、怕風、胃寒……什麼都往「冷」里靠。跑了幾趟醫院,醫生說是「寒濕
東京大學研究:一旦打上胰島素,4件事就不要做了,別害了自己 - 天天要聞

東京大學研究:一旦打上胰島素,4件事就不要做了,別害了自己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帘縫隙灑進房間,李阿姨輕輕嘆了口氣,拿起桌上的胰島素筆,熟練地注射完畢。這已是她患糖尿病後的第三個年頭,胰島素注射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就在上周的複診中,醫生嚴肅地告訴她:"您用胰島素後的生活習慣需要調整,有些
一圖解讀丨膝蓋最怕的「運動」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現這些信號要警惕 - 天天要聞

一圖解讀丨膝蓋最怕的「運動」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現這些信號要警惕

夏日炎炎大家又開始把減肥計劃提上日程減重既要「管住嘴」還要「邁開腿」 但有些看似健康的運動方式可能正悄悄傷害你的膝蓋如何避免關節損傷又能有效健身呢?一圖帶你解鎖夏日健身的正確打開方式你是否get了既減脂又不傷身適合自己的運動?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天氣漸熱快快根據自己的運動計划動起來吧! 監...
男童掉進開水鍋全身燙傷,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術,渾身插管看著都痛 - 天天要聞

男童掉進開水鍋全身燙傷,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術,渾身插管看著都痛

「救命,救我命啊……」孫子昊昊求救的聲音一聲低過一聲,等徐奶奶趕到時,滾燙的開水已經把昊昊吞沒,雖然徐奶奶很快將孫子昊昊從鍋里撈起,可孫子此時已經陷入昏迷。懷中的昊昊就像出鍋蒸熟的茄子,全身都散發著熱氣,徐奶奶跪在地上發瘋一樣地嘶吼著,她想大聲呼救,可嘴裡硬是喊不出一句話。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卻是昊昊一...
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 - 天天要聞

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

近年來,醫療科普類短視頻在互聯網上走紅,但相關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不少偽科普。上海闢謠平台近期調查發現,部分平台上的「白大褂」雖然有醫生資質,但他們在互聯網上傳播的信息也不可相信。真醫生也做偽科普隨著政府和平台監管的加強,是否擁有認證信息已成為區分是否為正規醫療科普賬號的關鍵。不過,即使是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