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2025年04月13日16:30:33 健康 1564

北京兒童醫院是我國最早一批開設兒童心理門診的三甲醫院,去年6月,醫院從原來兒童心身醫學科的基礎上,單獨分出了一個「拒絕上學門診」。門診開設10個月,接診近一萬人次。心理方面的問題分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等,拒絕上學屬於什麼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孩子出現這種狀況,以至於一號難求?


開診10個月、接診近萬人次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清明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天,北京兒童醫院挂號系統內,拒絕上學門診的一周號源顯示全滿。李瑛是這個門診的負責人,今天他接診的第一位患者是14歲的千千,她是因為遭遇校園暴力,進而拒絕上學的。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與千千不同,16歲的佳佳不肯去學校的原因卻是從一卷塗改帶找不到開始的。佳佳和媽媽都知道,導致她不能上學的肯定不是那捲用完了的塗改帶,而是長期積壓在內心的焦慮、迷茫。巨大的學業壓力讓佳佳喘不過氣,她不知道怎麼訴說,只有手腕上那一道道深深淺淺的傷疤知道,她已經承受不住了。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北京兒童醫院,李瑛接診了因為各種原因而拒絕上學的青少年。拒絕上學不是一種疾病,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不管哪種心理問題導致功能受損,直接表現出來的行為很可能就是拒絕上學。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北京兒童醫院拒絕上學門診副主任醫師李瑛:初一群體和高三群體是比較常見的,然後是初三和高一群體,它是有這樣年齡的特點。有的孩子比如有焦慮、抑鬱是比較常見的,軀體化也是比較常見的,有的會共病強迫,不能說百分之百,但是如果這個孩子已經維持不住上學的時候,其實就提示他的問題到了至少中度以上的水平了。


走不進校門的孩子
走不出焦慮的家長


兒童青少年的任何心理和情緒障礙都有可能導致拒絕上學,據相關文獻介紹,全球大約17.8%的兒童青少年存在拒絕上學及其相關問題。我國兒童心身醫學科普通門診中大概有20%到30%的患兒有拒絕上學問題。


醫生介紹,生物、心理、家庭、社會四個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孩子拒絕上學的行為。突然遭遇這種情況的家長往往手足無措。在拒絕上學門診記者看到,很多父母為了帶孩子看病,放下手中的工作專程請假前來。在問診中,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和無法跟上同齡人腳步的焦慮,成為治療過程中首先需要克服的,李瑛和其他醫生們要幫助父母們把期待調整回合理區間。


接診過程中李瑛發現,一些父母過來求助的時候往往急於求成,認為看完醫生孩子就能回到學校了,有的家長甚至暴力逼迫孩子返校,這些做法都會增加孩子的壓力,結果適得其反。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李瑛:父母在這個過程當中,在早期的時候往往會採取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比如說拖著拉著去送他上學,或者是大罵一頓、打一頓,這樣的情況在門診當中都出現過,而孩子在父母的這種應對之下會變得更糟糕。其實孩子們在遇到這個問題時,自己也很困惑,而父母最應該做的其實是先去接受和面對,同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嘗試去理解一下他,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跟他在一起的。


在診療過程中,李瑛醫生注意到,如果全家都以治療孩子拒絕上學的問題為中心,孩子的心結可能越來越解不開。所以她建議家長可以選擇不再關注、談論孩子上不上學的問題。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李瑛:當你真正接納孩子的時候,他自然而然會向你靠近,因為爸爸媽媽和孩子的鏈接其實一直在那裡的。我們還是要相信孩子,他們的成長的力量是很足的,只是幫他們去梳理清楚,然後把被卡住的點幫他打開。


強行返校適得其反
重在激發孩子內在動力


家長克服焦慮,換位思考,百分之百地接納孩子之後,拒絕上學門診的治療就可以轉向孩子了,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動力成為治療的關鍵。


在治療中,李瑛會給家長兩張表格,分別是《心身治療家庭計劃表》和《行為觀察記錄表》。《計劃表》用於安排孩子一周七天的活動。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約定,進行以文娛活動為主的非課業學習,比如看書一小時、下樓運動一小時等。《觀察表》則是記錄孩子作息、服藥等情況。整個治療是一個持續積蓄力量、小步上台階的過程,又叫作行為激活。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李瑛:很多父母總是關注大進步,但是忽略小進步,但是其實我們需要去守住小進步。至於什麼時候返回學校,其實在門診當中,更多的是讓家長朋友放下,因為一旦有期待的時候,就會影響到當下的進展。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接受治療的孩子在一段時間以後通常都會獲得動力嘗試重回校園,但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會再次退縮。


李瑛:從干預的情況來看,大概有1/3左右的孩子是可以返回校園的,或者進入到一種過渡上學的狀態,有2/3的話還需要再進一步的干預。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當上學被視作「絕對正確」,離開學校的孩子就要面臨更加大的壓力。實際上拒學的終點是重新找到自我延伸的方式,重要的是幫孩子找到那個卡住的結,從中突破,再次出發。即便不能返校,人生仍會繼續。無論結果如何,對於在困境中努力摸爬了一遭的孩子,都會收穫屬於自己的獨特禮物。




來源 | 澎湃新聞
編輯 | 段旭君
責編 | 潘從軍
審核 | 張暢
監製 | 婁翠微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23120190001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 天天要聞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來源: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通訊員 張思弦)近日,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授牌儀式在市中心醫院舉行。市衛健委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市中心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等9家醫療單位分管領導和相關醫技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市衛健委領導為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心電、影像(放射、超聲)、檢...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 天天要聞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肝臟的問題,日子一下子變得特別難熬。你想啊,肝不好,精神萎靡,吃什麼都提不起勁兒,工作時總是心神不寧,手腳沒力氣。平時朋友聚會,也不敢喝一杯,生怕一不小心病情加重。身體折騰得夠嗆,心裡那股焦慮和無奈,真的說不出來。尤其是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 天天要聞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很多人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明明按時吃藥、按時治療,焦慮的情緒卻還是揮之不去,整天心神不寧,影響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年紀大一些的人,身體和心理的各種小毛病接踵而來,原本想靠點葯和休息緩解,結果發現效果遠不如預期。很多人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吃就腹瀉的人,是腸胃虛?醫生: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你是否也曾疑惑過,為什麼有些人一吃東西就拉肚子?難道真的是所謂的「腸胃虛弱」?其實未必,這種情況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嚴重的問題,尤其需要留意以下4種疾病。一、吃東西總拉肚子,真的是腸胃虛嗎? 很多人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剛吃完東西沒多久,肚子就開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聞

馬上入伏了,提醒抑鬱的老年人:天氣炎熱,4件事最好少做

馬上就要入伏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那些長期和抑鬱情緒鬥爭的人,日常生活和治療往往都充滿了挑戰。你會發現,很多抑鬱的老人不僅是心理上的痛苦,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影響了。說到底,心裡不舒服,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連以前喜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 天天要聞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提起來二甲雙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傳統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可謂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首選藥物,尤其適用於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上不僅可以單用,還可以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聯合治療。二甲雙胍天天服用,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 天天要聞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有這樣的困擾: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這其實就是便秘在作祟。據統計,老年人便秘的發生率較高,約為15%-20%,而在長期卧床的老年人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