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2025年04月03日17:40:13 健康 877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協宣

我國著名內科學家、血液病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教授宋善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晚23時30分離世,享年84歲。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1941年宋善俊出生於湖北省公安縣,1963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在武漢協和醫院工作至今。歷任血液內科主任、血液病學研究所所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院長等職,197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從醫60餘年,宋善俊教授主持完成中南第一例造血幹細胞移植、研製抗白血病三尖杉藥品獲原衛生部科研成果甲等獎、開展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提名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臨床細胞學圖譜》主要編寫者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宋善俊教授即開始從事血液與腫瘤細胞形態學的研究,主要參與編寫了我國血液病學領域的經典著作《臨床細胞學圖譜》一書,並獲1971年湖北省優秀圖書獎。此後,宋善俊教授帶領血液科團隊舉辦了6期臨床細胞形態學學習班,為全國培養學員200餘人。

研發抗白血病創新葯三尖杉酯鹼

進入70年代,在宋善俊教授的主持下,協和醫院血液病學研究所聯合國內其他研究機構,開展了半合成三尖杉酯鹼的抗白血病的藥理、臨床研究。研究結果系統肯定了三尖杉酯鹼對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療效。協和醫院血液病學研究所成為國內首家臨床應用該葯的醫療機構。當年,三尖杉酯鹼是我國獨立開發的、世界獨有的治療該病的新葯,研究成果獲得1981年度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等獎。現在臨床仍在廣泛應用。

國內dic研究奠基人

上世紀80年代,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進入宋善俊教授的研究視野。作為一種嚴重的臨床綜合症,當時在國內醫學界並沒有獲得系統認識。宋善俊知難而上,從源頭研究該病的發病機理,為該病的研究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奠定了我國dic診斷的標準,實現了「四個一」的突破,即在國內第一次開展dic動物實驗;第一次提出dic臨床診斷標準;第一次提出dic實驗診斷標準;第一次撰寫出版dic臨床專著。此後,他又率先在國內將肝素等用於dic的搶救,挽救了一大批垂危患者的生命。該項成果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提名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年,宋善俊教授主持完成了中南地區首例同種異基因骨髓移植,由此奠定了協和醫院血液科中南地區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的地位。

醫療改革弄潮人

上世紀80年代,宋善俊走上管理崗位,先後擔任協和醫院副院長、院長。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他因勢利導,帶領協和醫院大力開展管理革新,領全國醫療機構改革之先,用服務的提質與管理的增效。在宋善俊的主持下,協和醫院一方面刀刃向內,率先打破鐵飯碗;一方面以患者為中心,著力強調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同時,醫院大力開展基礎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建成了全新的內科大樓,當年被譽為華中第一樓;引入了眾多先進設備,包括全省第一台ct、磁共振等。

醫院當年實施的這些改革,成效顯著。經媒體報道後,在全國、全省範圍內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被業界認為這些措施具有引領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作用。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2025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丨時政周報 - 天天要聞

2025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丨時政周報

2025年2月10日10時,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武漢市武昌殯儀館天元廳舉行。(視覺中國/圖)2025年4月3日下午,清明節前一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發布訃告,宣告了陸道培逝世的消息。陸道培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
高鈣、高鉀、高纖維!夏日不妨常吃這些「三高」蔬菜 - 天天要聞

高鈣、高鉀、高纖維!夏日不妨常吃這些「三高」蔬菜

夏日炎炎,正是身體最需要補充營養和水分的時候。而在眾多蔬菜中,有一些不僅能解暑,還富含高鈣、高鉀和高纖維,讓你的身體健康加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三高」蔬菜,讓你在夏日裡不僅能吃得健康,還能吃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