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三例患者植入「北腦一號」,術後恢復良好

2025年03月31日22:40:23 健康 3042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重大成果專場新聞發布會3月31日舉行。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所長、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羅敏敏介紹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成果代表——「北腦一號」智能腦機系統成果。

首批三例患者植入「北腦一號」,術後恢復良好 - 天天要聞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重大成果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羅敏敏介紹「北腦一號」智能腦機系統成果。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北腦一號」「北腦二號」均達到當今世界領先水平

腦機介面技術堪稱腦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正快步邁向產業應用的前沿。它搭建起生物腦與機器間的高速信息通路,不僅會徹底變革人機交互的模式,更為深入解析大腦奧秘打開了新的大門。

在北京市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推動下,以有組織的攻關方式,通過系統布局電極、晶元、演算法、臨床等全鏈條創新要素,由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牽頭,於2023年成立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落地實施「智能腦機系統增強計劃」。

「我們聚焦高通量全植入式腦機介面這一國際前沿領域,以抓型號的方式快速推進工程化開發進程,成功推出半侵入式『北腦一號』和侵入式『北腦二號』兩套智能腦機系統,均達到當今世界領先水平。」羅敏敏說。

這兩套系統最重要的差異是信號採集的深度和採集的信號類型:「北腦二號」是通過把柔性微絲電極植入腦組織的方式,採集單個神經元的放電信號,精度高但侵入性強。目前,科研人員實現了「北腦二號」1024通道有線版在猴子顱內長期穩定植入,在國際上率先實現猴子用意念攔截運動目標,入選了2024年中關村論壇重大成果發布。

「北腦一號」信號通量位居國際同類產品之首

羅敏敏說,今年發布的「北腦一號」,科研人員完成了128通道微型、無線、低功耗全植入系統研發,採用柔性高密度腦皮層電極,貼附在硬腦膜外採集皮層腦電信號,不觸及腦組織,極大降低手術風險。

另外,「北腦一號」集成了高採樣率、大通量、低功耗的腦電數據採集、處理和無線傳輸技術,128通道同時採集的信號通量位居國際同類產品之首,是世界上首個實現百通道以上高通量、無線全植入、准實用的腦機介面系統,術後頭皮完全縫合不留開放創口,對臨床應用推廣至關重要。科研人員開發專用的神經編解碼演算法,輸出高精度、低延遲的控制指令,實時控制機械臂、機械手等外部設備,可以實現精細運動解碼以及高準確度中文言語解碼。

今年初,羅敏敏團隊聯合北大第一醫院、宣武醫院、天壇醫院,針對脊髓損傷腦卒中等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開展精細運動解碼,以及漸凍症導致的言語障礙開展中文言語解碼,取得重大臨床進展。植入「北腦一號」的首批三例患者術後恢復良好,設備有效通道數98%以上。

成果正快步邁向產業應用

羅敏敏具體介紹了三位患者的情況。在宣武醫院完成手術植入的,是一位漸凍症導致的重度構音障礙患者,術後3小時左右的數據訓練,已能解碼60多個常用詞,輸出如「我想吃飯」「請幫我找醫生」「我想出去散步」這樣的短句子。十天前的解碼正確率是百分之三十多,現在最新的進展是解碼正確率達到百分之六十多,「距離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這樣的實用目標,已經不遠了,我們就可以開始給患者做任意字句的解碼訓練了。」他說,隨著訓練深入,有望解碼輸出患者任何想說的話,速度達到每分鐘80字以上,相當於為患者重建交流的能力。

另外兩位患者,分別是北大第一醫院完成植入的脊髓損傷癱瘓患者以及天壇醫院完成植入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十天前,脊髓損傷高位截癱的年輕人處在術後訓練到第二周的階段,那時他已能用意念操控機械臂,並驅動肌肉刺激裝置激發自己手部的動作。經過最近十天的訓練,他的運動想像多分類解碼準確率已快速提升至75%以上,很快將能夠開始練習通過意念直接控制電腦,有望實現意念打字、腦控瀏覽網頁、打遊戲等,「經過這段時間的運動想像訓練和腦控肌肉刺激,他表示,自車禍受傷癱瘓以來,第一次找回自己手腕發力的感覺,對未來的康復又充滿了信心。」

天壇醫院的腦卒中導致偏癱患者十幾天前剛剛接受手術植入。他術後的恢復也很快,第二天就能下地了,第四天進行了腦機的數據採集和訓練準備。目前,他已能夠在「北腦一號」的幫助下,通過大腦內源信號驅動肌肉刺激裝置進行康復訓練,並在快速學習和適應運動想像的方法,逐步實現精細的動作控制。

羅敏敏說,三位患者目前狀態都非常好,設備的有效通道數和信號質量均維持在非常高的水平,他們學習使用腦機介面的進程也一路向好。「北腦一號」成果正快步邁向產業應用,未來將帶動生物材料、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等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高鈣、高鉀、高纖維!夏日不妨常吃這些「三高」蔬菜 - 天天要聞

高鈣、高鉀、高纖維!夏日不妨常吃這些「三高」蔬菜

夏日炎炎,正是身體最需要補充營養和水分的時候。而在眾多蔬菜中,有一些不僅能解暑,還富含高鈣、高鉀和高纖維,讓你的身體健康加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三高」蔬菜,讓你在夏日裡不僅能吃得健康,還能吃得美味。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有些人總覺
Nature Medicine | 難治性胃腸道腫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 天天要聞

Nature Medicine | 難治性胃腸道腫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引言想像一下,當癌症的陰影籠罩,尤其是在治療手段相對有限的轉移性胃腸道腫瘤面前,患者和家屬的心情是何等沉重。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免疫療法,在這類頑固的癌症面前也常常顯得力不從心。難道我們真的束手無策了嗎?4月1日一項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突破性研究「Neoantigen-specific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
術後殘留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快200倍?如何應對複發轉移? - 天天要聞

術後殘留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快200倍?如何應對複發轉移?

在歲月的長河中,四季的輪迴彷彿是大自然精心編排的舞蹈,萬物在這樣的節奏中有序地生長、凋零、更新。生命本該在這自然的韻律中平穩延續,然而,人類的一些行為卻像是一場突兀的「插曲」,打破了這份和諧,疾病悄然而至,其中癌症更是以一種令人談之色變的姿
「甲亢哥」閃現香港再開直播!他會來深圳嗎? - 天天要聞

「甲亢哥」閃現香港再開直播!他會來深圳嗎?

美國「00後」網紅「甲亢哥」來香港了!記者從社交平台上了解到「甲亢哥」出現在香港街頭熱情與粉絲互動體驗香港本土文化參觀海洋公園、與熊貓合影此前,「甲亢哥」已先後在上海、北京、河南、四川、重慶等地開展數場直播場場有數百萬觀眾觀看外國網友跟他一起驚嘆中國的科技、文化和自然景觀「甲亢哥」是誰?為何擁有數千萬...
小小「青團」竟能把人送進醫院?這些人群需警惕 - 天天要聞

小小「青團」竟能把人送進醫院?這些人群需警惕

今天(4月4日)是清明節祭祖、踏青、品寒食是清明傳統民俗作為清明節的代表性食物青團成為不少人近期餐桌上的「頂流」AI圖芒果味、抹茶味、「蜂蜜燕麥」、「鮮花牛奶」……五花八門的青團讓人食慾大開然而,近日杭州的沈女士(化名)卻因吃青團把自己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