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2025年03月30日18:03:07 健康 1955

清晨的微光輕柔地灑進廚房,40 歲的老張站在灶台前,雙眼緊盯著蒸鍋里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饅頭,那饅頭白白胖胖,散發著誘人的麥香。老張的手懸在半空,猶豫著,想要拿起饅頭,卻又好似被什麼無形的力量拉扯住,遲遲不敢落下。他的身旁,一杯還冒著熱氣的溫水,旁邊靜靜躺著一瓶降糖葯,像是在無聲地提醒著他什麼。老張無奈地嘆了口氣,喃喃自語:「這饅頭,我到底能不能吃啊?吃了血糖會不會又蹭蹭往上漲?」 這時,客廳傳來母親關切的聲音:「兒子,吃吧,別總這麼餓著自己,醫生不是說沒太大問題嘛。」 老張苦笑著回應:「媽,您不懂,我這血糖,可一點兒都馬虎不得,得嚴格管控啊。」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老張,40 歲,一位忙碌的廣告策劃人。他整日與電腦為伴,工作壓力大,加班熬夜如同家常便飯。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讓他原本挺拔的身材變得微微發福,皮膚微微泛著油光,那副黑框眼鏡後的雙眼,總是透著一絲疲憊。兩年前,單位組織的一次體檢,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體檢報告上,空腹血糖 7.0mmol/L 的數字格外刺眼,醫生嚴肅地告知他,這已經達到了糖尿病前期的標準,再不加以控制,糖尿病恐怕很快就會找上門來。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從那以後,老張便踏上了艱難的 「養生之路」:他忍痛告別了最愛的甜食,米飯也吃得小心翼翼,甚至連曾經視為家常美味的饅頭,也被他列入了 「禁食清單」。可就在最近,老張在網上刷到了一篇浙江大學發布的科普文章,文中提到,血糖如果不超過某個特定數值,其實不必過於克制飲食,適當吃點饅頭反而對身體更好。這一觀點瞬間引起了老張的注意,他滿心疑惑,暗自思忖:這說法靠譜嗎?血糖的問題,真能這麼 「放寬政策」?

饅頭的香氣仍在鼻尖縈繞,不斷地誘惑著老張。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決定一探究竟:血糖究竟處於何種水平才算安全?浙大所說的那個 「特定數值」,又到底是多少?今天,咱們就一同走進這個讓無數人糾結不已的血糖話題。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老張的健康困境與堅持

老張出生在一個北方的小鎮,家庭氛圍溫馨和睦,父母都是樸實勤勞的勞動者。小時候,物質條件雖不算富裕,但母親總會在閑暇時,為他蒸上一鍋香噴噴的饅頭。年幼的老張,總是迫不及待地掰下一塊,塞進嘴裡,那綿軟的口感、淡淡的麥香,成為了他童年最美好的回憶。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張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選擇了廣告專業。畢業後,他順利進入一家知名的廣告公司,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然而,廣告行業的高強度工作,讓他的生活節奏徹底被打亂。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構思創意、撰寫文案,加班到深夜更是常態。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為了節省時間,外賣成了他的主要飲食來源,高油高鹽的食物吃多了,體重也不知不覺地從 150 斤飆升到了 180 斤,肚子也漸漸鼓了起來,像揣了個小西瓜。兩年前的那次體檢,當他看到空腹血糖的數值時,整個人都懵了。醫生的警告彷彿警鐘在耳邊不斷迴響,他深知,自己必須做出改變了。於是,他開始嚴格控制飲食,戒糖、減少主食攝入,每天清晨,別人還在睡夢中時,他就已經出門跑步鍛煉了。一段時間後,血糖數值確實有所下降,可他卻感覺生活彷彿失去了許多樂趣,曾經那些簡單的快樂,如今都變得遙不可及。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如今,老張的健康狀況處於一個微妙的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空腹血糖穩定在了 6.5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為 6.4%。雖然還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HbA1c≥6.5%),但仍處於糖尿病前期的範疇。他絲毫不敢放鬆警惕,每天吃飯前,都會仔細計算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饅頭、米飯這些主食,在他眼中就如同 「洪水猛獸」,讓他望而卻步。母親看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心疼不已,總是忍不住勸他:「別對自己這麼苛刻,血糖又不是高得離譜,吃點主食又能怎樣?」 但老張心中的擔憂始終無法消除,他害怕一旦放鬆飲食控制,血糖就會立刻失控。而浙大的這項研究,如同黑暗中的一絲曙光,讓他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要是真的能像文章中說的那樣,吃點饅頭也不會對血糖造成太大影響,那生活該有多美好啊。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浙大研究:探尋血糖的 「安全邊界」

血糖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身體健康,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糖尿病所帶來的危害,讓許多人談之色變。而像老張這樣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對於飲食的選擇更是慎之又慎,生怕一個不小心,就邁向了糖尿病的深淵。浙江大學的科研團隊經過深入研究,為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思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深入剖析。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血糖標準知多少

首先,我們得明確血糖的正常範圍。一般來說,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數值應在 3.9 - 6.1mmol/L 之間,餐後 2 小時血糖應低於 7.8mmol/L。一旦超過這個範圍,就需要引起警惕了。如果空腹血糖在 6.1 - 6.9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在 7.8 - 11.0mmol/L,那麼就很可能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再進一步,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11.1mmol/L,那就基本可以確診為糖尿病了。老張目前的空腹血糖 6.5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在 9.0mmol/L 左右,正處於糖尿病前期的邊緣地帶,離糖尿病的紅線僅有一步之遙。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浙大醫學院的科研團隊,通過對大量人群的血糖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了一個關鍵的 「安全數值」:當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不超過 6.5%,且空腹血糖低於 6.9mmol/L 時,這類人群在短期內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相對較低。更為重要的是,處於這個數值範圍內的人,即便適當攝入一些主食,血糖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老張看到這個研究結果後,心中不禁一陣竊喜,自己的 HbA1c 為 6.4%,空腹血糖 6.5mmol/L,恰好符合這個 「安全標準」。可他的心中仍有一絲疑慮:這個所謂的 「安全線」 真的可靠嗎?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適度飲食的奧秘

浙大的研究表明,血糖處於 「安全線」 內的人群,其胰島功能相對較為正常,身體自身具備一定的調節血糖的能力。當他們適量食用饅頭等主食後,胰島會及時分泌胰島素,將食物中的糖分有效地 「處理」 掉,從而避免血糖失控。曾經有一項實驗,對 4000 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了長達 5 年的跟蹤觀察。結果顯示,那些 HbA1c 低於 6.5% 的患者,在保證每天攝入適量主食(約 150 - 200 克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最終發展為糖尿病的比例僅為 4%;而那些完全拒絕主食的患者,糖尿病的發生率卻高達 6%。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過度克制主食的攝入,胰島得不到有效的 「鍛煉」,其功能反而會逐漸退化。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老張之前為了控制血糖,幾乎完全戒掉了主食,每天只能依靠蔬菜和少量肉類來維持飽腹感。時間一長,他總是感覺渾身乏力,精神狀態也大不如前。浙大的專家對此解釋道:「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適當吃點饅頭等主食,反而有助於保持胰島的活力。」 聽到這話,老張手中的饅頭彷彿有了不一樣的意義,他的內心開始動搖了。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饅頭的 「神奇力量」

饅頭作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主食之一,富含碳水化合物。但它的升糖速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快。根據浙大的研究,白饅頭升糖指數(GI)大約在 85 左右,相較於米飯(GI 約 87),略低一些,比起麵包(GI 約 90),則更為溫和。而且,如果在吃饅頭時,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升糖指數甚至可以降低到 70 以下。老張一直擔心吃饅頭會導致血糖飆升,可專家的話讓他有了新的認識:「每天適量食用 1 - 2 個饅頭(約 100 - 150 克),血糖的波動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同時還能為身體補充所需的能量。」 與之前餓肚子的狀態相比,饅頭似乎成了更 「友好」 的選擇。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血糖背後的健康真相

老張的糾結,並非個例,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像他這樣的人,一旦血糖出現些許波動,便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對主食敬而遠之。但實際上,健康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不能僅僅盯著血糖這一個數值,我們需要從更全面的角度去審視。

高血糖的潛在威脅

高血糖猶如一顆隱藏在身體內的定時炸彈,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會對血管和神經造成嚴重的損害。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最令人擔憂的莫過於各種併發症的出現,如心梗腎衰竭、失明等,這些併發症往往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但像老張這種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雖然風險相對較低,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相關研究表明,當 HbA1c 低於 6.5% 時,在未來 5 年內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概率不到 2%。所以,老張目前過度克制飲食的做法,或許有些 「矯枉過正」 了。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主食缺失的危害

老張為了控制血糖,長期拒絕吃饅頭等主食,每天僅靠蔬菜和肉類來填飽肚子。可漸漸地,他發現自己總是感到疲憊不堪,工作時也提不起精神。醫生給出了解釋:碳水化合物是大腦和肌肉正常運轉的重要 「燃料」,一旦缺乏,身體就會缺乏動力,出現疲勞、乏力等癥狀。而且,長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還可能引發酮症,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浙大的研究數據還顯示,那些適量攝入主食的人群,胰島素敏感性更好,血糖反而更加穩定。老張之前一味地餓自己,雖然短期內血糖得到了控制,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利於身體健康。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饅頭的正確打開方式

饅頭並非是導致血糖升高的 「罪魁禍首」,關鍵在於食用的量和搭配。每天食用 100 - 150 克饅頭(約 1 - 2 個),再搭配上豐富的蔬菜、適量的蛋白質食物,如豆腐、雞蛋等,這樣的飲食組合可以有效減緩血糖的上升速度,同時還能讓人獲得充足的飽腹感。老張如果實在擔心吃饅頭會對血糖產生影響,可以在飯後進行適量的運動,比如散步半小時,通過運動消耗掉多餘的糖分,從而保持血糖的穩定。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老張的 「饅頭嘗試」 與科學飲食指南

老張在了解了浙大的研究成果後,決定大膽嘗試一下。但他畢竟還是有些擔心,於是向醫生尋求了一些建議,醫生為他提供了以下科學的飲食方法,讓他能夠安心享受饅頭帶來的美味。

精準控制量

每天食用饅頭的數量應控制在 1 - 2 個,這樣可以保證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在 150 克左右。以老張目前 6.5mmol/L 的空腹血糖水平,這個量既能滿足身體對能量的需求,又不會對血糖造成過大的衝擊。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巧妙搭配食物

在吃饅頭時,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青菜、富含優質蛋白的雞蛋等食物。膳食纖維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血糖的上升速度。老張嘗試了一頓 「饅頭套餐」,裡面有饅頭、青菜和雞蛋,餐後 2 小時測量血糖,數值為 8.8mmol/L,並未超出安全範圍。

餐後適度運動

吃完飯後,不要立刻坐下或躺下,而是進行半小時左右的散步。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對糖分的利用,有效降低餐後血糖。老張堅持每天晚上飯後出門散步,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自己的精神狀態明顯改善,身體也似乎更有活力了。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定期監測血糖

使用血糖儀定期測量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老張按照醫生的建議,連續測量了三天的血糖,每次的數據都在安全範圍之內,這讓他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遵循醫囑

在飲食調整過程中,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像老張這種 HbA1c 低於 6.5% 的情況,不必對飲食過於苛刻。他在諮詢了醫生後,得到了肯定的答覆,這才放心地開始嘗試新的飲食方式。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幾天後,老張坐在餐桌前,再次面對那白白胖胖的饅頭。這一次,他不再猶豫,大大地咬了一口,細細咀嚼著,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他測量了餐後血糖,數值為 8.5mmol/L,依然在安全範圍內。母親在一旁看著兒子吃得開心,臉上也洋溢著欣慰的笑容:「我就說嘛,吃點沒事的。」 老張點了點頭,心中感慨萬千,回想起過去兩年小心翼翼的飲食生活,覺得自己似乎真的有些過於緊張了。他放下手中的血糖儀,心中暗自感嘆:浙大的研究果然有道理,血糖只要沒超過安全值,饅頭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浙大發現:血糖不超過這個值,不用太克制自己,吃點饅頭或許更好 - 天天要聞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用於治療胃潰瘍,修復胃粘膜的中成藥全解析 - 天天要聞

用於治療胃潰瘍,修復胃粘膜的中成藥全解析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收集,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指導。如有需要,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使用。快胃片成分:海螵蛸、枯礬、醋延胡索、白及、甘草。方葯分析:海螵蛸制酸止痛、收斂止血,枯礬燥濕化痰、止瀉止血,醋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甘
男子飯後突發急性心梗,武漢、黃梅兩地接力搶救 - 天天要聞

男子飯後突發急性心梗,武漢、黃梅兩地接力搶救

黃梅男子飯後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在被運往當地醫院的途中呼吸心跳驟停,當地醫院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療團隊接力搶救,最終化險為夷。患者在ICU接受治療2月27日晚,43歲的劉先生(化姓)吃完飯後突發急性心梗,陷入昏迷,當即被送往鎮衛生院,檢查結果發現問題後,又被轉診至黃梅縣人民醫院。然而途中他出現了呼吸心跳驟停,...
「過敏星人」變多了,到底咋回事? - 天天要聞

「過敏星人」變多了,到底咋回事?

科學認識 積極防護 系統治理——春季花粉過敏面面觀丨新華深讀  過敏,已成為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世界過敏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30%人口受過敏性疾病困擾,中國則有2.5億過敏性鼻炎患者。  氣溫回暖,春意涌動,正是踏青的好時節。
對話大健康人物丨萬益特中國區總裁王高芳:企業正思考如何能讓更多患者用得上、更方便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療 - 天天要聞

對話大健康人物丨萬益特中國區總裁王高芳:企業正思考如何能讓更多患者用得上、更方便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療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陳俊傑「第四班透析,無論患者年齡大小,都不易。」一位三甲醫院血液透析中心醫生凌晨在社交平台發了一張照片,每張病床上都躺著一位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對於大多數的中國終末端腎病患者來說,血液凈化是他們的「日常」,其中,有85%的患者選擇血液透析——每周去醫院2至3次、每次4小時。碎...
男子自製強效清潔劑不慎濺入眼睛,片鹼灼傷致右眼險些失明 - 天天要聞

男子自製強效清潔劑不慎濺入眼睛,片鹼灼傷致右眼險些失明

極目新聞通訊員 敖盼盼 胡家煒來自武漢新洲49歲的李先生(化姓),前不久在家中遭遇了驚險一幕。他在使用自製的片鹼水進行家居清潔時,不慎將強鹼性液體濺入右眼,導致眼球遭受重度化學傷,視力急劇下降至瀕臨失明。專家正在手術中(武漢愛爾眼科漢口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