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天氣一熱,很多人總想著要「動起來」,尤其是有冠心病的人,覺得天暖了血管不那麼收縮了,是不是活動量可以加一點、事情可以做得再多一些?
但恰恰相反,氣溫回升並不代表心臟的風險就小了,有些行為表面看著無害,實則對心臟壓力很大。
特別是春夏交替時節,晝夜溫差、血壓波動、睡眠不穩這些問題扎堆,冠心病人身體一旦「扛不住」,發病率反而比冬天還高。
那問題來了,冠心病患者到底要避開什麼?
突然洗冷水澡
天氣一暖,很多人洗澡的習慣也跟著變了,覺得用冷水沖沖能醒腦、提神,還能鍛煉身體。
但對冠心病患者來說,這種做法真的不能碰。
冷水一上身,血管瞬間收縮,心臟立刻要面對「壓強驟變」的局面,尤其是早晨剛起床或者晚上剛運動完的時候,身體調節功能沒完全跟上,心臟就等於被突然按下加速鍵。
一個曾從事工地施工工作的患者,退休後還是保持著習慣,天氣一暖就開始用冷水洗澡,說是排毒。
結果某天早上洗完後突然胸口發緊,差點沒站穩,去醫院一查,心電圖顯示有心肌缺血。
研究發現,低溫刺激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讓血管急劇收縮,而這時候冠狀動脈供血就會受到限制,心肌氧氣供應減少,尤其是已經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人,血管本來就不太通暢,一收縮更容易堵住。
很多人在洗冷水澡時並沒有立刻不適,而是在幾個小時後才出現心慌、氣短、胸悶,那其實是心肌已經承受不了缺血狀態,開始慢慢出問題了。
所以啊,天熱了不代表你身體能「凍一凍」,尤其有冠心病的人,洗澡還是老老實實用溫水,水溫穩定、節奏溫和,才是給心臟最大的善待。
飯後立刻快走、跳操
很多人覺得吃完飯不能坐著,要趕緊動一動,於是有些人飯後馬上去快走、跳廣場舞、上下樓梯,說是促進消化。
但實際上,這個時候血液都集中在胃腸幫助你消化,你要是一下子給身體換了個活法,血流開始被肌肉「搶走」,消化系統還沒搞完,心臟就被拉過去應急供血了,最容易出事的就是心腦血管。
一個做文員的患者,退休後特別講究健康管理,每天晚飯後堅持走五千步,說是「吃完趕緊消耗」。結果某天走了十幾分鐘,突然臉色蒼白、胸口發悶,被送去醫院發現心臟供血不足,屬於運動誘髮型心絞痛。
研究指出,飯後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進行「輪崗」的時候,
身體本該以副交感為主,幫助消化吸收,但一旦劇烈運動,交感神經被強行拉回主導位,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還搶佔了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資源。
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這種突然的「換擋」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甚至猝死。
所以說,飯後不是不能動,而是不能劇烈動,散步可以,但速度得慢,節奏得緩,走走停停,不讓心臟有負擔,才是正道。
天氣一熱就停止服藥
有不少人一看天氣變暖了,血壓穩定了,心率也沒飆升,就擅自減葯、停葯,說是怕「依賴性」,其實這是極其危險的錯誤做法。
冠心病用藥是為了維持血管通暢、血液不易凝結、心肌供血穩定,不是光看有沒有癥狀。癥狀沒了,並不等於病好了。
一個做銷售工作的患者,常年在外跑業務,後來確診冠心病後按時吃藥,但天氣一變暖就自作主張停了阿司匹林,說是「血液沒那麼稠了」。
幾周後突發胸痛,經檢查發現冠脈已經部分堵塞,險些心梗。
研究發現,冠心病藥物不是治標,而是長期調控身體狀態,包括抗凝、降脂、穩定血壓、改善心肌代謝等各個方面。
很多藥物是有「停葯反跳效應」的,也就是說突然停葯,身體會比原來更容易反彈,比如血壓驟升、心率紊亂、血小板活性增強,這時候血管更容易形成血栓,導致急性心梗。
特別是在春夏交替,晝夜溫差大,外部看著溫和,其實身體內部在「忙著適應」,比你想像的更脆弱。
這個時候擅自停葯,是給心臟留下致命空檔。哪怕要減葯,也得在醫生指導下逐步調整,而不是自己覺得「沒事了」就停。
極端的「曬太陽補陽氣」
一入春夏,不少人迷信「曬太陽補陽氣」「多出汗排濕毒」,於是就躲在陽光下曬上半小時、一小時,甚至到正午時分去曬,衣服穿得還少,結果不但沒補陽,反而讓心臟進入「高壓狀態」。
一個做辦公室行政工作的患者,退休後聽信養生節目建議,天天中午出去曬太陽「補陽氣」,結果連續幾天出現頭暈、心悸,醫生一查,是心臟負荷過重導致的輕微中暑反應。
研究指出,高溫暴晒會讓體溫升高,心率加快,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出汗機制下降,身體更難通過出汗降溫。
這時候心臟需要更快地工作,把血液送到皮膚表面散熱,可本來冠狀動脈就狹窄的情況下,心肌供血就會打折扣,容易引發心絞痛甚至心律紊亂。
而且高溫會讓體內水分流失加快,血液濃度上升,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
正確的方法是早上或傍晚在陰涼處散步曬一點,絕不能在太陽最強的時候硬曬。
曬太陽不是越多越好,適度才是保命的分寸。
現在很多人一談冠心病,第一反應就是「吃對了沒有、葯吃了沒」,可忽略了生活習慣這個隱形殺手。
你哪怕飲食控制得再好,葯也吃得再規範,要是天天拿心臟「硬扛」冷水刺激、運動錯時、盲目停葯、暴晒升溫,那這顆心臟早晚還是會扛不住。
冠心病不是不能活動,而是得動得聰明。
活得長不是靠拼,是靠穩,穩得住節奏、穩得住生活,心臟才能跟得上你想過的每一天。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冠心病患者要注意的事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 曲政.不同年齡段早發冠心病患者臨床特徵及危險因素的分析, 心 肺血管病雜誌,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