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2025年03月24日15:42:13 健康 1423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肝病的高發不是什麼突然冒出來的問題,過去大家總覺得跟抽煙喝酒脫不了干係,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但現在很多查出肝功能異常、肝脂沉積、轉氨酶升高的人,壓根就不怎麼喝酒,更別提天天抽煙。

有些人連飲食都挺注意,體型也正常,可就是在體檢時發現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比標準高出一截,彩超做出來還提示脂肪肝。

有的人甚至做了彈性成像或MRI,發現肝臟已經有輕度纖維化跡象,連自己都說不上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錯。

這幾年肝病檢出率之所以高,不是病毒傳播變多了,也不是飲酒率大幅飆升,而是現代生活方式正在悄悄摧毀肝臟的代謝能力。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過去病毒性肝炎是主力,現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免疫介導性肝病、代謝相關性肝炎的佔比明顯提升。

尤其是那種長期「亞健康」狀態下發展出來的隱性肝損傷,早期幾乎無癥狀,但一查就一堆問題。

第一個高風險習慣是熬夜。長期晚睡不只會導致睡眠質量變差,更關鍵的是破壞肝臟的生物鐘。

肝細胞的代謝、修復、排毒都有明確的晝夜節律,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肝細胞更新最活躍的時間段。

如果人這個時候還在亮光下活動,交感神經興奮、皮質醇升高,抑制了褪黑素釋放,會打亂肝細胞合成膽固醇、代謝脂肪、清除自由基的過程。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長期節律紊亂,肝臟內的內質網、線粒體、溶酶體這些關鍵結構的功能都開始退化,肝功能波動就成了常態。

中國疾控中心在一項針對城市白領人群的健康數據調查中發現,睡眠不足6小時且入睡時間晚於凌晨1點的人群中,ALT(谷丙轉氨酶)水平偏高者佔比達到27.3%,

而睡眠規律人群中這一比例僅為8.5%。這差距不是偶然,而是長期生物鐘紊亂在損傷肝細胞的真實反映。

光靠白天補覺是補不回來的,肝臟認的是時間,不是睡眠總量。

第二個習慣是攝糖過量。很多人對糖的認知還停留在「容易胖」「會蛀牙」這些層面,但實際上,高糖飲食是推動肝臟脂肪沉積、誘發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之一。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尤其是含果糖的加工飲料和甜點,果糖不像葡萄糖可以被身體組織廣泛利用,它幾乎完全靠肝臟代謝。

在肝細胞內,果糖會直接進入脂肪酸合成通路,造成甘油三酯大量堆積,形成脂滴,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第三個習慣是濫用藥物和保健品。這類人群最容易出問題的是中老年人,有些人一天吃五六種葯,

還得配點養肝片、營養粉、維生素、降血脂的、調節免疫的,各種葯和補劑混在一起,對肝臟來說就是一場負擔。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工廠,絕大多數藥物要通過肝臟進行解毒、轉化。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藥物在肝細胞中代謝產生的中間產物,有些具有肝毒性,特別是酶系誘導類藥物,還會耗盡谷胱甘肽,降低肝臟抗氧化能力。

在明確診斷的藥物性肝病患者中,有42.7%的病人長期服用保健類中成藥,26.1%服用復方營養補劑。

很多人並不清楚這些保健品本身含有多種提取物、香精、防腐劑,且存在配伍禁忌,

短時間看不出問題,但長期服用、超劑量服用、多個疊加服用,會造成肝細胞代謝通路擁堵,誘發免疫反應,最後發展成肝損傷甚至藥物性肝炎。

第四個習慣是情緒長期壓抑或波動劇烈。情緒與肝臟的關係早就被現代醫學證實,並非傳統觀念的「肝氣不舒」而已。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抑鬱,會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增強、應激激素釋放增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皮質醇等,

這些激素會引起肝臟血流減少,抑制肝細胞合成能力,並誘發脂質代謝紊亂。有研究發現,慢性焦慮狀態下的個體ALT、AST水平顯著高於對照組,且轉氨酶波動與情緒評分呈正相關。

而且情緒波動還會影響飲食、睡眠和免疫調節,這些都是肝臟狀態的間接影響因子。

比如一個長期抑鬱的人容易暴飲暴食、晝夜顛倒、缺乏運動,肝臟在這種環境下長期工作,必然會出現結構性變化。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有臨床發現,慢性應激人群肝細胞結構異常比例超過正常人群30%以上,部分個體出現脂肪浸潤、輕度纖維化,雖然癥狀不明顯,但肝功能指標已經波動。

第五個習慣是長期缺乏運動。這個問題看起來跟肝沒關係,實則是肝臟代謝功能下降的根源之一。

運動不足導致基礎代謝率降低,胰島素抵抗增強,脂肪酸無法被有效氧化,結果轉向肝臟合成甘油三酯,造成脂肪堆積。

尤其是腹部脂肪多的人,內臟脂肪水平高,對肝臟影響最大。運動還能通過激活AMPK通路,促進肝細胞線粒體功能修復,提高脂肪酸β-氧化率,減少肝脂沉積。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如果一個人已經出現輕度脂肪肝、轉氨酶輕度升高,但並沒有飲酒、也沒有病毒性肝炎,日常體重正常,飲食也看起來不算油膩,這種狀態算不算危險?

需不需要干預,還是可以繼續「觀察觀察」?

答案是必須干預。這個狀態說明肝臟已經進入代謝紊亂狀態,哪怕體重正常,也可能是隱性脂肪分布異常,也就是「正常體重代謝異常型」個體。

這類人群的危險在於,他們常常因為「外表健康」而放鬆警惕,但實際上內臟脂肪比例、胰島素敏感性、肝臟炎症指標都處於高風險狀態。

即便是輕度脂肪肝,也有10%~15%的患者在5年內進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進一步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干預方式並不一定是吃藥,重點在於調整生活方式。

確保睡眠規律,控制精製糖和高熱量飲料攝入,每周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避免濫用任何藥物和補品,同時定期複查肝功能、肝臟彈性、血脂和血糖指標,

一旦發現持續波動或肝臟結構異常,早期介入治療是完全有機會逆轉的。

只靠「等等看」是等不來肝臟自愈的。這個器官能忍,但不是無限度地忍。等它真撐不住了,癥狀才出現,往往已經不是輕度問題。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玫瑰][玫瑰]

參考資料

[1]江麗慧,占燕英,余敬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24,31(27):125-128.

為啥現在越來越多人查出肝病?醫生:無關煙酒,5個習慣最大誘因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