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2025年03月22日17:12:11 健康 1680

在咱的認知里,「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就像一位忠實的老夥伴,陪伴了我們漫長的歲月,彷彿是亘古不變的健康鐵律。可當年齡指針悄然指向60歲,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要是還像年輕時那樣,一股腦兒地強迫自己遵循這一作息去睡覺,大概率會發現,越睡越累,甚至還可能惹出一身的毛病。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不知道您留意過沒,家裡的長輩常常天還沒亮就從睡夢中醒來。有時候凌晨四五點,廚房就傳來鍋碗瓢盆的響動,把全家都從睡夢中喚醒。有人覺得這是老年人睡眠需求減少的緣故,也有人歸結為習慣早起。但實際上,背後的緣由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60歲往後,睡眠這件事如同一場換了劇本的演出,從睡眠的結構到具體的過程,都發生了顯著變化。所以,別再拿年輕人的睡眠標準來要求自己,60歲之後,睡眠可得講究新的原則了。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 別執著「早睡早起」,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睡眠

很多人一邁入60歲門檻,就被鋪天蓋地的健康帖「洗腦」,上頭清一色寫著:「早睡至關重要,10點前務必躺平休息!」結果呢,晚上8點就開始莫名焦慮,9點半強撐著爬上床,10點乖乖閉眼,滿心期待進入夢鄉,可現實卻是,開始在床上數羊,一隻、兩隻、三隻……數到11點,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到了12點,滿心的期待變成了自我懷疑,整個人陷入了深深的無奈。這般折騰下來,半夜睡不著,清晨天還沒亮又早早醒來,精神狀態比熬夜通宵的人還要糟糕。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實際上,60歲之後,人體的睡眠結構會經歷自然的改變。深睡眠時間明顯縮短,入睡變得艱難,夜間還容易醒來,這些都是身體正常衰老進程的一部分,並不代表睡眠質量變差了。研究表明,老年人每日的睡眠需求大概在6到7小時,相比年輕人,少了1到2小時。要是您晚上11點入睡,早上5點多自然蘇醒,這完全在正常範圍之內,大可不必為了「湊夠8小時」的睡眠時長,而把自己折騰得疲憊不堪。強行早睡,往往適得其反,反倒可能引發失眠問題。要是本身沒有困意,卻硬要在10點逼自己上床,大概率只能躺在床上,乾巴巴地盯著天花板,滿心的煩躁與無奈,最後只能在失眠的苦惱中度過漫漫長夜。記住,睡不著並不是病,強迫自己入睡才是真的折磨人。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 午覺並非人人皆宜,睡不好就別勉強

60歲以後,午覺這事兒就像一門捉摸不透的玄學。有的人中午小憩20分鐘,醒來後神清氣爽,活力滿滿,彷彿全身充滿了電;可有的人一睡就是兩小時,醒來後卻頭暈腦脹,整個人像丟了魂似的,一下午都昏昏沉沉,幹啥都提不起精神。要是晚上本身睡眠就少,白天又長時間補覺,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夜裡愈發難以入睡,白天則愈發睏倦,長此以往,晝夜顛倒,身體也越來越疲憊。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其實,午覺可不是60歲老人的「標配」,它更像是一道選做題,適合的人做起來得心應手,不適合的人就彆強求。一般來講,如果晚上睡眠質量不錯,一覺到天亮,那午覺睡不睡都隨意,全憑個人意願;但要是晚上常常失眠,或是早早醒來,難以再次入睡,那白天就得盡量控制,少睡為佳,尤其是午睡時間千萬別超過30分鐘。不然,生物鐘一旦被打亂,晚上入睡就更困難了。記住,午覺並非時間越長越好,10到30分鐘剛剛好,要是超過1小時,那就像是給自己挖了個「睡眠陷阱」,反而會影響後續的睡眠質量。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 睡前少喝水,頻繁起夜可不是正常現象

不少人上了年紀後,半夜起夜成了每晚必做的「功課」,一晚上動不動就得往廁所跑三四趟,折騰得自己疲憊不堪,第二天早上更是一臉倦容。很多人覺得這是老年人的常態,「老了就會這樣」,但實際上,頻繁起夜很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正常情況下,60歲以上的人,夜裡起夜1到2次還算合理。可要是起夜次數超過3次,甚至一兩個小時就得往廁所跑一趟,那可就得提高警惕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不少。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比如,喝水時間太晚。睡前兩小時內,可千萬別大量喝水,尤其是茶、咖啡、酒這類飲品,它們堪稱「利尿高手」。喝下去後,夜間很容易頻繁起夜。還有膀胱過度活動症,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膀胱彈性逐漸下降,儲尿能力大不如前,稍微有點尿意,就會被憋醒。對於男性來說,前列腺問題也不容忽視。前列腺增生會壓迫尿道,導致尿頻、尿急、尿不盡等癥狀,夜裡自然也會頻繁起夜。另外,糖尿病也可能是罪魁禍首。當血糖出現異常時,腎臟為了排出體內多餘的糖分,會通過增加排尿量來實現,從而導致夜尿增多。要是您一晚上要跑四五趟廁所,可別不當回事,忍著不去管,最好趕緊去醫院檢查檢查身體,弄清楚原因。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 睡前莫興奮,讓身體「緩慢關機」

很多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睡前儀式」,比如刷手機、看電視劇、玩遊戲,甚至喝點小酒助眠。結果這一弄,就是一兩個小時,等終於關了燈,準備躺下睡覺的時候,卻發現腦子還像上了發條一樣,嗡嗡轉個不停,根本睡不著。這種情況,年輕人或許還能憑藉年輕的資本,熬到身體極度疲憊,最終勉強入睡。但60歲以後,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大不如前,越是興奮,就越難入睡。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所以,睡前1小時,一定要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讓身體進入「待機狀態」。別再刷手機了,尤其是那些新聞資訊和短視頻,它們就像一個個小炸彈,不斷刺激著大腦,讓您越看越精神,根本停不下來。也別想著靠喝酒來助眠,雖然酒精能讓您快速入睡,但它會嚴重影響深睡眠,讓您半夜醒來後,更加難以再次進入夢鄉。不妨聽點舒緩的音樂,讓悠揚的旋律緩緩流淌,放鬆緊繃的神經;或者泡個熱水腳,讓溫暖從腳底蔓延至全身,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慢慢放鬆下來。60歲以後,睡眠就像電腦「緩慢關機」,需要一個過程,千萬別在睡前把自己搞得太興奮,不然很容易陷入失眠的困境。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 枕頭、床墊、睡姿,處處有學問

有些人睡眠質量差,並非睡眠時間不足,而是睡眠過程中身體不舒服。60歲以後,頸椎、腰椎、關節等部位開始「鬧脾氣」,要是枕頭高度不合適,太高了容易讓頸椎過度彎曲,造成頸部酸痛;太軟了又支撐不住,導致頭部下陷,同樣難受。一般來說,枕頭高度保持在8到12厘米左右較為適宜,既能有效支撐頸椎,又不會過度抬高頭部。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床墊的選擇也大有講究。太硬的床墊,會讓脊椎無法自然舒展,長時間睡在上面,容易壓迫身體,導致疼痛;太軟的床墊則會使腰部塌陷,失去對脊柱的支撐,睡醒後腰酸背痛。所以,最好選擇稍微有點支撐力的中等硬度床墊,這樣能讓身體在睡眠中得到良好的承托。

睡姿方面,側睡比仰睡更適合老年人,尤其是左側睡。左側睡有助於減少胃食管反流的情況,讓胃酸不容易反流至食管,引發燒心等不適癥狀。同時,還能改善呼吸道的通暢程度,降低睡眠呼吸暫停的風險,讓睡眠更加安穩。所以,睡個好覺,可不能只盯著睡眠時間,睡得「舒不舒服」才是關鍵所在。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 天天要聞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協和躺槍背後:浙大4+4醫學班695分起底,無後門規則引熱議 - 天天要聞

協和躺槍背後:浙大4+4醫學班695分起底,無後門規則引熱議

近日,董小姐憑一己之力,將協和4+4培養模式,推入「錄取公平性」爭議漩渦,人們這才發現,上交大才是國內4+4模式最早的實踐者,3年後浙大也採用4+4模式培養醫學博士。不過,浙大的巴德年醫學班,以695分的變態高考門檻、20%以上的殘酷淘汰率,以及「純分數說話」的招生規則,硬生生撕開了醫學教育爭議的另一個切口——在公...
張國棟棟樑大健康:運動後滋補,快速恢復身體活力 - 天天要聞

張國棟棟樑大健康:運動後滋補,快速恢復身體活力

運動能強身健體,但運動後身體會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電解質,及時合理的滋補有助於快速恢復身體活力,減少疲勞感。運動後首先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飲用淡鹽水或運動飲料,及時補充因出汗流失的鈉、鉀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漢25歲男子一夜之間眼睛看不清,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漢25歲男子一夜之間眼睛看不清,醫生緊急提醒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白內障往往是 50 歲以上人群的 「專利」然而武漢 25 歲的市民小吳卻在一夜之間患上了白內障經醫院檢查醫生判斷這一罕見病症與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內障的經歷,25 歲的武漢市民小吳至今仍感到難以置信:「就一夜之間,睡一覺起來開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後慢慢沒過兩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五一 "假期餘額告急!返程高峰要來了!你是否已經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融媒體工作部...
明日立夏,切記: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傳統 - 天天要聞

明日立夏,切記: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傳統

明日立夏,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標誌著夏季的正式開始。立夏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更承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和養生智慧。古人通過長期觀察自然規律,總結出一系列立夏時節的禁忌與習俗,以順應天時、調養身心。這些老傳統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
81人因煙霧中毒,守護銀髮族,刻不容緩! - 天天要聞

81人因煙霧中毒,守護銀髮族,刻不容緩!

養老機構是老人們頤養天年的重要場所承載著無數家庭對長輩的牽掛與期望然而這裡人員密集老年人行為能力相對較弱一旦發生火災逃生困難極易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01上海2025年2月10日,上海市虹口區保寧路上一家養護院起火。消防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赴處置,明火被撲滅,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02義大利當地時間2023年7月...
春季調理黃金期 一株薺菜化解十年寒濕 這樣吃效果翻倍 - 天天要聞

春季調理黃金期 一株薺菜化解十年寒濕 這樣吃效果翻倍

【陰陽調和湯】取帶根老薺菜3株(約200g),洗凈後與6枚草雞蛋、12顆去核紅棗、6片帶皮生薑同煮。水沸後輕敲蛋殼裂紋,轉小火燜煮10分鐘。特別注意:①保留根部藥效成分 ②不加調味品 ③經期暫停食用■ 四季活用技巧採摘開花結籽的老薺菜,晒乾
立夏時節濕熱起 護心顧脾養陽氣 - 天天要聞

立夏時節濕熱起 護心顧脾養陽氣

5月5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中醫專家提示,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降雨增多,濕熱之氣漸盛,此時養生防病應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重在養護心脾、清熱祛濕、調和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