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護人員為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治療後的患者查體。
紅網時刻新聞3月22日訊(記者 周曼 通訊員 蘇璐 張雪恆 吳牡麗)「原來用的分體機用了十幾萬,現在升級版的一體機的音質和清晰度更好,但報銷後都只要2萬,醫療團隊技術也非常好,術後恢復順利!」近日,來自廣東的趙先生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治療,趙先生家屬為湖南的醫保政策與醫療技術點贊。
人工耳蝸是解決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最有效的醫用耗材,與以放大聲音信號為主要功能的助聽器相比,能夠重建感音器官,讓患者重獲新「聲」。特別是對於先天神經性耳聾的幼兒,植入人工耳蝸能有效解決因聾致啞問題,對患兒恢復正常生活、融入社會,降低家庭和社會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人工耳蝸集采政策的實施,是國家醫療保障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的重要舉措之一。3月3日,人工耳蝸集采政策全面落地湖南,本次集采人工耳蝸類耗材單套(含植入體、言語處理器)價格從平均20餘萬元降至5萬元左右,同時,自2024年12月1日起,湖南省將人工耳蝸相關醫療服務、耗材納入醫保,自費比例為20%。
黃先生右耳聽力下降10餘年,8年前左耳聽力下降後佩戴助聽器但效果欠佳。3月6日,來自常德的黃先生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出院時,家屬激動地說:「以前人工耳蝸的價格對我們普通家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現在集采後價格降了這麼多,我們終於有能力做手術了。」
3月以來,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人工耳蝸集采後已成功為2名重度聽力障礙患者實施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兩位患者術後均恢復良好。
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3月17日,首例集采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患者唐小寶(化名)成功出院。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待開機調試後,將走入「有聲世界」。和小寶同批享受政策紅利的其他三名患者均為成年居民:55歲的賀大叔,40多年前因發燒導致雙耳聽力下降,現僅保留部分言語功能;61歲的李阿姨,因7歲時使用氯黴素導致雙耳聽力極重度下降,日常只能依靠手語與他人交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67歲的向阿姨,雙耳突發性耳聾4年導致聽力極重度下降。
「國家集采與湖南省醫保新政策,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副院長錢招昕表示,這四名以前需要全部自費的患者,這次享受到了國家政策紅利,每個患者都少出了十幾萬甚至幾十萬。
據國家醫保局官網消息,第五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人工耳蝸類耗材全國需求量共1.1萬套,5家企業中選,包括奧地利美迪樂醫療、美國領先仿生、澳大利亞科利耳等外資企業,上海力聲特、浙江諾爾康等內資企業。
除臨床常用產品外,此次集采中,能支持高場強(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蝸植入體中選,植入的患者可以接受高場強核磁共振檢查;佩戴更便利的一體式言語處理器(外機)中選,滿足患者不同應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