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醫談傳承創新⑤朱抗美:40多年前,我們用大數據教計算機開中藥方

2025年03月17日07:13:21 健康 1648

轉自:上觀新聞

海派中醫談傳承創新⑤朱抗美:40多年前,我們用大數據教計算機開中藥方 - 天天要聞

前不久,《中國中醫藥大會》第二季在中央電視台熱播,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朱抗美教授等多位上海知名中醫向全國觀眾展現了海派中醫的魅力。

從醫50餘年的朱抗美教授是如何看待海派中醫的傳承與創新的?

人工智慧為中醫做加法

上觀:最近《中國中醫藥大會》第二季在央視熱播,很多觀眾感嘆,海派中醫有那麼多「法寶」。作為這期節目的嘉賓之一,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朱抗美:過去有很多人不太了解海派中醫,覺得上海主要以西醫見長。通過這期節目,我們希望能讓更多觀眾了解海派中醫的淵源與發展。

我認為,海派中醫最大的特色就是海納百川、善於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眼下人工智慧已經應用到很多領域,也可以為中醫的發展做加法。

海派中醫談傳承創新⑤朱抗美:40多年前,我們用大數據教計算機開中藥方 - 天天要聞

朱抗美 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教授,上海市非遺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傳承人,上海市中醫藥學會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研究分會名譽主委。

上觀:中醫如何藉助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力量?

朱抗美:早在1982年,我就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參與了一項大數據實驗——讓計算機開方。我記得那時候的計算機非常大,為了這項研究,我們惡補了計算機知識。

上觀:40多年前的計算機就能開方?

朱抗美:我們先讓計算機向著名中醫專家金壽山老師「學習」,第一個課題是頭暈。

我們幾個學生跟著金老師看診,把主訴為頭暈的病例記錄下來,輸入計算機,然後進行分類,如氣虛頭暈、痰濁頭暈、肝風頭暈等。氣虛頭暈的癥狀有乏力、脈軟、自汗、容易感冒、怕冷,對應的方子是補中益氣湯。而痰濁頭暈的癥狀有頭重、舌苔厚膩、脈滑,主要用溫膽湯。

讓計算機「學習」有關頭暈的各類癥狀及相應的治療方後,它就能快速生成藥方。而每一張方子我們都會讓金老師親自驗證把關。

我還記得金老師對我們說:看病的時候往往「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中醫的經驗就在於這眉頭一皺間。每個病人的癥狀不盡相同。如果病人在頭暈的同時,還反映眼睛有一點脹,我就會在補中益氣方的基礎上,酌情加上幾味明目清肝的葯。以此類推,中醫開方是千變萬化的。我加什麼葯,計算機是猜不到的。

如今回想,當年的實驗其實是比較粗淺的,但不失為一種嘗試。

上觀:沒想到,海派中醫這麼早就與前沿科技結緣了。

朱抗美:20世紀80年代,上海中醫藥大學吸收了一批從各個理工科大學畢業的學生研究中醫。那時候的我作為青年教師,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中醫以外的知識以及理工科的思維方式。

在中醫大的中醫診斷教研室工作期間,我在費兆馥老師的帶領下,參與了一系列中醫診斷方法的科學性研究,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闡釋傳統中醫診斷方法的科學內涵。

我們曾經研究過人在二十四節氣的脈象變化。這項研究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基礎,而通過日常的門診,能掌握的數據是有限的。我們到一些學校和單位批量收集數據,再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分析統計,為研究插上了翅膀。

中醫診斷教研室還進行過脈象模擬裝置和脈圖信號的計算機處理研究。多年前就研發出舌診儀、脈象儀等。

海派中醫談傳承創新⑤朱抗美:40多年前,我們用大數據教計算機開中藥方 - 天天要聞

朱抗美(左二)和張伯訥教授(右三)。

眼裡不能只看到病

上觀:如今,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超出了許多人的想像,AI將來會不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中醫?

朱抗美:我覺得不必擔憂。人工智慧是基於理性的科學產物,但中醫不是一般的科學,人文情懷是我們最大的特色。

我們的指尖是有溫度的,我們的問題是有暖意的,甚至醫者的一個表情也能給病人以力量。我相信,優秀的中醫始終有存在的價值,不是人工智慧可以輕易替代的。

上觀:中醫存在的根本價值還在於中醫獨特的治療理念與思維方式。

朱抗美:是的,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學中醫的人也要有現代意識,但有一個前提,就是要傳承好前人的知識。我不僅是張氏內科第13代傳人、山陽醫派劉樹農教授的傳承人,還曾有幸向金壽山、顏德馨、裘沛然等中醫大家學習過。

當年,中醫大讓我們青年教師拜師名老中醫,我被安排跟隨80多歲的劉樹農教授學習,他被稱為中醫界的「活字典」。我每天去他家裡「上班」,跟著他學習中醫經典、學習如何看診。我一直記得他給我講吳鞠通溫病條辨》的情景。我密密麻麻地記了許多筆記,真是受用終身。

我現在經常做一些有關中醫的講座,我告訴大家,其實中醫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在創新。比如,《傷寒論》認為,感冒是由風寒引起的,治感冒主要用麻黃湯和桂枝湯。吳鞠通是江蘇淮安人,他根據自己的診療經驗大膽提出,感冒也有可能是風熱引起的,並發明了銀翹散。這個清代的方子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依然具有很好的抗禦外邪與瘟疫的作用。

海派中醫談傳承創新⑤朱抗美:40多年前,我們用大數據教計算機開中藥方 - 天天要聞

朱抗美(左二)在劉樹農教授的指導下學習中醫

上觀:回望您從醫50多年的歷程,感覺您是發自內心地熱愛中醫。

朱抗美:是的,看到網路上時不時有懷疑中醫、抹黑中醫的言論,我感到很痛心。我個人的力量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我還是想盡自己所能傳遞中醫的真相、傳播中醫的文化。

中醫的生命力來自守正與創新,千萬不能「守邪」。如果只學習前人的看病之術,死記硬背很多方子,而不學習看病之道,不理解中醫看病的思維方式和中醫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成不了好中醫的。

好中醫看病講究天、地、人合參,眼裡不能只看到病。比如看一個咽喉炎病人,只看他的咽喉情況,而不問全身狀況,不問飲食,就用千篇一律的方子怎麼行?

而一旦投身於中醫博大精深的文化,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

劉樹農教授看病倡導「以通為主」,張伯訥教授提倡「以腎為本」。在兩位老師的影響下,我曾經提出「七通養生法」。「七通」不僅是指汗孔通、大便通、小便通、五官九竅通、經絡通等,也是指為人處事的方法——做人做事不要太糾結,要通透豁達。

原標題:海派中醫談傳承創新⑤朱抗美:40多年前,我們用大數據教計算機開中藥方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陳俊珺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