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雙雙確診!

2025年03月14日18:52:06 健康 1706

近日,浙江省溫州市,林阿婆因為聲音變啞去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食管癌晚期。陪同治療的老伴羅大爺告訴醫生,自己最近吃東西時有梗噎感。經過胃鏡檢查和活檢,羅大爺也患上了食管癌。 經過了解,醫生髮現這對老夫妻有一個共同的生活習慣:因為兩夫妻居住的海島地區天氣濕冷,他們幾乎每頓飯都吃得滾燙,林阿婆還喜歡喝冒著熱氣的茶,羅大爺吃飯時喜歡喝點小酒。 醫生表示,正常食道內壁能耐受的溫度在40℃-60℃之間。一旦遭受過高溫度的熱刺激,食道就容易受傷,甚至被燙傷。長期反覆的熱刺激會破壞食管的「黏膜屏障」,導致黏膜水腫、異型性改變、不典型增生,最終可能引發癌變。

2024年9月15日,武打演員徐少強因食管癌去世,享年73歲。徐少強早期出演過《三少爺的劍》《天蠶變》等電視劇,後來參演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飾演大反派「趙無極」一角令他更被大眾熟知。那麼什麼是食管癌呢?

夫妻雙雙確診! - 天天要聞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全球癌症負擔數據,食管癌是全球十大癌症之一。食管癌的發生與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研究表明,習慣吃得燙而且又吃得快比吃飯溫度適中且細嚼慢咽的人患食管鱗癌風險最高增加近4倍。這樣做極易得食管癌喜歡燙食,小心灼傷食道

無論是熱氣騰騰的麵條還是剛出鍋的餃子,很多人都忍不住狼吞虎咽。然而,過熱的食物會灼傷食道黏膜,長期反覆刺激,可能會誘發食管癌。

口味過重,腌菜致癌風險高

口味偏重、愛吃腌菜的人群也要注意。腌菜中含有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會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狼吞虎咽,食道易受傷

吃飯時狼吞虎咽不僅不利於消化,還容易灼傷食道。此外,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就吞咽下去,還可能劃傷食道黏膜,長期也會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吸煙喝酒,食管癌的「幫凶」

無節制地吸煙喝酒也是食管癌的重要誘因之一。過量飲酒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酗酒者患食管癌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這些高危人群要注意40歲後風險上升:數據顯示,食管癌多發於40歲以後的人群。心情壓抑、憂慮是大忌:經常生氣、憂慮或情緒低落,都可能對食道造成慢性傷害,從而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身體出現這些變化

可能是食管癌預警食管異物感:食管異物感是食管癌早期的癥狀之一。患者常常感覺喉嚨里有東西,既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這種感覺在吃飯和不吃飯時都可能出現。吞咽困難: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吞咽困難的癥狀。初期可能只是吃固體食物時感到哽噎,但隨著時間推移,甚至連流食和水都難以吞咽。胸骨後疼痛:食管癌還可能導致胸骨後疼痛,這種疼痛可能與進食有關。意:冠心病也可能引起類似的疼痛,往往與情緒刺激或勞累過度有關,需要進行鑒別診斷。聲音嘶啞:當食管癌壓迫喉返神經時,患者可能出現聲音嘶啞的癥狀。這種嘶啞可能是長期持續性的,與感冒引起的暫時性嘶啞不同。預防食管癌可以這麼做合理膳食:許多疾病都是由於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引起的。鍛煉身體:經常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健身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良好的作息和心態:熬夜已成為一種致癌因素,應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早期篩查建議:胃鏡檢查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對於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食管癌病史的人,建議從40歲開始進行胃鏡檢查。如果第一次檢查沒有問題,建議3~5年後再次檢查。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在歲月的長河中,大腦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老年痴呆,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種。它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患者的記憶與認知,給無數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但幸運的是,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 天天要聞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天氣漸漸轉熱,不少人趁著天空放晴,開始整理衣櫃,將衣物進行「大換季」。近日,來自杭州的沈大姐趁著前兩天天氣晴好,她休息在家,便開始了「換季工程」。豈料,整理完衣櫃後,她病倒了,體溫最高到了40℃。正當大家以為是累得病倒的時候,卻查出是肺「發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 天天要聞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你知道嗎?在我國,每10個人中就約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尿毒症。對於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為了維持生命的關鍵手段。而在血透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