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2025年03月13日14:43:05 健康 1732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人們逐漸脫下厚重的冬裝,迎接溫暖的季節,然而,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春天的到來並不意味著輕鬆

68歲的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這樣的新聞時常出現,也讓我們不禁要問,春天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健康風險?腦梗發生的頻率為何在這個季節里悄然升高?我們是不是忽視了哪些重要的健康信號呢?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在我每天與患者接觸的日子裡,腦梗的案例層出不窮,尤其是年紀較大的老人,很多患者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前兆,突然之間,疾病降臨,甚至無法挽回。

我常常看到那些長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年人,他們在春季換季時,由於天氣的變化,身體的適應能力減弱,突然出現了身體不適

有時候,他們正是吃了一些平時不會吃的藥物,或者忽視了那些小小的健康提示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幾個月前,我曾遇到一位68歲的老人,她常年服用抗凝藥物,因為她有心臟病的病史,原本身體一直不錯

可就在春天初期的一天,老人突然間感覺頭暈,甚至一度喪失了意識,最終被送到醫院時,醫生宣布她的腦梗已經無法救治

她的家人無比痛心,卻也不得不承認,春天的突然變化,以及抗凝藥物的使用,都是導致這次悲劇的關鍵因素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我也時常遇到一些有相似情況的患者,他們多數年紀偏大,長期服用抗凝葯,既是為了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也是在醫生的建議下,維持身體的基本健康

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春季的特殊氣候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可能會加劇藥物的副作用,甚至會影響到身體的正常機能

要知道春天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個特別的季節,細微的變化往往會引發身體的一系列反應,而我們如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容易掉入健康的「陷阱」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春季是腦梗的隱形「高危期」

春天的到來是每個人都期待的,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那些有心血管疾病史、長期服用抗凝葯的患者,春季的突然變化往往是個健康「定時炸彈」

許多人都知道,天氣變化、氣溫波動、空氣乾燥等因素都能加重身體的負擔

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些看似平常的變化,實際上會對血液的流動產生極大影響,特別是對於那些長期服用抗凝葯的人來說。

因為這些藥物的作用是通過減少血液的凝固力,防止血栓的形成,但如果氣候變化過快,尤其是春季這個季節,氣溫的劇烈波動,容易讓血管的收縮與舒張變得不穩定,進而影響血液流動,增加腦梗的發生幾率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有一位60多歲的患者,每年春天都會感覺有些疲倦、頭暈,甚至會有些不自覺的站立不穩,她長期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病史,醫生建議她服用抗凝藥物來防止血栓的形成

可每到春季,氣溫驟變,她就會出現明顯的不適癥狀,醫生告訴她,春天的氣溫變化可能導致血管的應激反應,使得原本受抗凝藥物保護的血流狀態受到干擾,從而增加腦梗的風險

其實,她並不孤單,許多老年人都會在春季因氣候變化而突然出現血壓波動、頭痛等癥狀,這與抗凝藥物的調節作用不一致,進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機會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抗凝藥物的「春天陷阱」

許多老年人因為各種心臟病或者血管問題而長期服用抗凝葯,目的是為了避免血栓形成,防止腦梗或心梗的發生。

然而,春天這樣一個多變的季節,恰恰可能成為抗凝藥物效果發生反常的高發期,這背後,涉及到一個很特殊的醫學原理——血液的流動性與氣候的關係。

春季晝夜溫差較大,溫暖的氣候會導致血管擴張,寒冷的夜晚又會導致血管收縮,而這種極端的血管收縮和舒張,會對那些本就因抗凝葯而變得更加「薄弱」的血管造成很大的影響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一位每天服用抗凝葯的70歲患者,之前的健康狀況一直不錯,春天時他總是喜歡早晨散步,享受晨曦中的溫暖陽光。

然而,他很少注意到天氣的變化,每次氣溫的驟降都會讓他覺得頭暈、四肢無力

幾次差點跌倒後,他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正是春天氣溫的變化,導致了血管的不穩定性,加上長期服用抗凝葯,容易引發血栓形成,增加了腦梗的風險

換句話說,氣候的劇烈變化、抗凝葯的作用與身體對季節變化的適應能力不協調,恰好成為了春天引發腦梗的隱形陷阱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春天的空氣質量

說到春天,我們不得不提的另一個因素就是春季的空氣質量,春天是過敏的高發季節,也是空氣中細微顆粒物增多的時段。

空氣中的細小污染物,尤其是PM2.5,對呼吸系統的影響不容小覷,但它們對老年人的腦血管健康影響更為嚴重

其實空氣污染會引起血液中的炎症反應,增加血栓的形成機會,這對於長期服用抗凝葯的老年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健康風險。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我曾經遇到過一位60多歲的患者,他因為心臟病及高血壓,長期服用抗凝藥物

每年春天,他總會感到自己的身體狀態不如冬季,特別是氣溫逐漸回暖,空氣中的霧霾和灰塵讓他呼吸不暢,他甚至注意到,自己春季的頭痛和頭暈癥狀比其他季節更加嚴重。

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告訴他,空氣質量差不僅會影響呼吸系統,還會通過增加體內炎症反應,進一步增加血栓的形成幾率,導致腦梗的風險大大提升。

原來,春天的空氣污染,尤其是PM2.5的增多,是我們常常忽略的健康隱患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春季運動不當

春季是大家開始運動的好時機,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過去後,陽光明媚的春天讓人忍不住走出戶外,開始晨跑、散步或騎行

然而,許多老年人在春季過於盲目地增加運動量,忽視了自己的身體狀態和適應能力,反而給健康帶來了負擔

特別是那些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老人,他們的血液已經比較稀薄,運動過度或劇烈運動可能導致血液的流動加速,從而增加腦梗的發生風險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我遇到過一位75歲的患者,他長期保持著每天晨跑的習慣,春天一到,他就會堅持每天早晨跑步10公里,儘管醫生曾提醒過他要適量運動,但他總覺得春天氣溫適宜,自己正處於最佳狀態。

然而,某一天早晨,他在晨跑過程中突然感覺到一陣劇烈的頭暈和胸口的壓迫感,回家後暈倒,最終被送到醫院。

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腦部出現了小範圍的血栓,幸運的是沒有引發嚴重的腦梗,這一切的發生,都與他春季過度運動、忽視自己長期服用抗凝葯的身體狀況有很大關係。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醫生提醒他,過度運動會加大心血管負擔,特別是在春季,身體尚未完全適應季節變化時,劇烈運動極易引發意外

春天,雖然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季節,但對於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老年人來說,這個季節卻充滿了潛在的健康隱患

而適應春季變化,合理調整生活習慣,才能真正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免受腦梗的威脅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預防腦梗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1]王軍.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與優質護理在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誌,2024-06-04

68歲老人突發腦梗去世,醫生無奈:長期吃抗凝葯,春天留心這3事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