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還是「帶貨」? 警惕網路「偽科普」傷人!

2025年03月12日15:32:04 健康 1523

他叫鄒世恩,是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一名主任醫師。由於醫術精湛,細心負責,每天都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慕名前來就診。

「妙招」還是「帶貨」? 警惕網路「偽科普」傷人! - 天天要聞

比起鄒主任,鄒世恩更喜歡患者稱他為恩哥,這也是他給自己起的網名。

儘管每天的醫務工作十分繁忙,但鄒世恩總會利用休息時間,抽空錄製一些關於醫療健康方面的科普視頻,並在網路上免費進行分享。

「妙招」還是「帶貨」? 警惕網路「偽科普」傷人! - 天天要聞

十多年來,鄒世恩累計製作了數千條醫療健康領域的科普視頻。嚴謹的態度、生動的風格,讓他在網上擁有數百萬粉絲。這些粉絲的點贊和信任,也成了他繼續開展科普創作的源泉和動力。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很多網路自媒體賬號成為社會大眾了解醫療健康知識的重要渠道。除了像「恩哥聊健康」這樣的個人賬號,很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醫療機構、醫學檢測機構等也在網上開展科普宣傳,為醫生和患者搭建起溝通交流的橋樑。

這些來自醫護人員和權威醫療機構的科普宣傳,將專業的醫學知識轉化為普通人聽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常識,有力提升了公眾的健康素養。

「妙招」還是「帶貨」? 警惕網路「偽科普」傷人! - 天天要聞

不過,記者調查也發現,在一些網路平台上,有個別醫護人員打著健康科普的幌子,實際上內心裡盤算的是各種「生意」與「利益」。

在一家網路直播平台,記者看到,一名認證信息為遼寧省某三級醫院消化內鏡醫師的主播李某正在推銷一款膠囊。李某宣稱,這款膠囊對於多種胃部疾病都具有很好的療效。可對於這款膠囊的保健品屬性,李某始終避而不談。一些患者購買、使用後發現,這款膠囊不僅沒有發揮其宣傳的效果,反而加重了自己的病情。

此外,李某還反覆向網友推薦一款號稱能夠防治幽門螺桿菌的所謂牙膏。但記者調查發現,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曾經多次在官網刊登闢謠文章,指出該類產品涉嫌虛假宣傳,並不具備相關功效。實際上,這類產品本質上是一種需要在藥店等渠道銷售的口腔清潔工具,不宜長期使用,也不能替代牙膏。

記者查詢了李某所在的醫院官網,發現該醫院在2022年曾將其作為線上醫學知識科普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為了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記者撥打了該醫院的聯繫電話。

「妙招」還是「帶貨」? 警惕網路「偽科普」傷人! - 天天要聞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多次印發文件,要求嚴查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身份之便直播帶貨,並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多輪專項巡查和整治行動。

記者調查發現,在有關部門的聯合整治下,網路健康科普的整體環境已經有了明顯改善,除了行業內的自查自糾,很多網路平台也加強了對醫療健康科普賬號的管理力度。不過,在利益面前,仍有一些機構和個人企圖以各種方式躲避監管。

在某短視頻平台上,記者看到,有多名經過平台實名認證的醫生,不約而同地通過短視頻分享了治療鼻炎的所謂「妙招」。儘管這些醫生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醫院,專業也不同,但短視頻的文案內容卻大同小異。

「妙招」還是「帶貨」? 警惕網路「偽科普」傷人! - 天天要聞

記者在國家葯監局官網查詢發現,國內只有一家企業在生產此種藥品,其名字具有唯一指向性。表面上看,這些醫生在推薦時未提到具體的藥廠名字和品牌,但實際上,他們的推薦對於提升此種藥品的銷量非常有效。

記者在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查詢發現,這款被多名醫生在網上推薦的藥品,具有明確的不良反應和禁忌,對於特定人群和患者,使用不當可能引起相關病情的惡化。可是,對於這些事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信息,這些網路視頻幾乎都未曾提及。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一些網路平台存在把關不嚴、審核不到位等情況。

在某網路直播平台,記者點進了認證信息為北京市懷柔區某醫院王姓女醫生的直播間,可在直播間里為患者答疑解惑的卻是一名男子。

隨後,記者又發現,這個認證信息為北京市東城區某醫院姜姓女醫生的直播間,裡邊的主播同樣是該男子,並且直播的內容和王姓女醫生直播間完全一致。

不同醫院的兩名醫生,直播的內容竟然一模一樣,並且出鏡的都不是醫生本人。記者在直播過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可緊接著,記者就被管理員踢出了該直播間。為了進一步核實這名主播的身份,記者電話諮詢了相關醫院的工作人員。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撥打該網路直播平台的投訴熱線進行了反饋。

搜集相關證據後,記者通過該網路直播平台提供的入口進行了舉報。截止目前,相關賬號仍在正常運營,依舊是由他人進行代播。

「妙招」還是「帶貨」? 警惕網路「偽科普」傷人! - 天天要聞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其中規定,組織和個人提供的科普產品和服務、發布的科普信息應當具有合法性、科學性,不得有虛假錯誤的內容。網路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戶傳播虛假錯誤信息的,應當立即採取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

「妙招」還是「帶貨」? 警惕網路「偽科普」傷人! - 天天要聞

此外,本次修訂後的該法律還新增了「科普人員」專章,明確提出國家健全科普人員評價、激勵機制,鼓勵相關單位建立符合科普特點的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評價制度,為科普人員提供有效激勵。

來源:《一線》欄目 編導:郭威 金海英

編輯:高士佳 責任編輯:劉亮

(央視網 )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