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醫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外科微創人工智慧機器人中心揭牌

2025年02月14日11:10:30 健康 7491

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外科微創人工智慧機器人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將幫助學生在安全的模擬環境中掌握前沿技術,加速培養「ai+醫學」領域的創新型人才。

AI 醫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外科微創人工智慧機器人中心揭牌 - 天天要聞

記者從儀式上了解到,在該中心,學生通過使用真實的醫療級器械,獲得與臨床手術一致的操作體驗,在安全的模擬環境中掌握前沿技術,從而提升個人準備能力和自信心。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創院院長鄭仲煊教授表示,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迅速發展,醫學領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從傳統的開放手術到微創腹腔鏡技術,再到機器人輔助手術,這一發展歷程體現了我們擁抱變革的決心。

「醫學院的使命是為大灣區乃至全球培養未來領先的醫生。接觸微創和機器人技術是外科手術的未來,這需要醫學生在讀書時就掌握技術,而不是在成為醫生的時候再來學習。」鄭仲煊說。

AI 醫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外科微創人工智慧機器人中心揭牌 - 天天要聞

傳統的醫學培養模式下,學生直接與真實病患進行實踐,然而,這種缺乏重複性的練習對技能發展造成了重大挑戰。同時,機器人手術的陡峭學習曲線和高成本也帶來了顯著的挑戰。

鄭仲煊介紹,外科微創人工智慧機器人中心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構建從基礎解剖學、腹腔鏡技術到機器人手術的完整培訓體系。「這一創新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醫學教育的局限,推動了醫學教育與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為培養『ai+醫學』領域的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AI 醫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外科微創人工智慧機器人中心揭牌 - 天天要聞

近年來,港中大醫學院在外科實踐領域專註於研究內窺鏡手術機器人,並於2020年實現了世界上首例機器人輔助結腸內鏡粘膜下剝離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表示,外科微創人工智慧機器人中心的成立將進一步提升港中大(深圳)醫學院的教學與科研質量,助力培養更多傑出的醫學人才,推動醫學科學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於2021年8月正式成立,目前開設臨床醫學、生物信息學、生物科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五個本科專業,以及生物科學哲學碩士-博士、生物醫學工程哲學碩士-博士、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項目,將分階段開設公共衛生、護理學、中醫學等專業,最終計劃在校生總規模超過6000人。

AI 醫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外科微創人工智慧機器人中心揭牌 - 天天要聞

據悉,醫學院校園選址在與大學校園毗鄰的神仙湖畔,佔地面積2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5.8萬平方米,已於2023年5月15日舉行開工奠基儀式,計劃於2026年12月竣工交付。同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已開工建設,建築面積約59萬平方米,規劃3000張床位,預計於2025年底竣工交付。

文|記者 朱嘉樂 沈婷婷
圖|學校提供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俗話:早清明,三伏熱得很;晚清明,三伏穿棉,今年清明在哪天 - 天天要聞

俗話:早清明,三伏熱得很;晚清明,三伏穿棉,今年清明在哪天

在中國豐富多彩的民俗諺語中,關於節氣和天氣的俗語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們不僅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總結,還蘊含著豐富的生活智慧。其中,「早清明,三伏熱的很;晚清明,三伏穿棉」這句俗話,便是人們對清明節與隨後三伏天氣候關係的經驗總結。
食用油到底應該怎麼選?記住這兩點 - 天天要聞

食用油到底應該怎麼選?記住這兩點

平時家裡做菜,肯定少不了用油,但做菜到底用什麼油更健康,很多人搞不清楚。畢竟食用油的種類實在太多,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豬油、黃油,等等,完全摸不著頭腦。食用油到底應該怎麼選?其實答案很簡單,只需記住兩點:①優先選擇植物油,時常
城市水治理應用場景有哪些?「微創手術」機器人、AI「化驗員」等已「上崗」 - 天天要聞

城市水治理應用場景有哪些?「微創手術」機器人、AI「化驗員」等已「上崗」

當前,四川大力推進人工智慧「一號創新工程」,並將人工智慧納入「15+N」重點產業鏈協同推進建圈強鏈。數據顯示:2024年四川人工智慧產業營收超過1300億元,同比增長25%。人工智慧在城市水治理領域都有啥應用場景?3月25日,成都環境集團聯合成都市水務局舉辦「智水共生·AI賦能未來水生態」媒體開放日活動。紅星新聞記者跟...
高明首例!人醫超聲介入活檢團隊讓膽囊內腫物「針」相大白 - 天天要聞

高明首例!人醫超聲介入活檢團隊讓膽囊內腫物「針」相大白

日前,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超聲科和腫瘤科合作,成功完成1例超聲引導下膽囊佔位穿刺活檢術,術後病理確診為膽囊癌,為後續診療提供了可靠依據。值得一提的是,該活檢術為高明區首例膽囊佔位活檢術,屬於高難度高風險特殊部位的組織穿刺活檢術。活檢術後病理
深圳市中醫肛腸醫院(福田)梅林院區正式開診 - 天天要聞

深圳市中醫肛腸醫院(福田)梅林院區正式開診

3月25日,深圳市中醫肛腸醫院(福田)梅林院區正式開診。這是醫院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深圳醫療衛生事業在中醫肛腸領域邁向新征程的重要標誌。積澱:從破土萌新到揚帆起航深圳市中醫肛腸醫院(福田)的誕生,源於深圳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規劃和對專科醫療的需求。早在1998年,醫院由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杜氏肛腸...
鶴壁市山城區山城路街道:中醫義診進社區 惠民服務暖人心 - 天天要聞

鶴壁市山城區山城路街道:中醫義診進社區 惠民服務暖人心

為提升社區居民對中醫診療的認知和了解,3月20日上午,鶴壁市山城區山城路街道湯河街五巷社區攜手山城衛生服務中心共同舉辦「中醫義診進社區,惠民服務暖人心」活動,旨在將傳統中醫的健康理念與診療服務,真切地送到居民身邊,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中
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700例,本周將實現8例捐獻 - 天天要聞

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700例,本周將實現8例捐獻

3月25日上午,陳煥東在華山醫院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實習生 朱佳佳 攝3月25日上午10時,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住院部5樓病床上,大四學生陳煥東正在接受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通過身旁的血細胞分離機連續5個小時的循環運轉,採集好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被緊急送往與之匹配的血液病患者所在醫院。...
全國首張處方落地!北京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提速 - 天天要聞

全國首張處方落地!北京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提速

近日,北京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接連迎來關鍵性進展。全國首例罕見病新葯臨床處方成功落地、超2萬平方米精準醫學產業園同步規劃建設、首次聯席會議正式啟動……政策創新、產業集聚與診療服務三線並進,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正加速構建全鏈條的罕見病藥品保障新生態。北京罕萌診所開出肝豆狀核變性新葯全國首張處方3月21日...
靜脈曲張,有近1億人深受其困擾,六個階段,早發現早治療 - 天天要聞

靜脈曲張,有近1億人深受其困擾,六個階段,早發現早治療

你是否注意到,久站或久坐後,小腿上逐漸浮現像「蚯蚓」般的青筋?這可能是下肢靜脈曲張的早期信號。據統計,我國有近1億人深受其困擾,而這一數字仍在逐年攀升。靜脈曲張不僅影響美觀,更可能引發皮膚潰瘍、血栓甚至肺栓塞等致命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