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2025年02月12日20:13:18 健康 1863

張阿姨最近總覺得身體不太對勁,常常頭暈、乏力,偶爾還會覺得心慌。她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醫生告訴她,身體沒有大問題,但她的血壓偏高。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醫生詢問了張阿姨平時的飲食習慣,得知她家常年使用某種特殊的食鹽後,醫生皺了皺眉頭,開始給她講解食鹽的故事。聽完醫生的建議,張阿姨大吃一驚,立刻回家把家裡那種用了多年的「健康食鹽」扔進了垃圾桶。你是否也好奇,究竟是哪種食鹽,竟然讓醫生建議「別再吃了」?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1.高鈉型低鉀鹽,健康隱患看不見的「殺手」

很多人為了控制血壓,或出於健康的考慮,會選擇一種叫「低鈉鹽」的產品。低鈉鹽的原理是降低了鈉的含量,增加了鉀的比例。看似健康的選擇,但並不適合所有人。對於有腎臟問題的人來說,低鈉鹽中的高鉀含量可能會引發嚴重後果。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無法有效清除體內多餘的鉀,導致高鉀血症。高鉀血症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況,可能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臟驟停。據文獻記載,某些患有慢性腎病的患者因為長期食用低鈉鹽而導致血鉀升高,最終引發了心臟問題。張阿姨的經歷便是個典型例子,她的腎功能雖然尚未嚴重受損,但長期食用低鈉鹽,血鉀超標已經對她的心臟產生了負面影響。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對於大多數健康人群來說,低鈉鹽的確有助於減少鈉的攝入量,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食用。任何東西一旦過量,都會成為「毒藥」,低鈉鹽也不例外。因此,家中如果有患有腎病的老人或家屬,請慎重選擇食鹽,不要盲目追求「健康」。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2.加碘鹽,問題並不簡單

另一個張阿姨家常年使用的鹽就是加碘鹽。我國大部分地區推廣加碘鹽是為了防止碘缺乏,碘缺乏會導致甲狀腺腫大和其他健康問題。然而,過量攝入碘也並非沒有風險。有些人,尤其是生活在沿海地區、飲食中含有豐富海鮮的人群,本身就不太缺碘。如果長期使用加碘鹽,可能會導致碘攝入過量,反而增加了患上甲狀腺疾病的風險。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就是其中之一。在某些地區,過度攝入碘與甲亢的發病率上升密切相關。文獻中提到,沿海地區的居民由於飲食中常含有海帶、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如果再疊加加碘鹽的使用,可能會導致碘攝入過量,擾亂甲狀腺的正常工作。張阿姨的情況雖不嚴重,但她的甲狀腺檢查結果顯示已有異常,醫生也建議她改用無碘鹽。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對於生活在內陸地區或飲食中碘含量較低的人群來說,加碘鹽確實是防止碘缺乏的好手段。但對於沿海地區或經常食用海鮮的人群,應當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選擇無碘鹽。過猶不及,碘的攝入同樣需要平衡。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3.食鹽選擇,遠比你想像中複雜

從張阿姨的故事中,不難看出,食鹽這個看似普通的調味品,背後卻隱藏著許多健康隱患。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食鹽的選擇也應因人而異。無論是低鈉鹽還是加碘鹽,都有其特殊的適用人群和使用場景。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對於患有高血壓的人來說,適當減少鈉的攝入確實有助於控制血壓,但如果腎臟功能不全,盲目選擇低鈉鹽反而會帶來高鉀血症的風險。而對於生活在碘攝入較多地區的人群,盲目選擇加碘鹽也可能會增加甲狀腺疾病的風險。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4.醫生的建議:食鹽選擇要科學

醫生建議,選購食鹽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家中有腎病患者或甲狀腺問題的成員,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的食鹽種類。對於普通健康人群,均衡飲食、適量使用食鹽才是保持健康的關鍵。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低鈉鹽和加碘鹽並非「洪水猛獸」,但也並非適合所有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盲目追求某種「健康」並不可取,科學選擇才是王道。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5.總結

張阿姨的故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食鹽雖小,對健康的影響卻不容忽視。高鉀型低鈉鹽和加碘鹽這兩種看似健康的鹽,對某些特殊人群卻可能帶來不小的健康隱患。在選擇食鹽時,一定要結合個人或家庭成員的實際健康狀況,不要盲目跟風選擇所謂的「健康食鹽」。適量、科學、個性化的選擇,才能真正維護身體健康。

這2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倒掉,不建議再吃了,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張阿姨最後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將家裡的低鈉鹽和加碘鹽都換成了普通食鹽。她的身體狀況也逐漸改善了,血壓開始穩定,心慌的癥狀也逐漸消失。這個轉變,讓她意識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對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你不是瘦不下來,而是脾虛肥胖! - 天天要聞

你不是瘦不下來,而是脾虛肥胖!

你是否也曾嘗試過各種減肥方法:節食、運動、甚至減肥藥?然而,體重卻紋絲不動,甚至還反彈得更厲害。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你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脾虛肥胖。讓我們一起來揭開脾虛肥胖的神秘面紗,找到健康瘦身的正確方式。為什麼減肥總是失敗?
正常的血壓是多少?多數人都錯了! - 天天要聞

正常的血壓是多少?多數人都錯了!

作者:Gcplive來源:葯評中心50歲左右的男女,心理年齡還在35~40歲徘徊,血壓卻在不知不覺中爬到135/85mmHg。這個血壓正常嗎?1、正常血壓是多少?正常血壓是:<120/80mmHg。正常高值是:120~139/80~89mm
腦梗跟戴帽子有關?醫生警告:60歲後,冬季要注意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腦梗跟戴帽子有關?醫生警告:60歲後,冬季要注意這4件事

冬天裡那些容易被忽視,卻關乎性命的事兒!你們能想像嗎,在寒冷的冬天,街頭巷尾的陣陣寒風,竟可能是健康的 「隱藏殺手」。就說咱們身邊常見的老年人,冬天對他們而言,真的是危機四伏。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發生的事兒,聽完保准讓你背後發涼,同時也
3·15調查丨歐姆龍血壓計測量誤差非個例,廠家回復兩年內免費檢修 - 天天要聞

3·15調查丨歐姆龍血壓計測量誤差非個例,廠家回復兩年內免費檢修

海報新聞記者 孫來彬 報道日前,濟南鄭先生向海報新聞記者反映,他從歐姆龍京東自營旗艦店購買的兩款血壓計,在測量時數值經常出現較大誤差。3月13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調查報道《3·15調查丨歐姆龍血壓計誤差頻現,測量結果還能信嗎?(點擊查看)》。不過,記者發現,歐姆龍血壓計測量出現較大誤差並非個例,在投訴平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