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種植牙,生物工程牙齒如何重塑口腔健康

2025年02月12日19:50:18 健康 7899

告別種植牙,生物工程牙齒如何重塑口腔健康 - 天天要聞(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上周有一篇關於細胞培養牙齒的報道,確切地說,是關於實驗室培育的生物工程牙齒。研究人員將人類和豬的牙細胞混合,培育出這些牙齒,並讓它們在活體迷你豬的頜骨中生長。

「我們正在嘗試製造功能性替代牙齒。」塔夫茨大學的 pamela yelick 表示。她是參與這項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她和團隊的目標是開發鈦金屬牙植入物的替代品,用健康的、有活性的實驗室培育牙齒替換丟失或損壞的牙齒。畢竟,相較於在人的顎骨上鑽孔並植入一塊金屬,這種方法或許更具吸引力。

目前的種植牙雖然效果尚可,但並非十全十美。它們無法像真牙那樣與骨骼和牙齦緊密相連,約 20% 的種植牙患者最終會患上一種名為「種植體周炎」的感染性疾病,這種疾病可能會導致骨質流失。

這一切都和生長在種植牙上的微生物有關。我們的口腔內有一個複雜的微生物群體,一旦這個群落受到干擾就可能引發感染。而且,這些微生物的影響並不局限於口腔,它們似乎還與可能影響身體和大腦的疾病存在某種關聯。

如今所說的口腔微生物組,最早是在 1670 年由荷蘭微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發現的。「我有三天沒刷牙,然後取了積聚在我上前牙上方牙齦上的少量物質,發現了一些活的生物體。」他當時在寫給皇家學會的一封信中這樣描述。

列文虎克使用自製的顯微鏡研究他口腔中發現的「生物體」。如今,我們已經知曉這些生物體包括細菌、古細菌、真菌以及病毒,且每一種都包含有多種類型。「每個人的口腔中都『居住』著數百種細菌。」長期專註於口腔微生物群相關研究的布法羅大學教授 kathryn kauffman 表示。

這些微生物之間,以及與我們的免疫系統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研究人員目前仍在探索這些相互作用的具體機制。例如,有些微生物依賴我們飲食中的糖或脂肪為生,而另一些則似乎以我們的細胞為食。根據它們消耗和產生的物質不同,微生物可以改變口腔環境,促進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

這種複雜的微生物「互動」在我們的健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口腔疾病甚至口腔癌都與口腔微生物群失衡有關,科學家將這種失衡稱為 「生態失調」。舉例來說,蛀牙就是由於微生物過度繁殖產生的酸性物質腐蝕了牙齒導致的。

特定的口腔微生物還被發現與一系列身體和大腦疾病相關,包括類風濕關節炎、代謝疾病、心血管疾病、炎症性腸病、結直腸癌等等。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口腔微生物還可能引發神經退行性疾病。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發現了一種名為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的細菌,它導致慢性牙周炎的發展和惡化,而感染牙齦卟啉單胞菌的人在六個月內也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現象。

目前,科學家仍在研究口腔微生物是如何從口腔傳播到身體其他部位並引發疾病的。在某些情況下,「你咽下的唾液中含有這些微生物,它們可能會滯留在你的心臟和其他部位。」pamela yelick 解釋道,「這可能導致全身性的炎症,只是這種炎症往往不易察覺。」

在其他情況下,微生物可能藉助我們的免疫細胞通過血液中傳播,正如「特洛伊木馬假說」所提出的那樣。已有證據顯示,梭桿菌(一種常見於口腔中的細菌)就是通過隱藏在白細胞中來傳播的。

關於這些微小的微生物究竟是如何對我們的新陳代謝、骨骼健康乃至神經功能等方面產生如此重大影響的,還有許多未知等待探索。

但與此同時,新出現的研究證據也在提醒我們,一定要呵護好自己的牙齒,至少在實驗室培育的替代牙齒變得普及之前,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仍然是至關重要的。

原文鏈接: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5/02/07/1111219/tiny-microbes-in-your-mouth-could-be-putting-your-health-at-risk/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老老年人痴迷保健品,兒女無奈:背後真相大揭秘 - 天天要聞

老老年人痴迷保健品,兒女無奈:背後真相大揭秘

網路截圖在健康備受關注的今天,老年人對保健品的過度熱衷成為了一個令人揪心的社會現象。老人們似乎把保健品當成了包治百病的仙丹,無論價格多高,都毫不猶豫地消費,兒女們的勸阻在這份執念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人到老年,大多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
國產改良型新葯首戰告捷,政策新規,改良型新葯CRO企業是否迎來春天? - 天天要聞

國產改良型新葯首戰告捷,政策新規,改良型新葯CRO企業是否迎來春天?

近期,國產改良型新葯在政策利好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取得了顯著進展。石葯集團強勢進軍千億市場,貝海生物成功實現新葯授權出海美國,行業內公司如百誠醫藥、陽光諾和等也在積極布局。在此下,CRO企業應如何抓住機遇,實現騰飛?改良型新葯優勢凸顯,市場前景廣闊Guide View改良型新葯在藥物研發領域佔據獨特地位,具有...
水腫疲勞血壓高 夜尿增多腎受損 - 天天要聞

水腫疲勞血壓高 夜尿增多腎受損

3月13日是第20個世界腎臟日,南方醫院腎內科聯合腎移植科等多學科專家開展系列科普與義診活動。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過濾器」,承擔著排泄廢物、調節電解質平衡的重任。然而,慢性腎臟病起病隱匿,早期無明顯癥狀,加上公眾對腎病認知有限,很多腎病患者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個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為...
前方噴嚏警告!又到花粉過敏季,四招教你有效預防 - 天天要聞

前方噴嚏警告!又到花粉過敏季,四招教你有效預防

「春風十里不講理,眼淚鼻涕隨風起。」進入3月,惱人的春季花粉過敏期又來了!如果出現眼睛奇癢、鼻子堵塞、眼淚嘩嘩流等癥狀,你可能不是感冒了,而是中了花粉過敏的招。 又到花粉過敏季 中東部多地已進入柏科花粉易過敏時段花粉過敏多發於春秋兩季,春季花粉過敏集中在3月至4月,過敏原以柏科、垂柳等植物的花粉為主。北...
喝粥能不能養胃? - 天天要聞

喝粥能不能養胃?

‍‍ 喝粥能養胃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家喜歡煲粥,尤其是廣東地區。遇到消化道問題,比如胃腸炎拉肚子,也經常被建議喝粥,說是可以休養腸胃幫助恢復,這樣做有道理嗎? 還是先....
每天到底吃多少才對 國家給答案了:男性攝入2150千卡、女性1700千卡 - 天天要聞

每天到底吃多少才對 國家給答案了:男性攝入2150千卡、女性1700千卡

快科技3月17日消息,今日,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5—2030年)》。其中提到,在食物與營養素攝入方面,倡導人均每日能量攝入量保持男性2150千卡、女性1700千卡左右。每日攝入充足的蛋白質,人均每日優質蛋白質攝入量佔50%以上。人均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增加到25—30克...
轉發分享!選擇正確的睡姿很重要 - 天天要聞

轉發分享!選擇正確的睡姿很重要

來源:央視財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嘗試了多種姿勢都沒入睡,偶然把手舉過頭頂,發現非常舒適,直至被手臂的麻痹感喚醒。​如果這個姿勢讓你感到舒服,就要當心可能是「呼吸模式」出了問題。為什麼有的人睡覺愛舉起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