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時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好處多到你想不到

2025年02月09日11:50:22 健康 4023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關注,走路這種古老的運動方式也逐漸被大家重視起來。

「暴走團」「快走族」和「散步搭子」風靡城市,鄉野徒步成新時尚,社交媒體和健康app上的「每日萬步挑戰」更是進行得如火如荼。

事實上,走路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有助於大腦。有研究顯示,步行有助於恢復注意力和情緒。不僅如此,還有研究證實僅僅步行10分鐘就能改善大腦記憶力,甚至還能激發大腦風暴,變得更有創造力。

走路時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好處多到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走路有助於恢復大腦注意力和情緒

尤其是在公園中

一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表明,步行能夠顯著改善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並有助於情緒管理。

在這項研究中,實驗組參與者需要堅持六個月每周三次、每次40~45分鐘的步行訓練,而對照組只進行拉伸和調理運動。

與對照組相比,堅持步行的老年人在與注意控制相關的大腦區域中,表現出了明顯的活動增加。這些區域與大腦的執行功能、決策制定、工作記憶、自我控制和空間注意等高級認知功能密切相關。

與此同時,步行訓練還導致前扣帶皮層(acc)活動的顯著減少。前扣帶皮層與情緒調節和衝突監控相關,其活動的減少可能有助於緩解壓力和情緒波動,進一步改善認知功能。

202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在街道或商業區行走相比,在綠樹成蔭的公園中散步更有助於注意力的恢復。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同樣是步行40分鐘,但在公園中行走的參與者在執行注意力任務時表現更佳。

此外,腦電記錄顯示,這些參與者的大腦θ波顯著增加,表明其認知控制能力得到了增強。主觀體驗方面,公園中的步行者普遍認為精神疲勞得到了緩解,專註力提升,並感受到更顯著的心理恢復。

因此,當感到大腦疲勞,思維難以專註時,不如去公園裡散會兒步。

走路時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好處多到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僅僅步行10分鐘

就能改善大腦的記憶力

現在已經有大量的科學研究告訴大家,運動有助於提升記憶力。遺憾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能抽出時間或具備足夠的體力進行中高強度鍛煉。不過,另一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表明,即使僅僅10分鐘的輕鬆步行,也能改善記憶力。

在這項研究中,實驗組的參與者進行了10分鐘的低強度運動(散步或瑜伽),而對照組則靜坐休息,不進行任何運動干預。隨後,所有受試者需要完成一項記憶辨別任務:研究者會先向他們展示了一系列日常用品的圖片,並要求他們判斷這些物品屬於室內還是室外;緊接著,在識別測試階段,參與者需要回憶這些物品,並判斷它們是完全相同、未曾出現,還是與之前的圖片相似但有所不同。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記錄並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記憶任務中的腦部活動模式。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海馬齒狀回(與記憶形成密切相關的腦區)與負責處理細節記憶的皮層區域之間的連接更為緊密,並且這些神經連接的增強程度與記憶力的提升呈正相關,即連接越強,記憶能力改善越顯著。

走路時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好處多到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對此,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表示:「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記錄自己的鍛煉習慣,記錄自己每天行走的步數,很令人欣慰。即使是一天中短暫的散步休息,也可能對提高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步行時更容易喚醒頭腦風暴

創造力可提升60%以上

許多人或許都有這樣的體驗:在思考問題時,不自覺地來回踱步。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此提供了解釋——步行可以顯著提升創造性思維能力,並且這種影響不僅限於步行時,甚至在步行後仍能持續一段時間。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不同情境下完成詞語聯想任務(要求參與者想出與某個單詞相關的新用途)和問題解決任務(例如想像一種新用途的物品)。具體實驗情景包括:

  1. 坐著 vs 走路
  2. 先坐著,再走路
  3. 先走路,再坐著
  4. 室內跑步機 vs 戶外步行

研究結果表明,步行時創造力提升了60%以上,比坐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想法。更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在室內跑步機上還是在戶外散步,步行都能有效提升創造力。

此外,即使在步行結束後,創造力仍然比一直坐著的人更高,這說明步行的積極影響不會立刻消失。研究還發現,戶外散步和室內跑步機步行的效果相似,這表明創造力的提升主要來自步行本身,而非周圍環境的變化。

研究人員推測,步行之所以能提升創造力,可能與以下生理和心理因素有關:

  • 促進大腦血流,增強神經可塑性——更多氧氣和能量供應,使思維更加敏捷。
  • 切換注意模式,打破心理束縛——節奏性運動讓思維更自由流動,有助於跳脫固有思維模式。
  • 降低壓力,改善情緒——步行促進多巴胺和血清素分泌,使思維更具創造性。
  • 進入「漫遊模式」——步行時,大腦更容易進入思維漫遊狀態,產生新想法。

此外,除了提升專註力、記憶力和創造力,步行還能:

  • 改善腦血管健康,降低中風的風險。
  • 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促進神經元生長,提高學習能力。
  • 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延緩認知衰退。

所以,當遇到思維瓶頸、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時,不妨試試站起來走一走,讓大腦也隨之「動」起來吧!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江西對50歲至74歲人群免費開展肺癌重點篩查 - 天天要聞

江西對50歲至74歲人群免費開展肺癌重點篩查

中新網南昌3月27日電 (記者 吳鵬泉)記者27日從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5年十件民生實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西對50歲至74歲人群免費開展肺癌重點篩查,通過早診早治,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普及肺癌防治知識。3月27日下午,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5年十件民生實事新聞發布會。記者 吳鵬泉 攝 今年江西省衛健委的「肺癌...
「區鎮企」共建!從化區南平小鎮迎來首家中醫診所 - 天天要聞

「區鎮企」共建!從化區南平小鎮迎來首家中醫診所

近日,廣州市從化區中醫醫院南平小鎮中醫診所揭牌營業。作為廣東省職工療休養基地的配套醫養項目,診所依託從化區中醫院優質資源,由專業中醫團隊進行坐診,為旅客及周邊村民提供中醫診療、針灸推拿、艾灸拔罐、康復理療等服務。診所營業當天舉辦中醫文化體驗活動,直觀展現中醫藥「簡、便、廉」的獨特優勢,吸引大批村民、...
異體CAR-T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異體CAR-T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專家解讀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3月27日,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布。當天下午,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舉行。3月27日,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異體CAR-T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入選。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專家在解讀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一的「異體CA...
春分常食馬齒莧是降糖,還是升糖?醫生道出真相,早知早受益 - 天天要聞

春分常食馬齒莧是降糖,還是升糖?醫生道出真相,早知早受益

每到春天,野菜市場便熱鬧起來,各種各樣的野菜爭奇鬥豔。在眾多野菜中,馬齒莧絕對是備受矚目的 「明星」 之一。不管是農村的田間地頭,還是城市的超市菜攤,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一些超市甚至專門開設了 「春令菜專櫃」,馬齒莧就擺在顯眼的位置,吸引著眾
瘦真的只能餓出來嗎?網友評論:少食多動不瘦就見鬼了 - 天天要聞

瘦真的只能餓出來嗎?網友評論:少食多動不瘦就見鬼了

規律睡眠,穩定情緒,保持好心情,適量運動我一個朋友減肥,她媽說她聽過吃蝦減肥的,沒聽說過一頓吃二斤蝦減肥[捂臉]其實以前很多人動不動就生病、動輒就病的很重恢復不好,都和普遍的營養不良有關係,人類每天進行足以造成運動損傷的巨量運動所消耗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