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2025年02月08日11:23:08 健康 1869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林曉暉

「一個十幾歲的男生,就已經出現痛風癥狀了。」浙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吳天鳳有些感慨,近日接診的一位高中生,空腹血檢指標便已遠超高尿酸血症診斷標準的420μmol/L(微摩爾/升)。

剛剛過去的春節高糖酒飲、海鮮、燒烤等飯局盛行。酒足飯飽,加上不規律的生活作息,不少醫院門診的高尿酸血症病例數量增加,「其中,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吳天鳳說。

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 天天要聞

圖源 視覺中國

「高尿酸」,即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簡稱HUA),是一種人體嘌呤代謝異常引起的代謝性疾病。

據中國高尿酸及痛風趨勢白皮書,目前我國約有1.8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18-35歲的年輕人佔比過半。「高尿酸」,這一在過去聽來有些陌生的名詞開始走入大眾視野,如今,它已與傳統「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並駕齊驅,成為「第四高」。

一種不起眼的代謝物是如何引發全身性的病痛?年輕人為什麼患上「老年病」?我們對話臨床內分泌科醫生、公共衛生專家和患者,以期更全面地認識、更有力地應對這一新型健康問題。

01

悄然逼近的「第四高」

「高尿酸」,是以一種較為隱蔽的方式逼近的。

22歲山東青年李錦(化名),1米8的個子,體重接近200斤,BMI(身體質量指數)31,屬於中度肥胖,但時而「擼鐵」的他從沒煩惱過,稱自己「有點壯而已」。

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 天天要聞

圖源 視覺中國

今年春節小長假,和爸媽旅居浙江寧波的李錦,頓頓啤酒配海鮮,直接把自己「吃」進了醫院。空腹血檢發現,他的尿酸指標已飆至1000μmol/L,確診為痛風,「在此之前,我幾乎沒有感覺,腳上的劇痛是突然襲來。」畢竟還年輕,李錦遵醫囑服用抑制尿酸生成常用藥非布司他後,痛風沒再發作。

「高尿酸血症前期常常是沒有明顯癥狀的。」吳天鳳告訴記者,有些患者甚至沒有感覺到關節疼痛。

家住浙江杭州的29歲女性林丹(化名),便深受「隱形」高尿酸的困擾。與李錦不同,身高170厘米,體重不到120斤的林丹,除了時有熬夜、愛喝奶茶外,沒有不良生活習慣,也從未產生痛風等癥狀。

林丹對尿酸的關注,源自一年一次的常規體檢——化驗單「尿酸」一欄,383μmol/L的數值被標註了「異常」。半年後複查,尿酸雖略降至378μmol/L,但肌酐卻從80μmol/L增至99μmol/L。這意味著,她的腎臟代謝可能出了問題。

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 天天要聞

圖源 視覺中國

「一個『沉默』的器官,就這樣突然亮起了紅燈。」按照醫囑,林丹每天需要喝2升水,早睡早起,並減少高糖酒飲的攝入。

「高尿酸和痛風並不能直接畫等號。」吳天鳳解釋,按照《成人高尿酸血症與痛風食養指南(2024年版)》(後簡稱《指南》),無論男女,非同日兩次血尿酸水平超過420μmol/L,即患高尿酸血症。只有當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上引起炎症時,才會引發痛風,而高尿酸血症發展成為痛風的幾率是5%-18.8%。「一旦發展到痛風,情況就不可逆了,只能控制緩解。

更值得重視的是高尿酸血症與其他慢性病的關聯。吳天鳳接觸過的患者,由此引發的病症各不相同——尿酸不僅僅會沉積在關節,也會沉積在腎臟,影響通路和排泄廢物的功能;也會沉積於動脈血管,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導致冠心病、高血壓、腦梗等。

「要把『尿酸』的檢測數值看作是身體在預警。」吳天鳳補充提醒,「即使是沒有明顯癥狀,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亂管,患者必須遵醫囑科學進行干預。」

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 天天要聞

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上引起炎症,從而引發痛風。圖源 視覺中國

02

本質是代謝「天平」的失衡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患高尿酸血症的年輕人,體檢單上亮起的,往往不止這一盞「紅燈」。

「工作前兩年胖了10斤,第三年決心減肥,沒想到反而胖了20斤。」浙江杭州某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小劉,工作強度大,熬夜加班、沒時間運動是他的日常,還時不時外賣炸雞、啤酒等宵夜以作慰藉。

長此以往,彷彿與體重綁定,尿酸飆升,「肌酐偏高」「中度脂肪肝」等異常指標隨之襲來——這意味著他的腎功能和肝功能指標都出現了問題,綜合代謝不正常,「好像哪裡都開始不對了」。

透視高尿酸,背後是身體代謝的問題。」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朱益民說,如今,像小劉這樣,因肥胖合併高尿酸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也不止於高尿酸,糖尿病、脂代謝紊亂……越來越多「老年病」開始在年輕群體中出現,「本質上,都是人體代謝出現紊亂的一個重要信號。」

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 天天要聞

圖源 視覺中國

尿酸是正常人體嘌呤代謝的產物。朱益民告訴記者,嘌呤主要來自外源性攝入和內源性代謝。大約70%-80%的尿酸是由人體代謝過程中自身產生的,只有20%-30%來自飲食中的嘌呤。

除了嘌呤代謝異常之外,攝入高嘌呤物質、果糖、過度運動以及一些疾病的狀態都會導致尿酸的大量生成;在腎臟、腸道發生病變時,尿酸排泄減少,也會導致尿酸升高。

「人體代謝的系統就像一個天平。」朱益民說,經過千百萬年進化,人的身體形成了一整套「攝入-排泄」平衡的調控機制。如果「天平」失衡,比如代謝的速率大幅減緩,又比如攝入遠高於代謝,體內尿酸堆積,高尿酸便找上了門。

隨著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被視為「奢侈品」的各類高嘌呤食物,如今已頻繁出現在人們的日常餐桌上。高能量飲食如高脂飲食、高糖飲料、超加工食品的過度食用,果糖攝入增加,容易轉化為尿酸。此外,蔬菜、水果和全穀物等健康食物的攝入量不足,長期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也會增加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 天天要聞

圖源 視覺中國

「還有一個重要的誘因是肥胖。」朱益民解釋,肥胖會導致肝臟尿酸合成增加和排泄減少,肥胖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的同齡人。「當然,高尿酸在年輕群體日益泛濫,除了不合理的飲食之外,還包括遺傳、缺乏運動、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

目前,我國痛風患者已經超過8000萬,並以 9.7%的年增長率迅速增加,成為國內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高尿酸,也已經上升為一個現代社會日益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

03

建立更完善的篩查標準

「我們更加關注高尿酸血症,是為了解決當下年輕人的高尿酸危機,更是為了保障這屆年輕人『20年』後的健康。」吳天鳳認為,面對這個影響愈發廣泛的公共衛生問題,除了合理用藥、督促患者調節個人生活方式外,還應思考,何以建立一個社會整體性的預防機制。

在採訪的過程中,多位專家告訴記者,延緩「高尿酸」進展的關鍵,是建立體檢和早篩查制度,將其納入居民健康管理,「向老三高看齊」。

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 天天要聞

圖源 視覺中國

「這樣,降低痛風發病風險的同時,很大程度也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慢性病的發病風險。」朱益民說。

2024年12月,浙江省衛生健康委聯合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等15部門,制定印發的《浙江省「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也強調共管共防共治超重肥胖及其合併的高尿酸,將高尿酸納入「四高一重」管理,開展共同危險因素預防、聯合篩查、管理隨訪、生活方式指導等。

其實,早在2009年,我國便已經發布指南,對痛風診療進行規範。2023年版的《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在原有基礎上明確了高尿酸與多種系統性疾病的關聯,並增加了這類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評估管理內容,擴大了適用人群。

不過,在梳理中發現,全球成人高尿酸血症診斷標準尚未統一——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最新痛風管理指南,高尿酸血症的臨界值設為416.5μmol/L;歐洲抗風濕病聯盟於2016年發布痛風的管理建議,臨界值設為357μmol/L;在我國,成人高尿酸血症的診斷標準目前參考《指南》,臨界值則是設為420μmol/L,要略高於其他國家。

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 天天要聞

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上引起炎症,從而引發痛風。圖源 視覺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尚無針對未成年人的公認診斷標準,相關研究和臨床診療多參考上述成人標準。

而未成年人與成人之間、國內外未成年人之間均存在遺傳、代謝能力等差異,均不能簡單套用成年人以及國外標準,「應根據我國兒童青少年尿酸分布特點以及尿酸對成年後慢性病發病的影響,科學制定高尿酸血症的診斷標準。」朱益民補充道。

「像之前接診的年輕患者,因為沒有家族痛風史,即便尿酸已經接近500μmol/L,並不建議用藥,提倡先試著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從多喝水、少吃肉、多鍛煉開始。」吳天鳳說,「藥物治標不治本,因人而異,也是一場關乎代謝的持久戰。」

但降「酸」路雖漫漫,行則將至。

這種癥狀,年輕患者的比重在逐年遞增 - 天天要聞

圖源 視覺中國

「高尿酸,三分治七分養,貴在行動和堅持。」一名浙江網友直接把社交媒體賬號的名字改為「26歲痛風超級愛吃肉」,公開分享自己不吃藥把尿酸從505μmol/L降至正常值的經歷,「說難也並不難,均衡的飲食、健康的鍛煉習慣、高質量的睡眠加上良好的心態,決定了你能否保持一個良好的尿酸值。」

「改善生活方式是預防和治療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核心策略。」這句話被寫在《痛風與高尿酸血症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里,顯然,它並非一句空洞的警示,而是關乎每個人健康的切實指引。

「轉載請註明出處」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江西對50歲至74歲人群免費開展肺癌重點篩查 - 天天要聞

江西對50歲至74歲人群免費開展肺癌重點篩查

中新網南昌3月27日電 (記者 吳鵬泉)記者27日從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5年十件民生實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西對50歲至74歲人群免費開展肺癌重點篩查,通過早診早治,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普及肺癌防治知識。3月27日下午,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5年十件民生實事新聞發布會。記者 吳鵬泉 攝 今年江西省衛健委的「肺癌...
「區鎮企」共建!從化區南平小鎮迎來首家中醫診所 - 天天要聞

「區鎮企」共建!從化區南平小鎮迎來首家中醫診所

近日,廣州市從化區中醫醫院南平小鎮中醫診所揭牌營業。作為廣東省職工療休養基地的配套醫養項目,診所依託從化區中醫院優質資源,由專業中醫團隊進行坐診,為旅客及周邊村民提供中醫診療、針灸推拿、艾灸拔罐、康復理療等服務。診所營業當天舉辦中醫文化體驗活動,直觀展現中醫藥「簡、便、廉」的獨特優勢,吸引大批村民、...
異體CAR-T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異體CAR-T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專家解讀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3月27日,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布。當天下午,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舉行。3月27日,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異體CAR-T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入選。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專家在解讀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一的「異體CA...
春分常食馬齒莧是降糖,還是升糖?醫生道出真相,早知早受益 - 天天要聞

春分常食馬齒莧是降糖,還是升糖?醫生道出真相,早知早受益

每到春天,野菜市場便熱鬧起來,各種各樣的野菜爭奇鬥豔。在眾多野菜中,馬齒莧絕對是備受矚目的 「明星」 之一。不管是農村的田間地頭,還是城市的超市菜攤,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一些超市甚至專門開設了 「春令菜專櫃」,馬齒莧就擺在顯眼的位置,吸引著眾
瘦真的只能餓出來嗎?網友評論:少食多動不瘦就見鬼了 - 天天要聞

瘦真的只能餓出來嗎?網友評論:少食多動不瘦就見鬼了

規律睡眠,穩定情緒,保持好心情,適量運動我一個朋友減肥,她媽說她聽過吃蝦減肥的,沒聽說過一頓吃二斤蝦減肥[捂臉]其實以前很多人動不動就生病、動輒就病的很重恢復不好,都和普遍的營養不良有關係,人類每天進行足以造成運動損傷的巨量運動所消耗的熱量
乍暖還寒最危險!中老年人必看的護心防梗攻略! - 天天要聞

乍暖還寒最危險!中老年人必看的護心防梗攻略!

最近,天氣舞台上的「變臉大戲」讓人措手不及!原本以為春天已經穩穩到來,結果「倒春寒」突然殺了個回馬槍,氣溫忽上忽下。這時候,咱們可得小心了,因為「倒春寒」可是心血管病的「隱形殺手」,尤其對中老年人來說,可是個不小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