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口葯退出醫院到原研葯該退出中國,仿製葯討論缺的是實事求是

2025年01月24日23:12:13 健康 1737

說兩篇關於集采仿製葯的爆款文章,《中國醫療保險》公眾號刊發的原研葯概念是時候退出中國了!;三聯生活周刊的「進口葯」退出公立醫院:這屆中產轉向民營醫院和「商保」了?

兩篇文章都在說2024年末的醫保集采談判,原研葯全線潰敗,中選的均為國產仿製葯,中標價格之低也引發了不小爭議。不過看法上兩篇文章截然相反。《原研葯概念是時候退出中國了!》一文不僅認為仿製葯取代原研葯無錯,更「指責」原研葯是歷史原因導致的中國獨有現象,「成為外資葯企刻意用營銷話語陷阱來壓制「仿製葯」,讓專利過期葯還能賣專利期價格,成為他們高價收割中國患者韭菜的一把小鐮刀」。

《「進口葯」退出公立醫院:這屆中產轉向民營醫院和「商保」了?》描述了幾位患者不願意使用仿製葯,艱難找尋原研葯的故事,也分析了電商、民營醫院可能獲得的機遇。不像《中國醫療保險》那篇文章那樣直接為仿製葯或原研葯中的一方說話,但由於採用的故事均為患者(其中一位還是醫學教授)認為原研葯更好,很難不覺得文章對原研葯「淡出市場」持同情態度。

只是在我看來,這兩篇文章不僅都有失偏頗,還有很多錯誤。這樣的內容成為爆款充分折射了當下網路輿論極端內容傳播更廣的特質,但也令人遺憾。因為藥品的使用與選擇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我們需要的是基於事實的有效討論、溝通,並非這些激發對立甚至恐懼的爆款。

1. 原研葯不是中國獨有

先說《原研葯概念是時候退出中國了!》,這篇文章提出原研葯是歷史原因導致的中國獨有概念。該文作者稱「大家心目中,一般將原研葯和專利葯混同」,「國際上,一般以專利藥物(patented drug)稱呼,並無「原研葯」的概念。其實,「原研葯」並不是醫藥專業術語,而是中國獨有的概念。」之後,作者又稱「美國的專利葯也有一個獨特概念,品牌葯(brand drug)」。

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該作者筆下美國專利葯的獨特概念品牌葯,恰恰和原研葯一致,是和仿製葯相對的概念。

國內依據知識產權狀態把藥品分為三類:專利葯,原研葯和仿製葯。專利葯指尚在以專利保護為主的市場專有期的藥物,由於是市場專有期,理論上只有一家葯企能製造;原研葯指已經失去市場專有期的專利葯,即這葯大家都能合法仿製,不過這個產品來自原廠,並非仿製。最後一類仿製葯很明確,就是過了市場專有期後,其它廠家仿製的產品。

和國外藥品行業的名稱比較,brand drug原來是指用特定品牌,具有專利的藥物,類似專利葯。可如今,它就是指原廠製造的藥物,更接近國內的原研葯。像FDA介紹仿製葯就是說相比brand drug(原研葯),仿製葯如何如何(下圖)。而仿製葯英文generic,寓意和原研葯具有相同的藥物成分(藥品成分的通用名為generic name)。

從進口葯退出醫院到原研葯該退出中國,仿製葯討論缺的是實事求是 - 天天要聞

反倒是由於市場專有期的複雜性,專利葯的說法不那麼流行。像孤兒葯、兒童用藥在很多國家有專有期補償,即就算這個葯的專利過期了,葯監機構還是依法給相關企業一定的市場專有期。現在更普遍的是用創新葯(國外為innovator drug)來稱呼這些具有市場專有保護的藥物。可由於innovator drug和brand drug來自相同的葯企,這兩個詞也經常混用,比如下面這個來自FDA的仿製葯介紹截圖:

從進口葯退出醫院到原研葯該退出中國,仿製葯討論缺的是實事求是 - 天天要聞

明明國外就有和原研葯高度一致的說法(brand drug),何來原研葯是中國特有一說?

此文作者筆下,國外似乎專利期一到,原研葯就消失了,市場上沒原研葯。可是參考美國、歐洲日本這三個主要藥品市場,原研葯的處方佔比分別為10%,30%和20%。仿製葯處方佔據絕對優勢,可不代表就沒有原研葯。

將原研葯說成國外葯企割中國百姓韭菜更像是毫無道理的上綱上線。跨國葯企在中國的定價會遵從全球定價系統,即與國民收入掛鉤。因此,中國的原研葯價格往往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標價,有沒有專利保護都一樣。例如網紅減肥針司美格魯肽,減肥版本Wegovy(諾和盈)在美國定價一支約340美元,國內電商價格據稱在1500人民幣左右。

仿製葯入場後的市場競爭也會促使原研葯降價。可由於積累的品牌效應、企業定位等因素,原研葯通常定價都高於仿製葯,中外皆如此。但品牌本來也是市場經濟下商品定價的考慮因素。從蘋果手機特斯拉電動車,品牌都是它們的賣點之一。我們不能因為某個產品售價高於成本,有品牌溢價,就罵其為割韭菜,藥品也一樣。

考慮到集采中部分藥品的超低價已經引起一些不安,是時候審視集采降價是否已經遇到邊際收益遞減。好比一個葯本來的定價就幾塊錢,老百姓都負擔得起,非要葯企再壓掉點利潤,由於起步價已經很低,醫保省下來的經費有限,民眾也未必覺得是得了什麼大實惠。而《原研葯概念是時候退出中國了!》一文還在強調價高就是割韭菜,實在談不上在幫助建立老百姓對仿製葯的信心。

2. 進口葯退出公立醫院?瞎說!

三聯的《「進口葯」退出公立醫院:這屆中產轉向民營醫院和「商保」了?》同樣存在概念混淆,進而誤導讀者的問題。像標題說進口葯退出公立醫院,這句話就很荒唐。

過去中國醫藥研發不強,我們接觸到的原研葯多為國外葯企研製開發,就有了原研葯都是進口葯的印象。但這二者畢竟是不同概念,而且就算三聯標題里把進口葯打了引號,實指原研葯,原研葯退出公立醫院也極有誤導性。

真實情況是,醫保進行集採的藥品種類里,入選的產品會分得最為顯著的處方葯醫院內市場里的大頭。隨著醫院處方管理趨嚴,假如醫保集采中標的是某個仿製葯,而非原研葯,那麼患者很可能只能開到這個仿製葯,原來的原研葯就開不到了,形成退出公立醫院的現象。注意「退出的藥品」準確說來是集采品種里未中標的產品,不僅有未中標的原研葯,還有其它參選卻未中標的仿製葯。

更為重要的是,這是集采品種里才會發生。以第十次集採為例,由於沒有一家原研葯中選,讓大量媒體、自媒體都發出了原研葯、進口葯退場的驚呼,可第十次集采包括多少藥品呢?

62種。裡面有阿司匹林這樣人盡皆知的常用藥,可仍然只是62個藥物。甚至從2018年醫保開始搞集采算起,累計集采成功的藥品種類也就435種。

同樣不能忽視的是,所有參與集採的仿製葯必須通過一致性評價,也就是驗證和原研葯等效。截止2024年,中國註冊在案的化學藥品種類超過6000,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葯僅覆蓋其中1300多種

無論是看目前集采成功的種類數量,還是潛在可能集采成功的總數(過一致性評價的種類),當下能讓原研葯退出的只是一部分藥品種類。只看醫保覆蓋的藥品,2025年起實行的醫保目錄覆蓋西藥1765種,集采後由仿製葯覆蓋,可能導致原研葯或進口原研葯退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宣稱進口葯在公立醫院消失,過度誇張。

3. 一些進口葯離老百姓更近

三聯文章也忽視了近年來醫保的改革不是只有進口葯退場,實際上對於部分進口葯來說是相反的:它們在入場,老百姓更容易獲得了

集采是針對醫保覆蓋藥品里有仿製葯競爭的部分種類,這只是所有醫保藥品里的一部分。決定醫保到底保哪些葯的是醫保目錄,近年來一直在擴充。像是2025年開始執行的醫保目錄新增了91種藥品,自2018年以來的7輪目錄調整累計加入新葯530種。

這些新葯顯然都是原研葯,不少也是進口葯。它們進入醫保,對老百姓來說,就變得更容易獲得了。

例如2025年醫保目錄加入了大名鼎鼎的腫瘤靶向葯拉羅替尼,2018年獲得FDA批准上市時(國內22年獲批),它是全球第一個不限癌種的靶向葯,只要有對應靶點(NTRK基因融合),不管哪個位置的癌症,拉羅替尼都能治。NTRK基因融合是比較罕見的腫瘤突變,不過在部分腫瘤如嬰兒纖維肉瘤里非常普遍,可達90%以上。

拉羅替尼的上市對此類罕見腫瘤的患者來說帶來了福音,但此前國內定價是6.1萬一盒,不進醫保對大部分患者來說很難負擔得起。進入醫保後,定價據稱降到3.15萬,幾乎打對摺,再加上醫保支付絕大部分,這個拜耳的原研葯,對大部分患者來說恐怕從來沒有離自己如此近過。

一些過去常用的原研葯因落選集采縮小市場範圍,可能對那些習慣用這些葯的患者帶來衝擊,這是事實。但說進口葯從公立醫院消失,完全忽略了更多創新葯在進入醫保,非常片面。

4. 不要忽視醫保的進步

說進口葯退出公立醫院,還有過度浪漫化「老底子」的嫌疑。中國醫保局設立於2018年,這一年也是基本藥品完成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截至期限,同樣在這一年,還有一部現象級國產影片上映:《我不是葯神》。

從進口葯退出醫院到原研葯該退出中國,仿製葯討論缺的是實事求是 - 天天要聞

這部影片基於真實故事改編,原型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藥物格列衛,化學分子名是伊馬替尼。很長一段時間,這類高價抗癌藥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國內不僅售價高昂,供應量也有限,於是有了求助於印度仿製葯。

但電影浪漫化了印度格列衛。真相是有些進入中國的印度格列衛是合格的仿製葯,可也有一些是真的假藥。剛才提到的拉羅替尼,我也在網上看到有買國外仿製葯,寮國、孟加拉各有一個版本。這些藥物進入中國其實就是通過走私,不會有任何有效性安全性的監管。作為從事醫藥行業的人,看到有患者仍然依賴這些毫無監管保障的「葯」,非常遺憾。

2017年,「格列衛」——伊馬替尼被納入醫保,2018年,國產「格列衛」仿製葯集采成功,這些發展才讓中國慢粒白血病患者普遍有機會獲得關鍵治療藥物。2018年集采成功的那款國產「格列衛」也是第一款通過了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國產伊馬替尼。

現在網上有各種仿製葯如何不靠譜的傳言,最近一些醫學專家說什麼「抗生素過敏,麻藥不麻、瀉藥不瀉」更是引發熱議。這些說法很遺憾,充滿了對藥學、統計分析等多方面的誤解,只能說中國醫學教育的循證思辨有很大提升空間。

那些「一分錢一分貨,集采仿製葯便宜就意味著不如原研葯好」的為民請願里,沒有人提到國產格列衛。這個葯其實很特殊,沒有格列衛,慢粒是很可怕的癌症,中位生存時間3-5年,絕大部分患者經過3-6年平穩期後會進入急病期,迅速惡化,極少能再生存超過1年。而格列衛治療效果非常好,大部分患者用藥後都能有效控制,十年生存率超過90%,現在慢粒都可以算慢性病。

國產格列衛集采成功時,一個宣傳是價格比印度仿製葯還便宜。如果真像當下一些人說的,一分錢一分貨,國產仿製葯不好,為什麼沒人說國產格列衛不行,慢粒治療變差了呢?

這讓我不得不注意到包括三聯以及那些為民請願的名醫,他們的舉例、出發點都更偏向於一二線城市的高收入群體:過去用原研葯,現在照樣有經濟實力承擔原研葯,為什麼要換;或是我有這個經濟條件,就要多花這個錢買安心。

這真的代表大多數中國人嗎?還是精英階層壟斷話語權的又一表現?

有些人眼裡公立醫院開得到進口葯的好時代,到底是什麼樣的?2018年集采出現前,仿製葯一致性評價未完成,加上放於基層的採購權,意味著很多質量毫無保障的藥物進入市場。彼時進口原研葯是可靠——靠的倒不是賣得貴,而是國際藥廠的生產有統一標準,不會因為國內監管不完善,專門搞個差一點的「中國版」藥品。但當時有多少人真的能全用原研葯?出了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那些國際葯企的葯代都不會去的基層醫院能有多少進口葯?

集采確實不完美,國產仿製葯在一致性評價後還有很多路要走,對此有疑慮、擔憂都很正常,但不要忽略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正是以一致性評價過評為準入標準的集采,開始讓中國所有的公立醫院進貨標準有了極為必要的統一標準。考慮到開什麼葯很自由的以葯養醫時代里普遍的醫療腐敗,集采將藥品採購規範化、集中化,可能也是最大範圍保障醫療質量的最現實辦法。

5. 不要讓仿製葯討論迷失在偏見里

集采仿製葯討論中,最令我遺憾的是,很多對醫學、製藥的誤解、偏見成了主流證據。像說仿製葯不穩定,有抗生素過敏,這是把國內打青黴素必須做皮試這種迴避醫療責任的老習慣,錯誤歸咎於國產青黴素不純(鏈接)。部分媒體似乎也流連於各種誇張的故事,完全忽略了做事實核查的必要性。

《「進口葯」退出公立醫院:這屆中產轉向民營醫院和「商保」了?》里有兩個患者堅持找進口葯的例子,開篇第一個是一位媽媽不惜開車一小時,帶自己感染合胞病毒(RSV)的3歲孩子去某醫院國際部就診,原因只是國際部能開出進口葯。

記者之後的筆墨完全集中在國際部也開不出進口葯,這位媽媽很焦慮。可是仔細想想,難道不該問這個感染RSV的孩子,到底要開什麼葯,做什麼治療,非去國際部?RSV作為非常常見的呼吸道病毒,目前沒有專門的治療手段——有預防免疫的抗體上市,但那是預防感染,不是治療。實際上3歲的孩子不像2歲以下嬰幼兒,肺部已經發育完善,RSV感染威脅很小,不需要啥專門治療,類似普通感冒,不舒服吃點非處方的退熱鎮痛葯(布洛芬等)就完了。

這真的是一個開不出進口葯,耽誤治療的故事,還是一個「高檔」醫院利用年輕媽媽愛子心切的焦慮,過度治療割韭菜的的故事?

另一位患者,一位醫學教授不幸確診癌症,需要化療,認為「化療葯是殺敵一千自傷幾百的問題,仿製的裡邊可能雜質比較多,『自傷八百』,進口葯可能『自傷六百』,用進口我就少受點罪。我也願意為此多花點錢,哪怕全自費。」

一位醫學教授說這樣的話令人震驚。化療之所以殺敵一千自傷幾百,不是因為雜質,而是化療本身就是針對癌細胞會不斷分裂增殖,專門殺傷分裂迅速的細胞,可是人體健康細胞里有些也在分裂增殖,會被誤傷。比如毛囊細胞,這是為什麼化療會脫髮,又比如造血細胞,化療導致血象低,免疫抑制也是這個原因。和雜質毫無關係。

更何況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化療仿製葯的雜質更多。其實很多化療藥物都是非常老的葯,在歐美有些可能都只剩下仿製葯,根本沒有原研了。2023年美國發生化療藥物順鉑短缺,FDA還緊急進口中國一家仿製藥廠生產的順鉑救急。中國的化療仿製葯在2023年可以得到FDA的承認,國內媒體卻在2025年渲染患者的誤解。中國人需要高質量仿製葯的同時,應該也需要更高質量的媒體吧。

對於集采仿製葯的種種質疑,我還是堅持這樣的觀點:一切基於科學數據、事實的討論都值得鼓勵,但不要把偏見與誤解,演繹成勇於揭露真相。

基於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集采,讓中國公立醫院乃至所有醫保相關醫療機構,第一次有望都採用有明確質量證據的藥物,逐步將那些歷史遺留的不合格藥品排除出市場,不要把這個基本事實淹沒在偏見里。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用AI還原《海賊王》角色!加林聖好評,四皇大媽恐怖,黑鬍子絕了 - 天天要聞

用AI還原《海賊王》角色!加林聖好評,四皇大媽恐怖,黑鬍子絕了

隨著《海賊王》這部作品的火爆,讓不少動漫迷無語的海賊王真人版電視劇也是登場了,第一季在海外的反響似乎不錯,但在國內是一塌糊塗的。當然,官方賺到了錢,自然會開啟第二季的拍攝,正式上映等到今年下半年,因為拍攝都完成了,就看後期的製作,其故事線是進入偉大航道開始的,
斗破蒼穹:魂殿魔雨天尊登場,全身黏液誘惑殺向星隕閣!蕭炎復活葯老又魔改 - 天天要聞

斗破蒼穹:魂殿魔雨天尊登場,全身黏液誘惑殺向星隕閣!蕭炎復活葯老又魔改

魂殿美女天尊魔雨霸氣登場,全身包裹黏液殺向星隕閣。與此同時蕭炎正式開始復活葯老,只是沒想到動畫劇情魔改之後,葯老還未復活風尊者就知道葯老的實力一定會暴漲。畫面回到蕭炎治療青鱗小妹這一幕,果然和很多小夥伴預料的一樣,蕭炎看光青鱗玉體這一幕又被砍掉。不過也沒關係,
斗羅大陸:乾坤問情谷考核開啟,浩冬秋三角戀關係曝光!戴華斌想腳踏兩隻船 - 天天要聞

斗羅大陸:乾坤問情谷考核開啟,浩冬秋三角戀關係曝光!戴華斌想腳踏兩隻船

乾坤問情谷愛神考核正式開啟,霍雨浩王冬兒王秋兒三角戀關係曝光!萬萬沒想到戴華斌妄想腳踏兩隻船,愛神的考核非常恐怖,一旦闖關失敗就會遭受死亡懲罰。日月帝國發生驚天大爆炸,對於徐天然來說這是一個機會,只要可以安撫好國內民眾情緒,他就是順利登基奪取皇位寶座。原因很簡
海賊王:洛克斯果然舊世界第一!洛基回憶實錘暗示,難怪百獸凱多會加入 - 天天要聞

海賊王:洛克斯果然舊世界第一!洛基回憶實錘暗示,難怪百獸凱多會加入

海賊王最新1145話情報炸裂更新,沒想到洛克斯竟然在劇中出現。洛基回憶了自己的過去,曾經的他竟然想加入洛克斯海賊團。曾經有小夥伴認為,洛克斯的實力並不強悍,或許只是尾田有意刻畫的人物。畢竟神之谷那一戰並沒有詳細描述,可能這傢伙僅僅只是一個神話,可萬萬沒想到,洛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 天天要聞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最近,90後李力(化名)總覺得眼睛不對勁,時常感到乾澀,看東西也變得模糊起來。不僅如此,他發現自己看東西偶爾還會出現變形的情況。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醫生告知他,他的眼睛問題與肥胖引發的高血脂密切相關。國家喊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