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患者喬某某,女,53歲,河南鶴壁人,未發現葯食物過敏史。2018年11月07日初診。
主訴:胸痛、胸悶2個月。
現病史:患者於2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胸痛,於當地醫院查心電圖示ST段改變,造影後診斷為冠心病,現胸悶、氣短,納眠一般,二便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查體:BP:140mmHg/78mmHg。既往史:高血壓病史。
中醫診斷:胸痹心痛病
證型:氣虛血瘀證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止痛
初診方葯:
2018年12月12日二診:服中藥後仍有心前區不適,時有頭蒙,納可,眠差,多夢易醒,二便可。舌淡紅,苔薄白,脈沉弦細。
處理: 11.07號方加麥冬15g,百合30g,去川芎、蘇木。中藥60付,每日一劑,水衝口服。
按語:患者以「胸悶、胸痛」為主訴,結合舌脈,中醫辨證為「氣虛血瘀證」。治療上首先當分清標本虛實 標實應區別陰寒、痰濁、氣滯、血瘀的不同,本虛又應區別陰陽氣血之虛。治療原則應先治其標 後顧其本,或標本同治,虛實兼顧。治標常以散寒、化痰、行氣、活血為主 扶正固本包括溫陽、補氣、益氣養陰等法。活血通脈是其基本治法。本案例中用四君子湯、升陷湯補氣升提,瓜蔞薤白桂枝湯溫陽以標本同治、虛實兼顧。方中党參益氣健脾,茯苓健脾滲濕,白朮健脾燥濕,配以益氣升提的黃芪、柴胡、升麻、桔梗上達胸中,合瓜蔞薤白桂枝湯以理氣寬胸、通陽散結,並加行氣活血葯如川芎、丹參、紅花、蘇木、紅景天等以行氣活血止痹痛,谷芽健脾開胃、顧護胃氣,炙甘草調和諸葯。二診時患者訴仍有心前區不適,眠差,去川芎、蘇木,加麥冬養陰生津,百合寧心安神,三診時則癥狀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