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江經濟報】

朱震宇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骨質疏鬆已成為困擾中老年人群體的常見骨骼疾病。骨質疏鬆不僅會導致骨骼脆弱、易骨折,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那麼,面對骨質疏鬆,我們該如何科學補鈣呢?本期「健康課堂」,我們邀請晉江市中醫院骨科朱震宇醫生為您全面解析骨質疏鬆的補鈣策略,並提供實用的健康建議。
飲食補鈣:天然鈣源更利於吸收
食物中的天然鈣是補鈣的首選來源。對於骨質疏鬆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應適量增加含鈣量高的食物攝入。牛奶、羊奶、酸奶等奶製品是公認的優質鈣源,它們不僅含有豐富的鈣質,還易於人體吸收。此外,豆製品如豆腐、豆漿、黃豆等,以及海產品如蝦皮、海帶、紫菜等,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食物不僅富含鈣質,還含有維生素D和其他礦物質,有助於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
藥物補鈣,合理選用鈣劑與維生素D,也是不錯的補鈣方式。朱震宇介紹,當飲食補鈣無法滿足身體需求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鈣劑進行補充。碳酸鈣、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等是常見的鈣劑類型。其中,碳酸鈣含鈣量較高,但吸收率較低;而葡萄糖酸鈣雖然含鈣量低,但吸收率較高,更適合胃酸缺乏或有結石風險的患者。同時,維生素D在鈣的吸收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補鈣的同時,患者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如維D鈣咀嚼片、碳酸鈣D3片等,以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
生活方式調整:多曬太陽與適量運動
除了飲食和藥物補鈣外,生活方式的調整也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的重要措施。多曬太陽可以幫助人體產生活性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建議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選擇陽光不太強烈的時候,到戶外晒晒太陽,每次15~30分鐘即可。此外,適量的運動也有助於提高骨密度和防止骨質疏鬆。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打太極、慢走、瑜伽等。這些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骨骼的承重能力,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肉力量的增強。
朱震宇提醒,大家也要注意避免補鈣誤區與不良反應。在補鈣過程中,患者應注意避免一些常見的誤區和不良反應。首先,不要盲目補鈣,應根據自身情況和醫生建議合理選用鈣劑。其次,避免過量補鈣,因為過量的鈣攝入可能導致高鈣血症、腎結石等不良反應。同時,患者在服用鈣劑時應注意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如抗酸葯、抗生素、利尿劑等可能會降低補鈣效果。因此,在服用鈣劑前應諮詢醫生或藥師。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