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
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
這座城市中
總會有幾個蒼老但依然洪亮的聲音
在公園上空首先迴響:
開——走——了——!
於是,寂靜的城市上空便會有一聲聲
「開走了」的聲音在回蕩。
於是,一聲聲「開走了」的回應的聲音
在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陸續響起。
於是,寂靜的城市街路上、公園中,
除了辛勤的環衛工人在起早清掃街路,
便只有這些陸續走上街頭和公園快步「走路」的人。
★為什麼每天要走10000步?
老人們見面總要相互詢問:
昨天你走了多少步?
你昨天走夠10000步了嗎?
「10000」步,似乎成了魔咒,
幾乎在每位老人的頭腦中深深地扎了根。
許多人被手機中的10000步提示互相影響著
被動地接受了這個「每天要10000步」的概念,
但卻很少有人追究:
為什麼要每天走10000步?
走完10000步有什麼好處嗎?
10000步對任何人都適合嗎?
★看看不同步數對健康影響
骨科醫生陳定法教授為大家詳細地解答了這個問題:
他直言不諱地說:
對於老年人來說,
走路的步數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和健康狀況進行調整,
不應一概而論!
他列出了不同步數對健康影響的一組數字
可供大家認真研究:
第一,5000-10000步:
對於身體健康的老年人,
每天行走5000-10000步比較合適,
這有助於加強免疫力和肌肉靈活性,但不會延長壽命。
第二,6000-8000步:
這是較為適宜的步數範圍,
既能達到鍛煉效果,
又能避免長時間行走對關節和骨骼的損傷。
第三,10000-20000步:
雖然有些研究認為這個範圍較為合適
,但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避免過度運動帶來的負擔。
尤其是老年人!
★建議:不同身體狀況,應選擇不同步數
第一,健康狀況良好的老人的走步問題。
如果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體狀況良好,
沒有明顯的健康問題,
每天行走5000-10000步是合適的。
第二,有心腦血管病老人的走步問題。
如果老年人有關節問題或心腦血管疾病,
比如腦血栓、腦梗死、心肌梗死等,
每天走路的步數需適當的減少,
建議控制在5000步左右。
第三,高齡老人的走步問題。
80歲以上的老人稱之為高齡老人
如果身體狀況較好的高齡老人,
每天行走10000步是可以的,
這有助於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
並緩解壓力、預防疾病、控制體重、消減血糖等。
然而,每天走10000步
必然加重關節負擔,導致關節損傷和疼痛。
因為人體這架機器
也是年齡越大越老化!
建議銀齡老人
可以採取慢走、打太極拳等不用久走的運動方式鍛煉為佳。
★久走可能造成老人哪些疾病?
正常情況下,
老年人每天走路是有許多好處的,
能夠幫助維持身體健康和改善心理狀態,
如果走路的時間過長或強度過大,
可能會對老年人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
第一 ,肌肉疲勞。
長時間走路會導致肌肉疲勞,尤其是腿部肌肉。
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耐力不如年輕人,
因此更容易感到疲勞和酸痛。
第二 ,關節磨損。
步行時,關節需要承受身體的重量,
長期過度步行會增加關節的磨損,
特別是膝關節和踝關節。
這可能導致關節疼痛、關節炎等問題,
對於老年人或已有關節疾病的人來說尤為明顯。
過多的走路會給老人的關節帶來壓力,
特別是那些患有關節炎或骨質疏鬆等疾病的老年人,
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第三,足底筋膜炎。
長時間走路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
這是一種足部疾病,
表現為足底筋膜的炎症和疼痛。
第四,跌倒損傷。
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反應速度通常較差,
過多走路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
從而導致身體受傷。
第五、心肺負擔加重。
雖然適度的步行可以增強心肺功能,
但長期過度步行會使心肺長時間處於高負荷狀態,
對於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來說,
可能會加重其病情,
甚至引發心臟病等嚴重後果。
第六、下肢水腫與靜脈曲張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會導致下肢血液迴流不暢,
進而引起下肢水腫或靜脈曲張。
這不僅影響美觀,
還可能引發其他健康問題。
★陳定法教授最後說:
為了老人們走出一個健康快樂的好身體,
建議叔叔阿姨們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和鍛煉需求,
合理安排步行時間和強度。
同時,
第一,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鞋子,
第二,要選擇優質行走路線,
不走偏僻路,不走坎坷路。
第三,要避免在惡劣的天氣行走。
第四,身體不適或疼痛不能走。
總之,老年人走路要量力而行,
找到適合自己的「黃金步數」,
才能真正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