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 |章仕仁
≺ 前 言 ≻
隨著入冬天氣轉涼,豆腐、白菜、蘿蔔成為很多家庭的必選菜品,它們物美價廉,味道也好。
然而殊不知,豆腐可不是人人都能吃的!醫生建議吃豆腐時,千萬注意這幾點!快看你「中槍」沒有吧!
≺ 豆腐的闢謠 ≻
最近有關豆腐的說法很多,很多人因此不太敢吃豆腐了。
有人說它會導致痛風,有人擔心它會促使動脈硬化,甚至還有人認為男人吃多了會變得「女性化」,女性吃多了會增加乳腺癌風險,這些說法究竟是真是假?
痛風主要是由於身體里嘌呤分解不平衡,造成尿酸水平過高引起的,大豆嘌呤含量不算低,可做豆腐時嘌呤大多會溶解在水中,隨後被濾除。
豆腐的嘌呤量不算高,適量吃對尿酸水平影響不大,研究甚至表明,經常食用豆製品可能與痛風發作風險下降相關,雖然豆腐和痛風沒什麼關係,但是在痛風發作時最好先別吃。
關於動脈硬化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有人傳說吃豆腐里的蛋氨酸會變成半胱氨酸,可能對血管不好。
不過,豆腐里蛋氨酸的量很少,而半胱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在於同型半胱氨酸,跟豆腐沒關係。
至於男性吃豆腐會變「娘」的觀點,更是缺乏科學依據,男性體內也有雌激素,適量雌激素對男士健康挺關鍵的。
豆腐里含的植物雌激素很少,對男人的激素水平沒什麼影響,也不會讓男人變得女性化,適量雌激素對男性來說,對骨頭和心臟等健康都有好處。
關於女性吃豆腐增加乳腺癌風險的擔憂,也純屬誤解。
豆腐中的植物雌激素與人體內的雌激素作用機制不同,它對雌激素水平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當體內雌激素水平低時,它可以起到補充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高時,它反而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適量食用豆腐不僅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反而可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醫生有提醒,吃豆腐得注意分寸,還要留意點小細節,吃太多或者不當可不利於健康。
醫生口中需要注意的「細節」究竟是什麼呢?
≺ 豆腐的營養價值及益處 ≻
豆腐這種起源於中國的傳統美食,不僅在國內擁有廣泛的受眾,在日本、韓國等國家也備受青睞,這東西味道不錯,關鍵是營養滿滿。
在倡導健康飲食的今天,豆腐成為了許多人攝取優質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尤其受到素食者的歡迎。
豆腐主要是用大豆做的,大豆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他命和礦物質等好東西,儘管做豆腐時會有營養流失,但總體上豆腐還是保留了很多營養。
豆腐含有人體所需的優質植物蛋白,容易被身體吸收,是很好的營養來源,豆腐裡頭含有很多好東西,比如鈣、鐵、磷、鎂這些礦物質,還有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E,這些都是我們身體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
豆腐不冷不熱,甜絲絲的,能幫人補充能量、中和體內燥熱、解渴潤喉。
對於老年人來說,豆腐是一種非常友好的食物,可以幫助他們補充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預防骨質疏鬆等老年性疾,最新醫學研究表明,豆腐對健康有很多好處。
經常吃豆腐有助減少得冠心病的可能,這可能與豆腐中富含的異黃酮有關。
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它不僅能抗氧抗炎,還能調節血脂,對心臟血管健康很有好處,異黃酮能模仿雌激素的作用,對女性健康大有裨益,能提供多方面的保護。
≺ 吃豆腐的注意事項 ≻
雖然豆腐營養豐富,益處多多,但正如一些醫生所言,吃豆腐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任何食物即使再健康,過量食用也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只有掌握正確的食用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豆腐的營養價值,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豆腐雖好,含蛋白和鈣挺多,但吃太多會妨礙身體吸收鐵等微量元素,還可能肚子不舒服,拉肚子,蛋白質在身體里轉化會生成含氮的垃圾,這些垃圾得通過腎臟排出身體。
經常多吃蛋白食物可能讓腎臟負擔加重,對腎臟不好,一般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豆腐的量控制在100-150克之間。
要注意食物搭配,豆腐中的大豆蛋白缺乏人體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如果只吃豆腐,蛋白質的利用率會降低。
吃豆腐的時候搭配點魚、蛋或者肉一起吃,這樣可以讓豆腐里的蛋白質更有效吸收,營養也更均衡。
大家還要選擇新鮮的豆腐購買。
買豆腐可得留心看,摸摸它的表面,聞聞味道,感覺感覺質地,別買變質的,如果豆腐出現酸味、異味或黏膩感,則說明豆腐已經變質,不宜食用,壞掉的豆腐不僅可能導致肚子不舒服,還可能藏有對健康有害的東西。
除了以上幾點,烹飪方法也至關重要。
豆腐本身味道清淡,含水量高,很多人喜歡用油炸或烤制的方式來烹飪,以提升口感和風味,不過,高溫油炸或燒烤會讓豆腐的營養流失,還可能產生一些對健康不利的物質。
因此建議採用清淡的烹飪方式,例如燉湯、蒸煮、涼拌等,最大程度地保留豆腐的營養價值。
民間流行的小蔥拌豆腐雖然美味,但生吃豆腐容易刺激腸胃,導致腹脹、腹痛等不適癥狀,因此建議少吃。
烹飪豆腐時也不宜添加過多的調味料,以免掩蓋豆腐本身的清香,也避免攝入過多的油鹽。
有些人並不適合吃豆腐,例如痛風患者、腎功能不全者、對異黃酮過敏者以及消化不良者都應謹慎食用豆腐。
患有痛風和腎功能有問題的人,身體里的嘌呤水平偏高,吃豆腐可能會讓病情更嚴重,對異黃酮過敏者食用豆腐後可能出現過敏反應,例如嗓子發緊、渾身不適等。
食用豆腐的時間也需要注意,豆腐中蛋白質含量較高,不易消化,建議在早上或中午食用,避免在晚餐時食用,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豆腐家族裡有很多成員,除了我們平時吃的塊狀豆腐,還有豆漿、豆皮、腐竹、豆乾、臭豆腐和豆腐乳等各種各樣的豆製品,各種豆製品各有千秋,營養和吃法也都不一樣。
豆漿是早餐的理想選擇,可以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豆皮可以用來涼拌、炒菜或涮火鍋,腐竹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可以用來煲湯或炒菜。
豆乾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適合作為零食或冷盤;臭豆腐和豆腐乳雖然美味,但由於製作過程中添加了較多的鹽分和調味料,建議少吃。
≺ 結 語 ≻
豆腐作為一種常見的食材,價格親民、烹飪簡單且營養豐富,對健康有很多益處,然而關於豆腐的誤解和謠言也層出不窮,導致一些人對豆腐敬而遠之。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豆腐是植物蛋白的良好來源,但其蛋白質的吸收率不如魚肉、禽蛋等動物性蛋白質,豆腐中也含有一些對人體不太友好的物質,例如嘌呤等。
豆腐營養價值高,適量吃對身體健康挺有好處,但要記住,任何食物都並非多多益善,關鍵在於科學合理的膳食搭配和烹飪方法。
只有了解怎麼吃豆腐,才能更好地享受它的健康好處,希望大家不要被謠言迷惑,也不要盲目追捧,科學理性地看待食物,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信息源:
1.39健康網:2024年11月23日,豆腐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髮現:吃豆腐時,千萬多留意這幾點!
2.中國質量新聞網:2024年11月18日,豆腐不是人人都能吃!這三類人要注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