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在河南鄭州,一33歲女子在洗髮之後未吹乾騎車,結果導致自己的臉部特發性面癱,右眼無法閉合,無奈只好來到醫院進行就診。
這段視頻和新聞經轉載之後,不少人看了都嚇一跳,本以為不吹頭髮逃過了「傷發」這一劫,沒想到等來的卻是「面癱」!
洗完頭髮「吹乾」會影響發質,「自然風乾」還會導致面癱,難不成我們以後就放任頭髮不洗了嗎?剛洗完的濕發,到底該怎麼辦?
為何說不能「電吹風吹乾」
要問濕發該如何解決,我們就得先了解,為什麼現在會有不能用「電吹風吹乾」的這一廣泛說法。
相信不止是你,就連你身邊的人也會經常跟你說,使用電吹風會導致人的頭髮變得乾枯毛躁。
事實也確實如此,電吹風在工作時通常會吹出熱風,可這其中卻隱藏著對頭髮的潛在威脅。
倘若溫度設置過高,頭髮中的水分就會以驚人的速度流失,要知道,頭髮本身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這些水分對於維持頭髮的柔韌性和光澤度至關重要。
當水分快速散失,頭髮就會逐漸變得乾燥,彷彿失去了生命的源泉一般,脆弱得不堪一擊,甚至還容易發生折斷的現象。
如果長期使用高溫檔吹乾頭髮,所帶來的危害當然是可想而知的,掉發、脫髮,以及乾枯毛躁,這就是帶來的後果,持續電吹風的高溫侵襲,還會無情地破壞這層珍貴的角質層,使頭髮失去原本應有的光澤,變得粗糙不堪。
到了這個時候,你與明星的距離或許就只差「一步之遙」!
有相關的研究表明,經常在 180℃以上的高溫下吹乾頭髮,頭髮的內部結構會逐漸受損,頭髮內部的蛋白質和脂質等重要成分會受到嚴重影響,原本有序排列的結構變得紊亂無序。
這就好比一棟看起來十分穩固的房屋突然失去了樑柱,頭髮因此出現分叉等令人煩惱的情況,極大地影響了頭髮的美觀和健康,而這種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造成,想要恢復頭髮的良好狀態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不過乾枯、毛躁這個問題也只是表象,終於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毛鱗片受損!
毛鱗片是頭髮最外層的結構,它像一片片魚鱗一樣,覆蓋在頭髮的表面。
通常來說,這是一種透明的、角質化的細胞,大約有 6 - 10 層,這些鱗片的邊緣指向頭髮的末端,並且相互重疊,就像屋頂的瓦片一樣排列,這種排列方式可以保護頭髮內部的皮質層。
也正是這一層又一層的相互重疊,它能夠防止外界的物理傷害,如摩擦、梳理等對頭髮內部結構造成損傷,能夠牢牢地守護頭髮內部的蛋白質和水分,避免它們輕易流失,從而有效地保持頭髮的健康和強度。
同時毛鱗片的緊密覆蓋也是一道堅固的防線,這使得外界的灰塵和化學物質難以侵入頭髮內部,有效地避免了這些不良因素對頭髮造成的傷害,讓頭髮能夠在相對純凈的環境中生長。
可電吹風的產生的高溫和強風,很容易導致毛鱗片受損,如果毛鱗片破損嚴重,或者閉合不夠嚴密,你的頭髮給人的直觀感受便是乾枯、毛糙,毫無生機與活力,髮絲之間相互糾纏,難以梳理,給人一種凌亂不堪的印象。
如果你在使用高溫和強風時,電吹風還緊貼頭皮,那就更糟糕了!
因為長時間的高溫刺激所帶來的危害可不僅僅局限於頭髮本身,還會對頭皮下的毛細血管產生嚴重影響。
要知道頭皮下的毛細血管為頭皮和頭髮提供著至關重要的養分和氧氣,持續的高溫刺激會打破這種平衡,導致毛細血管被迫擴張,這種擴張會使得頭皮呈現出不正常的發紅、充血狀態。
從外觀上看,頭皮彷彿被一片紅暈所籠罩,這不僅影響美觀,更是身體內部出現問題的警示信號。在情況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引發頭皮炎症。
一旦炎症發作,那種疼痛和灼燒感會給人帶來極大的不適,彷彿有無數根細針在不斷地刺激著頭皮,讓人苦不堪言。
當頭髮和毛鱗片在高溫的肆虐下遭到破壞以後,一系列不良後果便接踵而至,其中頭髮很容易發黃就是一個顯著的表現。
原本烏黑亮麗的頭髮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色澤,變得暗淡枯黃,就像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毫無生機與活力。
相比之下,洗頭之後選擇讓頭髮自然風乾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但這並不代表它就完全沒有隱患。
「自然風乾」並非百利而無一害
關於「自然風乾」,開頭就是最好的例子。
等待頭髮的自然風乾,通常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對於長頭髮的女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場漫長的等待。
倘若在這個時候,女生急著去處理另外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趕赴一場緊急的會議,或者需要迅速出門完成一項緊急的任務,那麼這種等待就會帶來極大的不方便。
電風機吹乾?怕頭髮乾枯毛躁,毛鱗片受損,想推掉行程?打工人又怎麼敢啊,這時大多數女生便選擇「濕發上陣」!
在騎車的過程時,頭髮會受到快速流動空氣的吹拂,由於頭髮表面的毛鱗片在濕的狀態下比較脆弱,這種快速的空氣流動會使毛鱗片翹起、受損。
毛鱗片一旦受損,頭髮內部的皮質層就容易暴露在外,導致頭髮變得乾燥、粗糙、易斷,長期這樣,頭髮會失去光澤,出現分叉等情況。
濕頭髮在騎車過程中,頭皮會不斷受到冷空氣的刺激,這就可能會導致頭皮的毛細血管收縮,引起頭皮緊繃,這種收縮本質上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目的是減少熱量散失。
然而面部的神經和血管分布緊密,血管收縮進而會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加上神經的血液灌注減少,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下,面神經就容易受到損傷,從而引發麵癱。
難道我們以後就放任頭髮不洗了嗎?當然不是,正確讓頭髮變幹才是我們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究竟該選擇哪種方式?
在一項對 500 名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居民的護髮知識問卷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對於干發方法及注意事項非常了解的人僅占約 20%。
而有超過 60% 的人表示只是大概知道一些基本方法,但並不確定是否完全正確,還有近 20% 的人則表示從未關注過相關知識。
如何正確干發,好像逐漸成為了一種很模糊的概念。
其實處理濕發很簡單,我們只需用乾淨、柔軟的干毛巾包裹頭髮,輕輕按壓頭髮,吸去多餘的水分,注意不要大力揉搓頭髮,因為濕發的毛鱗片處於張開狀態,大力揉搓容易使毛鱗片受損,導致頭髮變得粗糙、易斷。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像對待易碎物品一樣,用毛巾輕柔地包裹頭髮,從發梢開始慢慢向上擠壓水分,可以重複幾次這個過程,直到頭髮不再大量滴水。
一般來說,用毛巾吸去頭髮中大約 60 - 70% 的水分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可以減少後續使用吹風機的時間,降低熱傷害,注意在使用毛巾擦拭的過程中,儘可能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否則很可能會滋生細菌。
在頭髮不再滴水後,如果時間充裕,且手上沒有要緊的工作,可以等待自然風乾,如果時間緊張,電吹風也並非不能使用,它不僅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將頭髮吹乾,讓你以乾爽整潔的形象應對各種場合,還能塑造各種髮型。
但是一定要清楚,吹風機正確的使用方式。
為了避免乾燥,使用吹風機時,要選擇低溫或中溫檔,避免高溫檔直接吹頭髮,高溫會使頭髮的水分迅速蒸發,導致毛鱗片受損。
同時開始可以先用低速風吹,隨著頭髮逐漸變干,再適當提高風速,有些吹風機有智能溫度調節功能,能根據頭髮的乾濕程度自動調整溫度,這種吹風機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擔心毛鱗片損壞,那這就需要讓自己的頭髮與吹風機保持 15 - 20 厘米左右的距離,距離過近,高溫氣流會燙傷頭皮和頭髮;距離過遠,吹乾的效果又會大打折扣,並且要不斷移動吹風機,讓熱風均勻地分布在頭髮上,避免局部過熱。
如果頭髮比較長或厚,最好將頭髮分層吹乾。可以先從頭髮的內層開始,將上層頭髮用夾子固定,吹乾下層頭髮後,再放下上層頭髮吹乾。
這樣可以確保每一層頭髮都能被充分吹乾,而且能加快乾發的速度,不過注意切勿徹底將頭髮吹乾,大概在80%半乾的狀態即可。
參考資料:
2024-02-24 光明網 《衝上熱搜!33歲女子洗完頭後騎車成面癱!醫生提醒》
2024-11-10 人民日報 《洗完頭後,自然風乾好,還是吹乾好?很多人都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