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血液惡性腫瘤整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中,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統第二大常見的惡性腫瘤,多發於老年人群,由於其病程漫長、治療方案相對複雜,患者的就醫之路時常面臨著信息繁雜難以辨別、醫患溝通不足等問題。近日,一場科普公益讀書會在上海書城舉辦,醫生領銜為公眾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分享,以進一步加深公眾對骨髓瘤等血液系統腫瘤的了解,同時提升患者治療及管理疾病的信心。
血液系統腫瘤是一類起源於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包括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等多種類型。本次讀書會上,主講嘉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劉澎教授帶領讀者共同閱讀其所撰寫的醫學科普書籍《來日方長——骨髓瘤患者自助小紅書》。
「當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手段不斷豐富,但決定患者最終治療效果的,除了醫生和藥物的選擇,還有更多其他要素。其中,患者本人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也至關重要。「劉澎教授表示希望能通過科普書籍的創作和分享,更便捷地幫助患者和公眾了解疾病背景和相關知識,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幫助更多骨髓瘤患者通過規範化治療獲得長期生存,實現「來日方長」。
為進一步推動血液腫瘤知識普及,現場舉行《來日方長——骨髓瘤患者自助小紅書》海上名醫及上海書城贈書儀式同期舉行。復旦大學出版社醫學分社魏嵐社長表示,腫瘤患者及其家屬對高質量、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長,但在網路時代,信息繁雜,患者難以辨別。劉澎教授傾心寫就這本專為骨髓瘤患者打造的科普佳作,不僅涵蓋權威的疾病科普,更飽含了對患者及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渴求深化疾病認知的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