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接到交警緊急聯動電話後,鄧哲立即趕往搶救室。一名30歲女性患者車禍重傷昏迷。「心率極快,呼吸急促,血壓僅74/42mmhg……考慮患者存在重型顱腦損傷、創傷失血性休克、左側多發肋骨骨折並張力性氣胸、骨盆骨折等嚴重傷情。」鄧哲和團隊實施搶救後,血壓回升,患者生命體征隨即再次惡化,血壓降到49/28mmhg。鄧哲拿起超聲探頭對患者進行二次評估,發現其左側胸腔大量出血,立馬執行胸腔閉式引流,引出血量2000ml;加速輸血3000ml。同時,鄧哲組織胸外科、神經外科、創傷骨科等多學科會診,為患者開通手術綠色通道,實施緊急手術治療。術中探查發現,患者胸腔積血及引流血量共6000ml,相當於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2倍。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鄧哲團隊治療中從患者胸腔引流出來的血。
急、難、雜病患是急診科的日常,曾經在普通外科的5年工作經驗為他做急診醫生打下堅實基礎,為進一步提升自己,鄧哲跳出「舒適圈」,深耕相關醫學專業。急診科醫生的工作風險高,要膽大心細,果斷施治,還得有讓患者和家屬安定的「魄力」。本期《略知二事》,邀請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外科及院前急救科主任鄧哲講述他與急診科的故事。
講述人: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外科及院前急救科主任鄧哲
我之前接診一位安保大哥,背部長了個小癤子,他在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情況下,自行外敷中藥加以內服中藥,結果創面越來越大。來二院治療時,整個背部都是紅腫的急性炎症創面。因患者自身有糖尿病基礎疾病,炎症難以控制,背部創面逐漸全部化膿壞死。在毒素吸收及炎症應激下,患者全身情況反覆惡化,先後二次進icu,合併有腎衰、心衰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我們當時就是和死神搶人,針對其巨大的複雜創面,團隊獨創性採用蠶食法清創術,即壞死一塊就引流一塊,經過2個月的專業、系統綜合救治,患者傷口癒合良好,順利出院,回歸家庭和社會。接診類似的危急患者在急診科就是家常便飯。
經鄧哲醫生團隊治療後,患者病情轉好,順利出院。
急診醫生要做「六邊形戰士」
在成為急診科醫生前,我做過5年的普通外科醫生。期間,我發現同期的同學大多數出國進修或考進名校深造。我突然意識到,不能停留在「舒適圈」里,後考研考入了急診外科專業。最初我還想轉回普通外科,後來在工作中發現,急診醫學極具挑戰性,我之前在普外累積的理論和操作基礎,讓我在急診工作中得心應手,這也成了我的優勢之一。
急診科醫生是一個高風險職業。
患者大多為急危重症,給醫生的診療思考時間極為有限,如遇心臟驟停等危急情況,需要「先開槍再瞄準」,即患者一來就要搶救,搶救成功後再去查明原因及明確診斷。其次,接診患者病情錯綜複雜,有些患者剛發病時來就診,尚未表現出完整、特徵性的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容易出現漏、誤診的情況。
有些患者病情緊急危重,患者及家屬情緒易急躁,而醫師可能專註搶救而解釋溝通不足,易產生醫患矛盾和投訴,甚至發生語言或肢體暴力。在緊急救治情況下,急診科醫生難以顧及傳染病防護,存在職業暴露風險。此外,工作中經常面對危重患者且患者就診相對無序,工作壓力大,加之倒班影響作息,急診科醫生易遭受失眠、神經衰弱等健康威脅。
急診科醫生要「康、全、德、穩、准、狠」,發展成「六邊形戰士」,確保診療救治高質高效,同時傳遞溫暖,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康:健康的身心讓醫生能勝任高強度、高壓力的急診工作和倒班。
全:掌握全面的醫學知識,包括急診醫學及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讓我們在面對各種急診狀況時,從容應對。
德:愛傷愛患之德是行醫必需,珍愛生命,遵守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確保醫療行為的合法性和規範性。
穩:良好心理素質讓醫生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和高效工作狀態;良好溝通能力能夠讓醫生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及時、準確、有效的溝通;良好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可以穩定自己、團隊、患者和家屬情緒和預期。
准:嚴謹而敏銳的思維能迅速準確地判斷和處理各種危急情況。
狠:患者疾病一經準確判斷,醫生即快速施救,對症治療,用藥及救治措施毫不手軟。
醫者「穩」,傷患「定」
傷患出現緊急病情,病人和家屬來到急診科會慌亂乃情理之中,也屬正常生理反應,但醫護人員不能慌,還要儘可能讓病患「安定」。在接診及搶救時心中有數、流程井井有條、措施合理有效;詢問患者病史語氣堅定、簡要明了、思路清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有效,條理清楚。醫務人員穩了,對患者和家屬而言,就是「定心丸」。
軀體患病難免給人帶來心理壓力、緊張,可能會加重患者病情,患者和家屬的情緒也會相互影響,急診科醫生在救人的同時,還要兼顧關懷病患、撫慰傷患及家屬情緒,及時和他們進行溝通和安撫,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更有利於患者疾病康復。
作為醫務人員,雖從事技術行業,但實際工作中,涉及很多如服務態度、醫患溝通等急診「社會學」的範疇。急診科也會碰到一些難纏、棘手的病患或家屬,面對他們時,醫務工作者如能包容共情,有利於推動醫療行為達成共識。
病患或家屬本身對醫學專業知識不了解,可能對診療措施和結局存在理解偏差;部分患者預後不佳,家屬或病患短時難以接受,導致心情急躁或情緒激動;可能存在醫患溝通不到位,個別醫護人員服務態度和理念欠缺;極罕見的情況下,診療行為和措施可能存在瑕疵或不足。
面對患者及家屬的疑慮與不解,醫護人員需深入審視診療流程、溝通技巧和策略。唯有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方能挖掘病患和家屬疑慮的深層原因,從而贏得其信任與配合。醫生、患者、家屬能達成一致的診療共識,或可實現高效診療,事半而功倍。
「舉手之勞」能救人一命
截至2024年9月,深圳市政府已在公眾場所配置4.3萬餘台aed,aed覆蓋率全國第一。深圳在院前急救包括公眾急救培訓、公共場所體外自動除顫儀(aed)配置及120調度效率和質量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但仍需精益求精,以更好的為廣大市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政府有關部門可組建規範的專用院際和市際醫療轉運隊伍,以避免或杜絕擠佔加入120網路的救護車團隊,保證救命通道通暢;進一步增強市民急救意識,持續推進公眾急救培訓及aed使用的培訓。醫院層面可加強院前、院內信息化系統建設,以保障院前院內無縫銜接;醫護人員需進一步走近公眾和市民,教授急救知識和技能。公眾也要主動學習急救理念和急救技能,敢救、能救、會救。
在遇到他人倒地等緊急情況時,需要及時撥打120,就可能為傷患救治贏得先機,挽救他人性命。以腦卒中(中風)為例,身邊人員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及時送醫,就能極大提升患者救治機會和成功率,減輕後遺症。
時間就是大腦。缺血性腦卒中是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時間窗為發病3小時至4.5小時,這也是救治的黃金時間,救治成功率與發病時間密切相關。如身邊有人疑似中風,第一時間撥打120、由救護車送往有資質的醫院及時救治。
快速識別卒中,時間就是生命。
統籌:南都記者 李榕
采寫:南都記者 謝萌 攝影:南都記者 霍健斌
通訊員:帥菲斐 王璐鑫 吳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