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輩子的海鮮,寧波陳阿姨(化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被一條海鱸魚害得差點截肢!原來是感染了創傷弧菌,醫生提醒:處理海鮮時千萬要注意這些「水產刺客」,否則甚至會有生命危險,類似情況每年都有發生。
被魚刺扎了一下
她從手掌到手臂腫得動彈不得
當天上午,陳阿姨在菜場里買了一條鮮活的海鱸魚,準備回家清蒸。上午10點左右,她正在廚房處理魚時,左手虎口處突然傳來一陣刺痛。陳阿姨一看是被魚刺扎了一下,但沒有流血,她也就沒在意。
當晚12點,陳阿姨發燒至38℃,還伴有寒戰,家人立即把她送到當地醫院。血液檢查顯示有炎症指標,醫生為她進行輸液抗炎治療。
到了第二天中午,陳阿姨被魚刺劃傷的虎口至手背出現腫脹。見狀不妙,她來到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急診科就診。
由於病情發展迅速,陳阿姨手背上出現發黑、烏青。接診醫生王俊懷疑不是普通的細菌感染,一邊安排其住院對症治療,一邊進行基因檢測。
治療期間,細菌培養結果證實陳阿姨為海洋創傷弧菌感染,與此同時,她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入院不到24小時,整個左手從手掌到手臂都腫了起來,又痛又癢,皮膚表面冒出水泡,且部分壞死感染,動彈不得。再發展下去,不但左手可能保不住,甚至會因為膿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礙危及性命。
經手術評估及充分準備,王俊團隊為陳阿姨施行徹底擴創、減壓松解、清理感染毒源等手術。術後,又為陳阿姨進行強力的抗感染處理,她的患臂疼痛、麻木感明顯緩解,逐漸消腫,情況轉危為安。
這種人更容易被攻擊
據王俊介紹,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或稱海洋弧菌,為隸屬於弧菌屬的革蘭陰性菌,有「食肉菌」之稱,是致死率極高的致病弧菌。
這種棲息于海洋中的細菌,夏天是它活動的高峰期。如被感染這種細菌的海洋魚類、貝類、蝦、蟹等刺傷,或食用了被創傷弧菌感染的產品,甚至傷口暴露在含有這種細菌的海水中,就可能感染此菌。
被感染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患者可能被迫截肢保命,死亡率很高。「我們以前就遇到過更嚴重的患者因為沒有及時就醫,不得不進行截肢。」
創傷弧菌感染的癥狀有哪些?
創傷弧菌感染的主要癥狀分為以下三類:原發性膿毒症:佔比最高,達43.1%,病情嚴重可危及生命;創傷感染:佔45.9%,通常因身體原有創口接觸帶菌海水或被海生動物刺傷而感染,表現為皮膚、肌肉壞死,並可能迅速發展為繼發性膿毒症,嚴重時需截肢;胃腸炎:佔比最少,約為5%,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癥狀較輕。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被海鮮扎傷比較常見,但真正引起嚴重感染的並不多。一般來說,年高體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王俊提到,陳阿姨年紀大又免疫力低下,易成為創傷弧菌攻擊的對象。但年輕人群也不可掉以輕心,對於近來有海水、海鮮接觸史(尤其是體表有傷口),且出現發熱、皮膚損害並快速蔓延等癥狀的患者,應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
感染創傷弧菌後如何應對?
若在接觸海水或者海產品後出現發熱、畏寒、腹痛、腹瀉、嘔吐、低血壓等癥狀,或者出現局部皮膚腫脹、疼痛明顯,等癥狀,請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有海水或者海產品接觸史。
一般情況下,創傷弧菌感染的發生概率較小,但一旦發生感染,發病很快,48小時內死亡率可超過50%,如果超過72小時未接受有效治療,感染的死亡率將會趨近100%。因此,創傷弧菌感染儘管發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我們應該積極預防,不可掉以輕心。
處理生鮮海產品時戴手套,以防被刺傷。若不慎被刺傷,應立即擠出傷口處的血液,並用清水清洗乾淨,使用酒精或者碘伏等消毒劑消毒傷口,切勿使用生理鹽水或將鹽撒到傷口。創傷部位應避免接觸海水或海產品。盡量將海產品完全煮熟後再食用。
來源:寧波晚報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