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兒童青少年是黃金期。國家疾控局、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體育總局22日聯合發布《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公共衛生綜合防控技術導則》,明確提出預防為主、早期干預和疾病預警的三級預防策略,通過科學、系統的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的發生髮展,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參照《學生餐營養指南》(ws/t 554-2017)等標準提供學生餐,每周至少3天進行增強肌肉和骨骼的運動,久坐45分鐘後應起身活動,每天視屏時間少於2小時,保持充足睡眠……極目新聞記者梳理髮現,預防超重肥胖,中小學生應該怎麼吃、運動量多少、睡眠時間多少,在《導則》中都有標準可循。
怎麼吃、運動量、睡眠時間,都有標準可遵循
《導則》指出,超重肥胖已經成為影響中小學生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亟需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共同努力。落實預防為主、早期干預和疾病預警的三級預防策略,是綜合防控中小學生超重肥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導則》構建了以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為核心的綜合防控技術體系。
一級預防干預技術,即在超重肥胖發生前,通過超重肥胖風險評估、生活方式管理和營造支持環境等措施,控制危險因素,提升保護水平,預防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的發生。例如,在生活方式管理上,要促進健康飲食,引導家庭和學校提供種類多樣、搭配合理的食物,多提供蔬菜水果、奶類、全穀物和雜豆、大豆及其製品,適量提供魚、禽、蛋、瘦肉,烹飪逐步做到少鹽、少油、少添加糖等。引導學生做到規律、適量進餐,每天吃好早餐,減少在外就餐,合理選擇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足量飲水。保證身體活動,鼓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學生每周至少進行3天增強肌肉和(或)骨骼的運動,減少久坐等靜態行為和視屏時間,久坐45分鐘後應起身活動,每天視屏時間少於2小時,保持充足睡眠等。
二級預防干預技術,即開展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篩查和早期干預,通過篩查建檔、評估預警和個體干預等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控制超重肥胖的發生髮展,預防相關疾病。例如,在保證學生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下,適當控制超重肥胖學生膳食總能量的攝入,並監測生長發育水平;不喝含糖飲料,足量飲水,避免久坐等。肥胖學生運動時應循序漸進,根據運動能力有計劃地進行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3-5次/周,每次50分鐘),以及增強肌肉力量和(或)骨骼健康的運動(2-3次/周),掌握1-2項運動技能,培養終身運動習慣。不經常運動的肥胖學生可先從每天2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直至達到推薦的身體活動量。
三級預防干預技術,即對嚴重肥胖及肥胖伴有臨床危險因素的學生,開展醫療衛生、膳食、運動、心理和行為矯正等聯合干預,防止肥胖及相關疾病發展,保障學生健康。
強調多方協作,強化科技支撐
《導則》強調,專業機構、家庭、學校、社區應密切協作,共同推動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提升防控技術的專業化、智能化水平也很重要。《導則》還鼓勵多部門及家校充分利用新技術手段,如智能手環設備進行運動監測、智能餐盤評估食物攝入及營養素含量等,提高防控的有效性。
每天是否吃全穀物、雜糧或雜豆,含糖飲料食用頻率是否低於每周1次……家校將在專業機構指導下通過計算《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風險自測評估表》總分,為針對性開展飲食、身體活動干預提供科學依據。
專業機構將指導學校結合健康體檢等工作,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及時向家長反饋體檢結果,指導家長關注並定期監測學生體重變化。
控制危險因素,實現多病共防
《導則》指出,中小學生的超重肥胖、近視、脊柱彎曲異常等常見病存在共同的病因或危險因素,如膳食結構不合理、戶外活動不足、健康素養不高等。
各級疾控機構可與家庭、學校、社區和醫療衛生機構密切協作,提高學生、家長和教師防控知識和技能,控制危險因素,以合理膳食和身體活動為主開展干預,實現超重肥胖、近視、脊柱彎曲異常等常見病多病共防。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