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男孩體重110公斤,肥胖導致自卑和併發症,暑期成兒童減重黃金期,醫生:預防重於治療

2024年07月29日20:30:29 健康 2436

暑期來臨,除了旅遊、夏令營和各種興趣班,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將孩子的健康問題提上日程。各地「兒童肥胖門診」也迎來了就診高峰。

武漢市第一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斐斐介紹,肥胖是影響兒童生長發育與健康的重要因素。每逢寒暑假,醫院會開設「兒童肥胖門診」,為肥胖兒童提供科學的減重方案。她介紹,在「兒童肥胖門診」坐診期間,每周問診日都有因肥胖而前來就診的兒童。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曾表示,我國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兒童超重肥胖率大概是10%,並呈快速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對此,陳斐斐也指出,兒童肥胖門診的火熱,與兒童暑期時間充裕、肥胖問題嚴重、生活方式改變等原因密不可分。「暑期時間充裕,家長可以帶孩子來醫院進行評估和干預,不影響學業。同時,暑期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較長,容易發現孩子在行為及生活方式中的問題,也能利用大塊的時間制定和執行減重計劃。」

13歲男孩體重110公斤,肥胖導致自卑和併發症,暑期成兒童減重黃金期,醫生:預防重於治療 - 天天要聞

醫院暑期減肥夏令營。圖/受訪者提供

【1】每5個兒童中就有1個超重或肥胖

在醫學上,判斷兒童是否超重,有一套國際公認的判定標準。即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mi)指標,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的比值來判定。如果孩子的bmi達到了同年齡、同性別的85%~95%,屬於超重;如果孩子的bmi指數超過同年齡、同性別的95%,可以被診斷為肥胖症。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6歲以下兒童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別為6.8%和3.6%;6至17歲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這個數據說明,每5個小朋友裡面就有1個超重或者是肥胖的。

武漢市第一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斐斐告訴記者,肥胖會引發兒童性早熟,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引發諸如小陰莖、睾酮分泌異常、骨代謝異常等一系列健康問題。更重要的是,肥胖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如自卑、焦慮等。「在我們看診的過程中,肥胖孩子大多不自信。家長普遍反映在學校、家庭等環境中,孩子曾受到異樣的眼光和言語的侮辱。」

陳斐斐分享了近期的一次問診。一位13歲的男孩、身高1.65米、體重高達110公斤。該男孩因肥胖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不願與外界交流,經常縮在家裡,不願動彈。「進一步檢查發現,他不僅存在心理問題困擾,還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島素抵抗等多種健康問題。」

九派新聞注意到,陳斐斐所說的情況並非個例。4月中旬,有博主發文稱,自己8歲的孩子,身高1.46米,體重卻有53公斤。在學校里,孩子因為體重過於肥胖,其他同學總是叫他「大胖」,學校體育老師反映,孩子稍微動一下就大口喘氣,所以從來不參與運動。

一名來自成都的家長也有上述困擾。她說,孩子出生時體重較輕,營養不良,所以自小就注重補充孩子的營養,沒怎麼控制孩子的食量,加上公婆對孩子的寵愛,今年11歲的男生,身高1.43cm,體重48公斤。孩子告訴她,班上有同學總是喊他「胖子、肥豬」,這令他很難過。

13歲男孩體重110公斤,肥胖導致自卑和併發症,暑期成兒童減重黃金期,醫生:預防重於治療 - 天天要聞

6歲至18歲學齡兒童青少年bmi篩查超重與肥胖界值。圖/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兒童肥胖多跟家長認知誤區有關

兒童肥胖是由什麼因素導致的?陳斐斐說,這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她介紹,兒童肥胖與基因、遺傳和生活方式相關。首先,若有家族肥胖遺傳史,或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會相對增加。

其次,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導致肥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她指出,在看診的過程中,過度飲食、缺乏鍛煉等不良生活習慣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因素。「在看診檔案中,我發現很多肥胖的孩子都存在飲食無節制,高油高脂食物攝入過多的情況。比如上次問診的110公斤的小男孩,糖醋排骨都是整盤地吃。」

針對不良生活習慣引發的兒童肥胖,陳斐斐指出,這與家長對兒童肥胖的認知誤區有關。在多數家長的健康認知中,最常見的誤區是覺得小朋友「胖乎乎」很健康,只要沒有併發症的產生,許多家長對兒童肥胖並不在乎。

她說,尤其是一些爺爺奶奶帶大的兒童,肥胖情況格外常見。「老人會覺得孩子讀書很辛苦,應該多給他增加營養,讓他胖一點,這樣抵抗力才會好。」

還有一個誤區是「小時候胖一點,長大了就自然會瘦下來」。這種認識會造成兒童長大後更難減重。

「在兒童時期,尤其是早期生長發育階段,如果攝入過多的能量導致肥胖,會使體內的脂肪細胞數量增多。脂肪細胞數量一旦增多,在成年後就很難減少。」陳斐斐說,「脂肪細胞在兒童至青少年時期基本固定了,如果幼時因肥胖而增加了脂肪細胞數量,後續即使努力減肥,往往只能改變脂肪細胞的容積(即脂肪細胞儲存脂肪的多少),難以減少脂肪細胞的總數,成年後比其他人更難瘦下來。即使瘦下來,也比同齡人更容易增肥。」

除此之外,陳斐斐還指出,「只運動,不忌口」也是兒童減重失敗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包40克小薯片,其含有熱量需要跑步半小時才能消耗完。很多家長只讓孩子運動,但不強調忌嘴,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陳斐斐強調,兒童肥胖比成人的危害更大。中國營養學會2017年公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與正常體重兒童相比,超重兒童發生高血壓的風險為3.3倍。這種健康風險可持續至成年期,成年後,肥胖兒童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2.7倍,與體重持續正常人群相比,兒童期至成年期持續肥胖的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為4.3倍。

13歲男孩體重110公斤,肥胖導致自卑和併發症,暑期成兒童減重黃金期,醫生:預防重於治療 - 天天要聞

小男孩在量腰圍。圖/視覺中國

【3】科學減重需「全家總動員」

九派新聞注意到,每年暑假來臨之際,全國各地的兒童減重門診迎來就診高峰。不少家長們利用假期時間,帶孩子前往醫院尋求專業減重指導。

對此,陳斐斐表示,兒童肥胖帶來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尋求科學的方式幫助兒童減重,已成為不少家長的選擇方式,「我們暑期舉辦的『兒童減重夏令營』,8月份的都已經招募滿了」。

談及兒童肥胖門診的火熱原因,陳斐斐表示,這與兒童暑期時間充裕、肥胖問題嚴重、生活方式改變等密不可分。「暑期時間充裕,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評估和干預,不影響學業。同時,暑期間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較長,容易發現孩子在行為及生活方式中的問題,也能利用大塊的時間制定和執行減重計劃。」

兒童肥胖者是選擇自行減重的方式,還是尋求醫生的科學干預?陳斐斐告訴記者,兩種方式的目的都是希望兒童的體重降到健康區間。家長如果能夠督促兒童「管住嘴、邁開腿」,自行減重是十分可取的。但是如果兒童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達到肥胖指數,或者出現相應的併發症,建議家長還是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和指導。

她補充道,兒童青少年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在減重過程中要遵循科學減重的方式,即達到減少體脂與保證營養攝入的雙重目標。家長不要輕信任何減肥產品,以防造成不必要的身體損傷。同時,也不要讓孩子嘗試輕斷食、碳循環、節食等飲食方式,這些方法可能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最後,陳斐斐強調,與治療肥胖相比,更重要的是預防肥胖的發生。預防措施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健康生活習慣的培養等。她建議,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飲食計劃,並長期堅持。並且科學減重應「全家總動員」,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購買和食用高糖高脂食物,為孩子樹立健康飲食的榜樣。

九派新聞記者 李愷

編輯 王佳箐

【來源:九派新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在每日如陀螺般高速運轉的忙碌生活里,我們被瑣事纏身,無暇他顧,以至於身體悄然發出的那些細微小信號,都被我們輕易地忽略掉了。你是否經常感到頭暈、疲勞,或者有時站起來感覺一陣不穩?很多時候,這些癥狀我們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畢竟生活壓力大、工作繁
男人總覺得 「那裡」 不給力,也許是你的腎才是真正的 「元兇」 - 天天要聞

男人總覺得 「那裡」 不給力,也許是你的腎才是真正的 「元兇」

一提到「那裡不給力」,不少男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壓力大了?年紀大了?」但你有沒有想過,真正的「幕後推手」,也許一直被你忽視了?別急著自責、焦慮,今天咱們就把這個話題掰開了講,看看「腎」到底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男人的「煩惱」,藏著什麼
肺癌來襲,睡眠先警告?夜間出現這4種異常,別輕視 - 天天要聞

肺癌來襲,睡眠先警告?夜間出現這4種異常,別輕視

「我最近總覺得晚上睡不踏實。」陳阿姨最近和家裡人抱怨。她今年快60了,以前一直睡得很香,可這大半年,她發現自己睡覺越來越難:不是夜裡咳醒,就是動不動就出一身冷汗。更讓她擔心的是,凌晨時分胸口總發悶,偶爾還喘不上氣來。
為何女性總是腹痛、疲勞?警惕這些常見誘因及早發現疾病 - 天天要聞

為何女性總是腹痛、疲勞?警惕這些常見誘因及早發現疾病

小林是一位年輕的職場女性,每天早出晚歸,忙碌的工作常常讓她感到疲憊不堪。最近,她開始頻繁地出現腹痛的癥狀,尤其是在月經期間,腹部的疼痛感加重,甚至有時在平時也會突然感到不適。更讓她擔心的是,這種持續的疲勞感似乎沒有任何緩解,吃了很多補充能量